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南北傳是因為印度本地的佛教已經沒有了,只剩南亞跟東亞,大毘婆沙論是說一切有部的部論,是早期部派論典大概就跟南亞的清淨道論一樣等級.在部派之前才能說是原始佛教,因為只有經、律兩藏,大毘婆沙論之後,成了三藏,就是部派了,只能稱早期佛教在佛祖在的時候,還有十四無記,部派起.就開始各自戰了,因、緣、業、果這些概念就都是在各部裡逐漸發展出來.現在如果是要在佛學院唸書.都會唸到俱舍論,俱舍論是 世親 根據 大毘婆沙論 所整理出來的重點綱要因為大毘婆沙論譯出來聽說是有兩百卷,以前有部不外傳所以自己想唸也很難唸得通.所以世親就做了整理.俱舍論幾乎是漢傳跟藏傳的佛學院都會教的新生必修,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找本免費印贈的來看看.但俱舍論不全是以大毘婆沙論為依,因為它是大毘婆沙論下的反對派,所以雖然源於說有部.但有異於說有部的立場我對各部/宗的根本論最有興趣的時期應該是在十年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