在佛教中「無我」經常會出現,如果要討論「無我」,可以這樣想,先把所要「無」的「
我」,標的先認識清楚,這是重要的,當我們要做「無我」的觀修,如果不清楚所無的我
,究竟是以何種形象顯現,會如同想射箭但並不清楚標的一般。
「我」可以用「獨立」、「不依他」、「自己方面成立」來想,事實上前面三種說法不同
,但指涉可以是同樣一種情況。那所要否定的事情就很明顯了,「無我」的觀修即是否定
五蘊上除了以分別名言安立的我之外,有一個獨立的、不依他的、自己方面成立的我,這
是所「無」的標的。可以這樣想想:當別人質疑你是小偷,而你並沒有偷東西時,那時在
憤怒之前,似乎有一個獨立的、不依賴五蘊的、自己方面成立的一個扎扎實實的我,那是
所要破的「我」,那是俱生我執、是薩迦耶見、輪迴的根就在那裡。相同情況,當把所緣
轉移至「法」上,那就是在破「法我執」,可以試試看先找到所破的我,再以所緣相同、
所執相違的方式觀修,如果以上所說你都明瞭了,那隨喜你,無我的觀修對煩惱的殺傷力
遠超過我們想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