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4-27 02:07:23 就觀禪在念頭的部分,其實並不特別強調減少念頭,而是在「覺察」念頭。
止禪才會強調要減少念頭,畢竟一境心是止禪的目標,也是禪支(禪定現象)
的一種。
至於無念,其實應該並非止禪及觀禪的目標。
以前在本板還是佛教板,看到文章說南傳佛教有位大師,是止禪、觀禪反覆修
習,當他覺得心理疲倦的時候,就修習止禪入定休息,然後再出定修習觀禪。
我一直到後來,才慢慢了解道家丹鼎派有些門派其實是比較重視靜坐時保持在
「將醒未醒、將睡未睡」的心理狀態,當然那個修法就不太一樣了。
我在修我這派道家法門時,都是讓念頭自然生滅,一開始念頭會很多很多,然
後念頭愈來愈少,最終沒有念頭(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覺察到念頭),這就是「萬念
歸無念」的修法之一,但一般人一開始應該會受不了念頭有如瀑布的水一直出現(
這是借用藏傳佛教「心念如瀑流」的貼切說法)。
所謂的無念,應該是第六意識並沒有覺察到念頭,但昏沈應該是不算數的。
道家有「凡心死,道心生」的說法,我的解釋是「『後天識神』暫時停止作用
時,才能突顯出『先天元神』的存在」。但在無念的狀態下,同時還得有強大的觀
照力,才算是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能知之心」?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4-27 02:23:00無上,是不是沒有上面?無邊,是不是沒有邊界?無量,是不是沒有數量?無念,是什麼呢?無,不是沒有。而是一種超越性的概念。有念頭、沒念頭並非重點。因為這都仍舊鎖定在念頭上,關鍵在於能否體悟到超越念頭的心性。不可言說,也是難在這邊。悟這個字很有意義。本人也沒開悟,只是各種刪去法最後得出這心得。(僅供參考)
人家戒律大神已經開示不要用道家的東西來解釋佛教了結果你還拿元神來類比大乘佛教講的心 這很容易引戰先天元神的「存在」或同時「有」強力的觀照力。都是一種恒行識,就是誤把心性的本質當成實有的細微執著同樣的把能知之心當成一種可緣的事物 也是恒行識這表示沒有證悟空性 龍樹講的中觀就是在談這個一旦落入了心性的有跟無兩種邊見 就不是實相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4-27 09:32:00但宜蘭大講的是禪定。佛的禪定本來就是和外道師父學的。四禪前佛法與外道共法。有初禪或初果,三惡道就和你沒關係。但初禪有可能退轉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7 13:43:00引道之言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破戒之語。藉道入佛,很常見。
我就說你們蠻可愛 佛道可以共法 像是道又是外道然後「先天元神」等於佛教說的「心」 《== 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先天元神等於佛教說的心,那道就不是外道了就表示道教談到究境法了,我個人對這個看法沒有意見XDDD 事實上我也認為元神等於心 但是不覺得那裡怪怪的嗎? 既然都認同元神等於真如心了 那怎麼會算外道?戒律就是拿來規範避免多數人誤入歧途的規定如果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思想不確定 左右搖擺 那麼他的言行就算包裝的很合理也是錯誤的 這才叫破戒也就是說 如果你一邊認同道教元神等於真如心 又一邊認同道教是外道 在這種矛盾下對真理的言行 都是一種妄語是出言無明而產生的而非清淨覺知 這就叫破戒之語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4-27 15:37:00問題就在於破佛戒會不會造成道家禪定退轉?宜蘭大說他有初禪,如果他有退轉,他自然自知嚴重性。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7 16:18:00道不同。
有些禪宗的證道要訣其實看起來也很像 但是對證到的道理要合於 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 這種空有同體的心性觀 看道理講出來怎麼解釋這樣禪宗屬心宗 但還是在佛教系統的空觀體系下 所以在意的是能所之間是什麼關係 見地是什麼如果在玩禪機問答 就要問他說你在哪裡了不知道他會怎麼回答嗯... 看過一段克氏的講道 影片中他好像對他的學生對他說的話沒反應很困擾的樣子XD
克氏有開悟啦 光是觀者即是被觀之物 你就知道他開悟了而且他說突破這份界線的清晰光明 除此光明別無律法他30歲拙火就通了 所以他以為老外也有這種基礎 可以講幾句就當下頓悟 再加上他反宗教 所以他會走無路徑的講道 我唯一看過一個讀克氏開悟的人 他有閱讀障礙 什麼書他都看不太懂 看克氏的一看就懂。「除此光明別無律法」這句就會被戒律大神們炮轟囉XDD
嗯 我不該亂笑的 讀點資料 他好像真的對聽眾的反應不好感到遺憾...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4-27 19:12:00坦白說,開悟最難的是先找到一位專業指導的開悟老師。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4-27 19:15:00<楞嚴經>五十陰魔,有太多階段會做聖解走偏方向,本來無一物,五祖說沒開悟,六祖直到座下聽金剛經才徹悟可見沒有正法眼的老師印證指導,當很難清楚程度到哪。而開悟的前行,我個人認為不是禪修,而是戒行跟善心資糧明心見性是證得圓滿心性,圓滿性德就是菩提心的展現,菩提心是守護一切眾生的極重要資糧德行。要開通那扇門的鑰使,發起培養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六祖沒上過一堂禪修課,但祂一開始就發大心願成佛。修行也是因果,大心感大果。禪修也是重要,但發心如火車頭,如車乘,是決定方向者。有聽過開悟明心見性的高僧自了漢嗎 ? 好像沒聽說過~
開悟之後的自了漢有的,只是你不會遇到XDDD 他們通常會有兩種可能,第一個就是證量上不去,只能一輩子處在相對平靜的空境中,十方法界不會為他開顯,阿你就沒有要幫助別人,佛菩薩就不太會理你。 第二種就是他的後天腦袋偏向獨善其身的,這種人外境會出事,可能失業或家庭失和、破產,逼得他走出去幫人,或退轉回眾生。
學到的教理是明心見性之後一定會發菩提心的 這甚至還是一個指標 看證到的心性有沒有偏空 如果沒有偏空性德會發出來 會想度眾生成佛不是有哪位道長證道後說心境 說一片熱血之類的話 類似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4-27 22:09:00I大可以找南傳高僧學習禪修,那邊還有機會遇到聖者。道、佛,包含印度教等等禪修,除非全部都合格在各祖師大德下培訓印證,像佛陀一樣,否則很難真正清楚知道各學派的相對境界在哪。
作者:
FHShih (hou)
2021-04-28 09:12:00大手印需要堅固出離心和菩提心為前提。大圓滿的氣脈明點也是。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09:35:00衣服洗乾淨了,身體留有衣服感乾淨的穿著體會,這和身體洗乾淨所體會的層次完全不一樣。身體洗乾淨的體會層次複雜且多樣,衣服洗乾淨的體會層次較單一。畢竟突破執與所緣的對象不同所致。供參。戒是功夫的天花板,不是碰到天花板再持戒,而是一開始的持戒功夫與決心就決定了修行的天花板。碰到天花板再持,看似會有進步是一種錯覺。樹根範圍一開始被限制住了,樹長的高度也有限,強行突破,只是讓自己承受更大而難以改變的風險~入魔。戒是保護,也是所有成就之基。以上供參。更正:風險~墮入惡道或入魔。只要發現持戒的問題,就要拋棄所得,重新退回原點思考,以初心者的角度開始。
有道理 難怪梁武帝嚴格要求吃素戒律 一開始就決定天花板,你各位沒有吃素的都要了解這個戒律的重要,不要入魔了再去吃素,這是保護大家成就的基礎 XDDD過午不食也一樣 你各位不要拿上班當理由啊這些表面的戒律是身體 而成佛是衣服 大家明白嗎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4-28 12:36:00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一出生就得聞佛法,大多是外道家庭出生。人家只是入門,沒皈依沒受戒沒戒體。就要被各種佛律檢視,沒守戒律就會有種種不良的後果等,會不會太過份?這樣和一神教說的信我者上天堂,不信我者一律下地獄有何不同?外道修行者遇到天花板,自然會去調整。然後得知佛法不虛。當然佛弟子就可以省去這跌跌撞撞的過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01:00吃素不是戒,指非為是。如果不明白,五戒解表可以参考。既然在佛板討論,自然依佛法來看。提供意見参考。不滿意可以用理來反駁,恕不當情緒的出口。此外,對完全沒有基礎的更多人來說,戒定慧是學佛修行的核心流程,沒有例外。
喔 明白了 要指責別人錯誤時就是戒要為自己開脫時就不是戒 選擇性執法 現在很常見XDDD那日本和尚可以結婚 算不算犯戒啊?原始佛教可是不能娶妻的 這個戒要以誰為準呢我們在討論戒律時 先講明白以日本 西藏 南傳那一派的戒律來討論? 吃素怎麼不是戒 漢傳僧人吃肉即是破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10:00破除某些人以為只動動腦袋就以為可以成就,以欲為基,煮沙成饌。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錯誤,這是針對痛病而言,如果自己對號入座,可以發露。
喔 懂了 戒就是我看你不高興 就說你以欲為基當別人說中你的痛點時 就說別對號入座 這不算犯戒XDD
我們常說佛法是大丈夫在修持的 如果講話不清不楚閃來閃去 對號入座 不敢面對叫做守戒 真讓人不敢恭維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13:00戒律有沒有破,真正修行人自己心理清楚的,如果不清楚,可以參考像這個凡夫的做法,每日行懺。可以參考我這個凡夫的做法,每日行懺。
虎大說的清楚 戒律本身有其針對的時空環境和不同個體我參考到很多人說的戒律就是 先指責別人犯戒XDDD
然後再說你不要對號入座喔 我都每天在懺悔的XDDD我當然不是南傳派的 只是對於戒律的標準覺得很納悶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16:00你可以說看看我的痛點,看看是不是我的痛點。洗耳以待。
因為上面有人說戒行很重要 就不知道到底明確指那部份我怎麼知道你的痛點是什麼 痛點不是你先提的嗎X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17:00所以到底是”誰”指責”誰”犯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18:00果然道不同,哈哈哈。我還是別和你交流。打擾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23:00與無礙,保重,祝福你。與我無礙,祝福你。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25:00惡語綺語惡口兩舌。供參心直是道場。
唉呀 一不小心又犯戒了 本來以為說話和善一點就不犯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27:00更正:妄語綺語惡口兩舌。供参。
結果又被戒律大神點破了 心不夠直一樣犯戒 真是罪過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28:00你有沒有犯不清楚,提供評估標準參考。
怕就怕心直講話 又會犯了惡口的犯 果然還是要向戒律大神學習 有沒有我也不清楚 我們要常修懺悔嘛X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29:00境界來的時候剛好是機會。
境界來時剛好有機會 上面有人說了 講吃素不是戒 要不
要修正啊? 要不要懺悔啊 我先懺悔喔 心不夠直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31:00戒律大神是誰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戒律大師 懺雲老和尚。其五戒解表是自我評估的良方。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37:00吃素不是戒
了解 所以一堆僧人吃素跟戒律無關就是了 感謝大神開示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40:00因吃素護生是功德。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41:00食肉和吃素不同,範圍不同。戒十肉,和戒食肉類,和只吃素。可以想想看,有沒有差異。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5:43:00不要把範圍不同、意義不同、內容不同的概念混在一起。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這種定義下 有哪種肉可以吃?三淨肉 戒十肉 戒一切肉 菩薩戒就是戒一切肉=吃素
菩薩戒跟五戒 漢傳常見菩薩戒 持梵網經菩薩戒 明確說不可食肉 你要說食肉不是戒 就打到這條 正面表述說我認真受持五戒 這樣比較沒問題
每個人都會犯戒沒錯 我承認自己沒吃素 大概一年喝一次酒 但是我不會開脫說沒有這種戒律 犯戒基本上是每天的事情。阿底峽說他修小乘時沒犯戒 修大乘時偶爾犯戒 修金剛乘時 幾乎每天犯戒 擋都擋不住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6:14:00吃素不是戒,斷肉戒,這兩個一樣嗎?好好想一想如果戒一肉就是吃素,為何不直接制定素食戒?有空可以思考一下。
不用想 你來想就好 你來跟我說說 不食一切肉可以不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6:17:00可以不食一切肉。
於吃素 這是大乘菩薩戒 已經說得夠明白了你要拿南傳概念偷渡可以 但是我說是大乘根本徹決立場你是沒辦法說它不是戒 定義下一翻兩瞪眼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6:19:00我不用想啊,我很清楚。你要體會,要靠自己。把戒肉直接等於吃素戒。這才是偷渡概念。
你根本甚麼也沒說 是要人家體會甚麼?一切肉不得食 不然你還可以吃甚麼? 你還可吃甚麼?不是只剩吃素? 不然你跟我說 還可以吃什嗎?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6:22:00既然當我沒說,那就沒說吧。既然沒說過,何以爭執?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4-28 16:23:00二分法,非黑即白嗎?
不就意味 不吃肉 除了吃素 還有其他可以吃? 你能舉例嗎? 你先舉例出來 才有講話的力道 不然你只是講虛話而已你要說三淨肉 十肉戒 不等於吃素 這我當然認同但是菩薩戒食肉戒定義下就是吃素戒 只是名相不同而已在食肉戒定義下 你還能吃什麼? 你何不說來聽聽看!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1-04-28 17:35:00覺得V大好像是在說心戒的概念?就我所知持斷肉戒,應該是要出於內心真實想要想慈悲護生的動機,眾生也是我們親人的角度,所以基於這個角度出發修行者自然會覺得不食肉是理所當然,自然會發願持以後不食眾生肉的戒,但如果有一天修行者觀念改變,或者僅僅只是起了吃眾生肉也可以很慈悲的念頭,結果這個念頭一直沒有改正過來回到原來的動機,雖然下一餐表面還是吃著素,但內心卻一直想要吃肉,那這個修行者也算是破了心戒。又或者持斷肉戒是為了求福報或者覺得吃素會高人一等,那就是因為執著而持戒,雖然吃素但心態不太正確久了也可能會修偏。以上是讀完V大推文後的想法@@”
作者: cbugs (liyu) 2021-04-28 18:45:00
五辛:我不是肉
我想了一頓飯的時間 吃素跟不吃肉的差異 感激緣份先出門運動了 平安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4-28 22:11:00茹素只是戒肉食及五辛的名詞而已。《梵網經》五辛也是禁止的。當然前提是,有受菩薩戒,才有後面破戒的擔心。沒受戒食肉,主要是因果上跟被食眾生結複雜的因緣。
你講的這個狀態是樂明無念的無念。 開悟見性,能知之心是對的,但要持續保持, 清楚又無念, 當然啦,後面還有很多東西,看形容詞就知道敘述者程度到哪邊,而不是你所認為的第六意識道家這個杳杳冥冥,算是無念頭、無思惟的一種定境佛教的開悟一定是根於覺知, perception
主要是i大真的比較熟的佛教理論是成實論 所以在描述他想描述的境界的時候 會用成實論的文字 但我們知道成實論如果要從思想來判 是開始敘述人空法空 介於阿含教義與大乘教義之間的著作 而禪宗的開悟見性教義理論是出自 大乘三系中的如來藏系 同華嚴 楞嚴大乘起信論等 我某種程度某人的修證跟他口上說出來的教義不一定齊等 可能或高或低 而如果有證悟後 再學習教義也是祖師常做的事情 華嚴宗跟禪宗的祖師 都有互相學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5-04 02:05:00這樣會害他他原本的修法沒問題,但卡在境界沒辦法突破,所以找佛經解釋,但修法系統各自有其特色,應該遵循原本的基礎方法。道、佛教體系看似相融,實則不同,表像境界上類似但實質差異很大,共法或有解,不共法則不能混同。動機決定心念的範圍,超過範圍的事,反而混淆原本的基礎修法,越走越遠。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戒律大神今天講話倒是蠻中肯阿事實上是因為戒律大神上面的大神有開示過 不要佛道混為一談自成一說 我才提醒最好分開來講 啊這時候又有人要打圓場說唉喲也不是這樣啦 有一些共通的嘛這樣心很累 一下又可以混為一談變共法 下又不共法又變成選擇性障礙了。阿事實上道家我精通這不用謙虛道家也不會把念頭上的平穩當做成就 道家心法只有一個叫「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也就是說要有「照」的功能才算是一點點的成就 念頭的細微只是為了放大這個照的功能 如果照的功能不彰 念頭整理的很乾淨 也不算大成就啊這個「照」是不是跟佛教講的「覺」一樣 就不多談了總之呢 室內灰塵掃的很乾淨是不錯 但跟燈打開是兩回事
談轉換跑道的事我也不會說 只談教理 既然已經出來看了那給的建議就是把該讀過的教理讀完 最好天台判教 華嚴判教都讀過 至少在教理上是相對完整的 如果是說緣份未到的人不推薦多讀 這點則多於我的觀機能力我也不好說 各方意見 互相參考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5-04 11:05:00c大,不好意思,言重了些。
第二種那個如果要談明心見性 要能回答能知者誰這邊一直有在問 沒有回答 只好勸說讀教理 大概是這樣參破後同一個句子就是在碰機鋒 要看回答看破的程度我就是提我知道的驗證方法出來看 機鋒要對 或教理要對已盡力告知 待緣份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1-05-04 21:57:00參話頭比較近似觀 非止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5-04 22:09:00據知,明心見性,不執文字,非言語道,除非面見,應機而現,隨緣而對。網路上講,可能會助緣增長他人乾慧。但以佛法經典討論,是正確的,然超越文字的部分,沒辦法於此驗證。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5-05 10:16:00「能知者誰」背後有空性教理為基礎
看你其他的文章,你講的能知之心只是明相,還不到空。還很遠啦, 別找些文章就攀比自己很高而且覺受就像路邊的經過的正妹, 看了一眼就忘了吧,繼續往前走會有新的。 娶了當老婆,就永遠停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