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大家好 我回來了 先來幫忙吵架
很久以前大一分組討論 哲學系的助教教我們在網路上討論的注意事項
要善於區分思想派別 就是說某某觀點 是從某思想體系延伸出來的
有時候有人會對各派觀點的掌握度不夠 所以很難理解他派的意見
在大家都理解"有"各派存在
去溫和的理解 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話 是比較有可能的事情
而對方要持或奉行哪派的觀點實在是個人的選擇
解釋勸說當然可以 就適度
或是就是要練習辯論法義 或是想嘗試讓他派信徒改宗 我現在也不持反對意見
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了
=======================================================================
依上述的脈絡簡單解釋 用漢傳系統理解為主的判教
簡單可能要分成三種
阿含系的 人無我 法實有
大乘有宗空宗的 人無我法無我 自性空
如來藏系的 大圓覺
如果是主修阿含 就沒有不分別這件事
當然要分別"法"的差異 但是我人是要證無我的(不執著)
====
不分別是 大乘空觀 五蘊皆空開始講的
要承認法空再開始談 中論 "以有空義故。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悉成就。"
他的無分別的意思是法空 以及自性空 (不分別)
你既然法空了 就可以行菩薩道 發菩提心 大做善事了
====
圓覺經這段其實是 用不起心 不動念來講比較好
圓覺妙心不迷不取不動
這段行者有分成四階
隨順覺性分為
凡夫隨順覺性、賢位菩薩隨順覺性、地上菩薩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blossom/028.htm
如來隨順覺性中的一段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漢傳會認為覺心不動 無念心體 這段話 只有成佛果才能做到
所以雖然說 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但是大部份漢傳的行者
都在凡夫隨順覺性 只是聽聞這個道理 在日常中則盡量相應 (後面有一段在說該怎麼相應)
引導出漢傳如來藏系的一些指導語 只管打坐 起心動念了提起佛號等等...
徹悟禪師語錄
"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已無念心體惟佛獨證。自等覺已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
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
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
法界也。 "
=========================================================================
講完了
還是說 我尊重各派的意見 也尊重各人想尊哪一派為自身修行法門的選擇
但
想影響其他人改宗
想挑戰某宗的教義
當對方只信某宗教義 想解釋到對方肯承認其他宗教義
個人不太喜歡強做這些事 會信哪宗 有定與不定 很難強求 最多聊聊 等下次機會(隨緣)
但是我也尊重有想做這些事情的人
謝謝大家
能發文感覺真好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30 01:11:00前面已有大乘信徒承認《圓覺經》的「婬、怒、痴俱是梵行」和「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是與「外道的輪流性侵害俱是梵行、同是菩提」及「被害者得知道自己的受害俱是梵行、同是菩提」相通。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20-08-30 01:17:00creative88法友講得很好。我一再強調是勝義諦,也就是諸佛現觀的境界。被害者的認知這段話我不同意。凡夫有這樣的認知,都是被教育的。知道自己的程度的學佛者,是不會弄不清什麼是梵行,什麼是外道的。
作者:
yaqqq (^^)
2020-08-30 07:30:00先不論法義,這篇的詼諧和幽默感很可以,我喜歡~哈!其實打屁聊天的能力也滿重要,尤其針對一些攪屎棍,大概就容易被牽著走。佛寺相處很單純,佛教徒大概都很直心。不過出社會,什麼人都有,跟別人談宗教要用幽默一點的角度比較好,因為根本不了解對方發心是什麼,可能看你是佛教徒,會攪個屎看看你的反應。最糟的就是像「假佛教真妙×」團體一樣,那就很累了。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30 08:37:00大乘信徒ilvepce只許自己認知外道所做惡事俱是梵行、同是菩提,卻不許被害者認知自己的受害俱是梵行、同是菩提呢,又說那是諸佛現觀的境界。事實上,佛陀也曾經是被惡人攻擊而受傷害的被害者。但佛陀即使是被惡人攻擊而受傷,這個受傷的事跡,也能用來破斥邪見邪說。佛陀真是太偉大了。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30 21:50:00如果大乘信徒ilvepce真誠地從未覺得自己有一絲一毫悟入《圓覺經》的那些內容,當然可以否定自許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