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
阿羅漢有一種我們沒有的心識
https://reurl.cc/AqKXWQ
(文中阿拉漢 = 阿羅漢)
出世間心
出世間心是「超越」由五取蘊組成的世間之心。此心導向脫離生死輪迴(saṃsāra),
及證入涅槃:苦的止息。一共有8種出世間心,這些心屬於證悟的4個層次:[1]
一、入流(须陀洹);
二、一還(斯陀含);
三、不還(阿那含);
四、阿拉漢。
每一層次皆有兩種心:道心(maggacitta)與果心(phalacitta)。一切出世間心所緣取
的目標都是無為究竟界,即:涅槃。但依各自不同的作用,而分別為道心與果心。道心是
出世間善心;果心則是出世間果報心。
道心的作用是斷除(或永遠地減弱)諸煩惱;
果心的作用則是體驗因相符的道心所帶來的某種程度解脫。
出世間道心
入流道心(sotāpatti-maggacitta,音譯:须陀洹道心):進入趣向解脫的不退轉
之道是為入流,而體驗此道之心則名為入流道心或入流道心。「流」(sotā,音譯:須
陀)即是八聖道分: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恆河之
水不斷地從喜瑪拉雅山流向海洋,出世間八聖道分亦從正見之生起不斷地流向證悟涅槃。
一來道心(sakadāgāmi-maggacitta,音譯:斯陀含道心):此心是與八聖道相應
而屬於一還界之心。此心沒有斷除任何「結」,但滅除了較粗的欲欲(對欲樂的欲求)與
嗔恚。已達到此境者最多只會再回到人間一次即證得最終的解脫。
不來道心(anāgāmi-maggacitta,音譯:阿那含道心):已證得第三道者將不會再
次投生到欲界。若這類人在今世不能證得阿拉漢果,他即會在來世投生到色界天,以及在
其地證得最終的解脫。不來(不還)道心斷除了欲欲與嗔恚二結,也永遠地根除了兩個嗔
根心。
阿拉漢道心(arahatta-maggacitta):阿拉漢是已完全解脫者;他已「破除」(
hata)煩惱「敵」(ari)。阿拉漢道心是令到直接證得阿拉漢果、完全解脫的心。此心
徹底斷除了五個微細『結』,即:對色界生命之欲求、對無色界生命之欲求、我慢(驕傲
)、掉舉、無明。它也斷除了剩餘的不善心:四個邪見不相應貪根心,以及一個掉舉相應
痴根心。[1]
每一道心皆只生起一次,且只維持一心識剎那;它不能重複地出現於已證悟該道者的心流
里。相符的果心起初只隨道心之後出現兩三次,即只維持兩三個心識剎那。但過後果心能
夠重複地生起,而且能在屬於出世間定的果定(Phalasamāpatti[2])當中持續地出現許
多次。
出世間果心
入流果心(sotāpatti-phalacitta,音譯:须陀洹果心)緊接著入流道心之後在同
一心路過程里生起的果心。
一來果心(sakadāgāmi-phalacitta,音譯:斯陀含果心)緊接著一來道心之後在
同一心路過程里生起的果心。
不來果心(anāgāmi-phalacitta,音譯:阿那含果心)緊接著不來道心之後在同一
心路過程里生起的果心。
阿拉漢果心(arahatta-phalacitta)緊接著阿拉漢道心之後在同一心路過程里生起
的果心。[3]
諸道與果是通過修習觀禪(vipassanā-bhāvanā,維巴沙那)而證得。這種禪法涉及提
升慧根(paññā)。通過持續地觀照名法與色法的生滅,禪修者得以知見它們的無常、
苦、無我真實相。當這些觀智完全成熟時,它們即會導致道心與果心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