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看的我笑呵呵
金剛經是般若系的經典,所以不屬於「論說體」,而是「敘事體」,它敘事的角度,不是
從「生滅法」的角度,而是直接站在「不生滅法」、「本住法」的角度在講事情,比方如
下的句式: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
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在生滅法的角度,當然有法可得,但在不生滅法的角度來說,這些法都是本來具足,平等
不滅不生,也就是說在生滅法運作的當下,其實「本來自在無住處」的涅槃也同時同處運
作著,所以從燃燈佛那裡得到的法,事實上無所得,因為這些法性都是本來而有,也是本
自清淨,不清淨的是七轉識,本住法則本來「無我清淨」,當然是「無所得」。
因此須陀洹到阿羅漢,甚至佛都是一個名相,例如斷我見爲須陀洹,但斷我見是指証「五
陰的我為假」這樣的見解,然而實際上,本住法本來就無我,哪有我見可斷?因此現象界
有須陀洹這個事實,但實際上須陀洹也只是一個現象,如果站在本住法的角度,並無須陀
洹可得,也沒有所謂的「無餘涅槃」,因為無餘涅槃是五陰十八界滅掉後本住法獨存的狀
態,方便稱為「涅槃」,但以本住法的角度,則本身就是涅槃,哪有涅槃可說?
拿從不同角度開演的經文然後認為互相抵觸,其實是自己讀不懂鬧出來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