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智者大師指出,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十
法界,其中每一法界都具有十如是及三種世間,同時任一法界都蘊含著其餘九界。因此十
法界中任一眾生但凡起心動念,都具有三千種世間。觀想一念妄心中這種舉一隅即見全體
的狀態,就成為天臺宗《摩訶止觀》裡說的「第一觀不可思議境」。觀想一念三千可以幫
助吾人了解自己的起心動念從而體會法性即無明,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的中道佛性圓
實之理
然而這其中有個問題,那就是每一法界都蘊含著其餘九界是如何蘊含?以什麼方式蘊含的
?在明末出現了兩種說法,傳燈《性善惡論》的九界冥伏說,以及智旭《教觀綱宗》的十
界齊彰說。前者是指吾人一念心可能關聯於十界中的某一界,而此時其餘九界處於潛伏的
狀態,類似於現象學的非顯現意向;後者是指吾人一念心中就關聯著十界,十界同時彰顯
。但若依照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云:
「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
......若從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則是縱;若心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橫。縱亦不可,橫亦不
可
。心是一切法,法是一切心故,非縱非橫,非一非異,玄妙絕深,非識所識,非言所言」
對照上文,傳燈的九界冥伏說似有墮入縱過的嫌疑。關於這方面,想請問版上諸位高明。
九界冥伏說與十界齊彰說,在實踐修行工夫上,會不會造成什麼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