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生活中有容易情緒失控者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5-08 20:21:50
有看過情緒容易失控者,一旦陷入情緒失控的情緒即口不擇言,進而破壞他自己的
生活,破壞跟他親近的人的關係。
對方也有信佛,但僅止於做供養儀式和參加團契,參加一些佛教團體的演講。
對方信仰的團體難道就沒有教怎樣降伏情緒嗎?
做很多捐獻、祈福儀式、供養儀式,卻對自己的情緒沒任何方法去降伏。
人很正向心念也不惡,但為何情緒一旦陷入黑洞就回不來了。
反正光以佛教來講,每個人信仰的方式都很不同,有些人做很多捐獻,也可以聊
一些佛理,但真實目的是去培養世間法的人脈。這也無可厚非啦,參加佛教團體
認識一些人也很正常。
但是那個阿~那個本質啦~儀式做再多,團契參加再多,演講聽再多,沒有一個真正
培養正念正定的手段,我看到一些性格缺陷的部分根本改善有限吧。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5-08 20:32:00
修忍辱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2-05-08 20:36:00
南無觀世音菩薩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8 20:36:00
生活中反而要利用空觀大師的技巧,在你的意識內設定一個結界,把所有人當成NPC,把他們隔離在外,像客服人
作者: Daehunny (大哈霓)   2022-05-08 20:36:00
沒聽過[留惑潤生]嘛??在俗世間表現得太沒人間煙火感才是怪咖啊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8 20:37:00
員一樣,要建立一個理性的社會化人格,不要把真實的自已顯露出來,就會無往不利。 等到你的覺照很厚的時候
作者: Daehunny (大哈霓)   2022-05-08 20:38:00
弄成一付老好人的樣子,就會引來挑戰者,身上的刺故意不拔掉=擁槍自衛啊~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8 20:39:00
你才可以讓真實的自我顯露出來與外界「共存」XDDD對事情不要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愈蠢的人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堅持,這樣往往會與人衝突,在生活中要「讀空氣」,保持敏銳無我,隨波逐流XD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8 23:19:00
有可能業感緣起,貪嗔癡的習氣隨著業障現前,情緒失控我也是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謙和有禮平易近人,然而我其實還是擔心自己難免犯錯,我是凡夫,不是賢聖的菩薩我曾看到網友分享「親近生侮慢」的觀點,我也不例外看人家不好惹就敬畏,看人家和藹就蹬鼻子上臉 (我自省)但我也的本意也不是想羞辱人,只是有時會占便宜我自己也很犯賤(抱歉講了粗俗語),但我也難免自私我個人覺得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是被某些人欺負,雖然以他的身分和職權責任來說,有些人對他的批判,也不是蠻不講理但有些酸民或是帶有政治意圖的人士,就曾對他或是其他團隊的同仁誹謗或惡語。我好像扯遠了人非聖賢,誰能無過? 有些親友也是要學著容忍,互相體諒以達成相安無事的相處模式,算是冤親債主的概念(?不過,光說不練容易,要能夠理解卻不容易,知易行難,要能夠實行的話,或許還更加難得。我就是那種對別人說教很容易,自己的人生問題卻處理得不盡理想。我曾看過網友說「8成定業,2成未定業」,因此善用佛法來化解惡緣,這固然重要,卻也沒想像中的容易。「8成定業,2成未定業」好像是指人生的因緣際會,但那個數值,也不是那麼絕對的比例。有些人的「定業:未定業」可能是9:1,有些人的「定業:未定業」可能是7:3,所以善用佛法的修行人或許比較能夠從善如流,廣結善緣不過,我其實並不瞭解那個「定業:未定業」的比例是怎麼計算求得的數值,說不定只是誰隨易估計,而不是使用嚴謹的科學邏輯方法來運算,所以聽聽就好。這也不過就是我這個外行人在網路上看到別人分享的觀念。不是絕對的。"All forms are illusory. Seeing that all forms arenot forms, you see the Tathagata."如果情緒容易失控者有遇到貴人,願意花時間耐心開導他們試圖了解他們情緒失控的原因,包容並且協助他們改善,讓他們了解「原來你們不是存心為難我」,也讓他們明白「原來我的這些行為、話語、意念可能會造成他人困擾」,而讓他們逐漸消融自己的習氣、我執。可能就是善因緣也不是希望他們過度消沉地自我譴責,只是請他們適時配合調整自己的言行。如果是牽涉到利益衝突,我也無可奈何。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其他人都對己方的利益爭執不讓,而有意無意為難了某些被雙方施壓(就好像三明治的夾層)的倒楣鬼,處境為難導致他們情緒不穩而失控? 這種好像也蠻可憐的,裡外不是人可能有過去世以來的惡業(因)+陷入窘境(緣),共同形成了當事人情緒失控的現象(果)。這是我假想的一種情境,也許這例子舉的不恰當。說不定當事人稍微觀想,心念一轉或是有貴人相助,讓他們不那麼為難,就化解惡緣為善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11:00
那可能是你氣場太弱了 我在生活中都盡量表現出和善圓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12:00
雖然我也是自私,但願還能向佛菩薩學習慈悲,度己及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12:00
融 以免壓迫到別人 待人接物要厚道 當然談到利益的時候 能打才能談 要讓對方知道你不怕打除非有明顯的利害關係 不然平常生活要像那個布袋和尚人在生活中為什麼會處處挨打? 簡單的說就是你的修行不到位啊 能量往低處流 有形跟無形看到都要弄你一下阿你如果真的禪定修到一個程度 容光煥發 人家看到你就不敢造次 更高境界像孔子形容老子 神龍見首不見尾佛教裡有一種「摩利支天隱身法」,什麼意思? 就是把你所散發出的訊息場「隱形」起來,如果你真的是有證量的人,真的證無我、空性,要將這種訊息從眾生的接收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20:00
可是B大,何時當爭? 何時當讓? 我也不喜歡得罪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21:00
統中隱藏起來是輕而易舉的,那你在生活中自然隨順緣覺如入無人之境,自由自在,這不就是修行為我們帶來的福德嗎? 所以從生活中檢視自己的修行,是很準確的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23:00
為難彼此的事情,有時真的教人心累,但我又難免計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24:00
A大這種是無法有標準的,你只能加強自身的覺知,一開始一定會拉扯,當你的覺知愈來愈清明時,你在處理事情就會愈來愈順暢,像庖丁解牛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26:00
(安陵容上身)原是我輕賤,讓B大一針見血地點出我的問題(開玩笑的,抱歉不莊重),還是感謝B大認真分享觀念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28:00
當然你可以先逃避,因為我覺得你是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理想人格的角色,希望可以調順自己的心性,面對世俗可以處理得體,然後你發現常常力不從心,聖經的保羅就講過「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你想要建立自己成為你心中理想的人格,那從根本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最後你會發現,那種調整、修整自己念頭或想法不能真正的改變你的內心,只有赤裸的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況,然後設法導入覺知,才有可能成為真實的力量所以當你生氣時,你就要真實的看見它,不要去逃避,然後起一個「啊我是修行人,我不能生氣」這沒有意義,每一刻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才能深入覺知但是生活又不一樣,生活是一種技巧,你不一定要把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你必須建立一個「假的人格」來生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37:00
B大的話讓我想到《守護甜心》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38:00
所以菩薩為什麼說「遊戲神通」,他們有這種能力的,你看不出來他們真實的情況,你只能看到他們想要你看到的人格,人格對他們來講像衣服,今天穿這件,明天穿那件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39:00
過度追求理想中的自己,卻可能無法體悟真實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40:00
所以這2點要分清楚,就是永遠要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然後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綁架,那不是真正的自已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45:00
認真說,其實我還沒正式皈依受戒,所以我充其量只是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45:00
說明一下,我前面說的那個「氣場太弱」是說原PO然後要記得 不要太常譴責自己 你看見了自己的障礙 如果你太常譴責自己 反而更會削弱自己 要減弱那種對自我的控訴 當你看見了自己的障礙 情緒或不好的心念 你只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51:00
在家居士,目前還做不到禪定,不知道今生是否有緣到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51:00
要看到他 然後起一個懺悔的念頭 並且認知那不是真實的那個並不是你 那是有生滅的 只是一個生滅的現象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52:00
法鼓山的道場皈依三寶受戒,但這也不是我能夠強求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1:52:00
無辱可忍才是真忍辱,對人點到為止即可,人有自己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1:52:00
沒有看見自己的問題 跟過度放大自己的問題 都不好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1:55:00
我以為B大說的「氣場太弱」是我,所以才借用安陵容的口頭禪(原是我不好),原來是指U大(原po),誤會解開了B大的忠告我可能還要消化,之後再反思,我的悟性不算高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2:05:00
一般人的正向都是出自於社會的教導、宗教的薰陶,都是在於知識上建立起來的東西。而透過觀修出來的,空性光明在裡面啟用,會自然的升起智慧。能給自己障道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例如德行的缺失,都會形成電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2:06:00
我太依賴賣弄世間智的小聰明,還差得遠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2:08:00
執於我知我見、自以為是、師心自用,就像是戴上有色眼鏡一樣,只看得到自己要的東西,也就因此成為了透過經典與世尊以心印心的障礙。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2:12:00
回g大,之前有網友分析「慧能禪師vs玄奘法師」比較二者慧能比較擅長自修「禪」,玄奘比較精通研討「理論」慧能的「禪」通俗地流傳至今,玄奘的高深理論比較冷門因為一般人未必能夠接受太複雜難懂的理論,反而「禪」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2:19:00
一般量級不夠的,雖然有善心想要點醒對方,但常常對方還是陷在他認為正確的知見的狀態裡,堅持的走下去。而量級到達一定程度的人去點化,對方的障礙就像是冰塊遇到太陽一樣,自然容易化空、消融,然後過不久突然就會自己想通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有其道理的,所以要常親近善知識及證量者。如果對方已經在親近了,就先隨喜他,接下來就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待因緣成熟時,花自然會開。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2:21:00
還比較可能體驗到那個心境。但也不是絕對,有些人可能也需要依賴理論。隨順眾生根器、因材施教。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3:03:00
隨喜因材施教。任何一次即使只是透出微弱的光芒,那個一剎那都可能成為撥雲見日的關鍵。也因此不止是對自己的佛性有信心,而是對所有人的佛性都有信心。金剛經也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作者: smallwife (鄉下小姑娘)   2022-05-09 10:20:00
回原文:我本身就是文章說的人 習氣真的很難改 但是長期的參加佛教團體 一次又一次的看眾位善知識的行為舉止 一次次檢討自己為什麼表現不如人家鎮定自若 時間久了 個性真的修正很多 沒那麼尖銳了 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我們不是利根的人 所以需要時間去受感化。就像一杯高濃度的鹽水 需要一次次的加入清水去稀釋他的鹹度一樣。所以給對方時間去修改 機緣一到 他會改變的 今生改不了就下輩子繼續改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09 10:52:00
每個人都一樣,當六根接觸六境時,樂受生貪,苦受生嗔.持戒者,生了貪嗔不會造殺盜淫妄.修定者,生了貪嗔心會覺知而壓制.有般若正見,不生痴,故不會生貪嗔.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2-05-09 12:20:00
我學佛後還真的改掉我性格的大缺點,但花了約十年
作者: smallwife (鄉下小姑娘)   2022-05-09 13:57:00
附帶一提。我花了10年才醒 現在快速修改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15:48:00
隨喜讚嘆!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好險還有聖賢遺教與各位慈悲的菩薩引領,我們才能不斷的從做中學、錯中學、修正、成長。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5-10 00:10:00
慈心禪練起來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0 00:52:00
反省,我連學業都無法顧好,沉迷網路、耽溺於甜點,放逸而遲遲無法收心,胡思亂想卻無法按部就班地執行功課,這樣的我還妄想今生到法鼓山受戒(連皈依三寶都還沒),我看我還是不要先不要太過自大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5-11 04:09:00
照樓上你這個邏輯,恐怕你得成佛後才能學佛了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1 18:38:00
restinpeace, you make sense...謝謝U大開示,精神折磨的確可怕,但很多時候,我是因為幸運得到貴人相助,親友和善知識的包容和開導也很重要我自己未必能克服這麼多難關,即便有時發現了癥結點也未必能按照我的計畫來實行,有時還是得隨順因緣,何況我還有習氣,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業障,只好祈請佛菩薩希望祂們能夠憐憫我們這些世俗的眾生,協助我們面對功課學習同理別人的為難、嘗試互相體諒,化解惡緣以及惜福《遊戲王》裡面有一句台詞是讓光之創造神-赫爾阿克帝對亞圖姆他們說:「一個人(只有自己)是不可能(全都達成)的,大家一起(同心協力的話)卻也是可能(克服一些困難)的」只不過我自己也常以這個道理為藉口,自己沒有努力的動機,太習慣依賴其他人,或是老是期望佛菩薩幫忙處理難題https://youtu.be/QHVqY8JGknwBRIANERIC2 說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綁架,所以我貼上這首 The 'Ripped Pants' Song 的網址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2 03:11:00
B大說出來的話依舊那麼地有智慧 末學拜服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2 16:36:00
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https://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我認為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經歷的創傷,又習慣壓抑而不正視這些傷痕的情況,如果他們遲遲沒有受到善待與被接納、包容的話,可能身心不適應,而無法跟別人好好相處,可能他們自己心理狀態也很緊繃,自己給自己壓力,如果遭遇了一些逆境,身邊的人為難或是不體諒他們,可能會因為爆發而情緒失控,認為要夠兇才能保護自己,不惜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也要反抗、宣洩累積已久的委屈只是有些人暴怒之後,也可能會自責而後悔得久久不能自已業感緣起使得貪嗔癡現前了,有些情境可能當事人也不知道要怎麼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理性和心理素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事非經過不知難,若不是自己有經驗,恐怕我也難以發揮同理心、設身處地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為難。但我想,如果有貴人、佛菩薩好好傾聽他們的心聲,願意嘗試接住他們不堪的那些弱點,有可能減緩這世間的悲劇和惡意。"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然而,現階段的我也仍然還是自私自利的凡夫,難免愚癡只想保護自己免於傷害,實在也沒有把握妥善化解遭遇的所有衝突,我也擔心自己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無意傷害到其他人,我可能無法確實理解他們的處境有多為難?我也曾經造成別人,乃至其他眾生的傷害,希望自己少造惡業害人害己。希望佛菩薩能幫助我們消罪業、增福慧《花田少年史》動畫最終話〈片栗花〉那一集,我曾經看過網友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路對母親看似是很無情沒錯但這恰恰是劇本的高明之處。第一是因為,以一路這個小霸王在劇中的性格,他就是個幼稚的、不懂珍惜家人,還很自私的頑童。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的懵懂無知,不管是對他人的戀情、糾葛或是責任,他作為孩童很多都不懂。所以他看事情的角度,還有一些切入點,都會讓人感受到親切感,那是最純真、最無害的赤子之心,還經常無視社會大眾的目光,這才是《花田少年史》至今表現出的主角。第二,一路的自私無情對比倫子的心軟動容,在這兩者互相對比之下,劇情才更有張力,更體現出倫子往昔的經歷以及當下的情感豐厚。第三,經歷過倫子事件之後,能察覺一路有一絲轉變,出現角色成長,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故事能夠做為《花田少年史》的收尾段落。所以說那些只會留言譴責一路的人們,我認為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把個人的信仰套在別人身上,並沒有就本片的藝術性和寓意來著眼,這種宣洩實在沒什麼意義。如果一路不幼稚、很珍惜母愛的話,這劇本會深刻嗎?那還是我們認識的一路嗎? 就只是這個道理而已,觀眾愈是感到一路有多無情,就愈是會思考要去珍惜家人,這個安排明明就超棒也超合理的,拜託不要在那邊,用道德魔人的態度譴責一路。https://www.getit01.com/p20180108059350979/「以持咒或念佛為業處來修定,應該是達不到四禪八定了(筆者嚴肅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追求「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之類高逼格的境界,又或是純粹是為了修身養性,那也無妨,因為即使是對於安止定成就者來說,要是在修行過程中性格、習性都獲得了改善,甚至培育出了趨向解脫道的習性,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安止定本身的效果,而是源於在成就安止定之前付諸的那些努力,可以再拓展一下、拋開方法,哪怕不是修念住,也能培育出良好的習性越來越有雞湯感了...,不過,一個普通人經過普通的努力也能獲得成果,這也更有「正法」的感覺,不是嗎?如果我們來生還是得來這個人世間,無法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尚未證果而涅槃,那我們或許可以務實地嘗試建設人間淨土,願一起佛化人間,經營環境、塑造適合修行的道場因此,除了出世智,世間智對我們來說或許還有其重要性,像是永續發展目標(SDGs)、民主社會的對話溝通、...等學術界的研究脈絡和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可能都是修行說好話、做好事或許是修行的基本功夫之一吧印度哲學與原始佛教,重視的問題不外乎是如何解脫,但西洋哲學與大乘佛教重視的,則是如何累積知識、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全貌,特別是以佛教的語言來說: 成為正遍知這是在看板Buddhism的一篇文章(標題:[其它]電影奇異博士裡的佛法? 作者:odbc 發布時間:2016/11/03)內文其中一段依據佛所說的經典,用文字相來詮釋佛法的義理,使得三世諸佛都蒙冤,因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未曾說過一個字,此皆是自性流露而出,豈能用文字來做表面的解說,這只有曲解佛義,所以絕不能用有相的文字,來註解佛說的無相法。如果離開經教文一個字,意即心外說法,縱然講得天花亂墜,也只是己意而非佛意,個人的解讀等同杜撰,揣摩佛所說義,故如同魔說。因此《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https://blog.xuite.net/templeinmind/twblog/193725076回U大,可是我以為,在目前的大環境,「社會分工」不是沒有道理,我自己認為,這會影響到「造業」例如,我現在能夠進修是因為家裡負擔經濟能力支持我,可是我卻不敢保證能夠回報「等值」的恩惠,當然有一部份可能也是他們心甘情願(而我也以此作為理由讓自己放寬心)不然我有時候胡思亂想,讓自己有罪惡感,承受不了(因為我會認為父母太寵我,他們自己也糊塗了,不明白自己修行也同樣重要,但也許是我想太多,他們想要休閒,我也不必太過雞婆,連自己份內的事情都沒做好,還去叫別人修行老實說,我也不是很喜歡墮惡趣,只是在產業分工的環境,恐怕還是難免有墮惡趣的機率,只能誠心誠意祈請佛菩薩願意給予善方便,為彼此的善因緣祈福,同為修行的道友如果我說的內容造成你們的心理負擔,抱歉,也許我說的也不過就是我的妄念,看看就算了,忘記並且放下它吧或許日常面對的修行更為重要,不必因為我這個外行人的不專業觀點而亂了思緒 (我已經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了,抱歉By the way, 聽說有一部分的在家眾受持 八關齋戒的期間,是徹底禁慾的,八關齋戒結束後才可以進行夫妻之間的「正淫」,但我也只是看到別人分享我的內心不穩定,有時我們被教育要替別人設想,可是有時自己會想太多 弄巧成拙 或是 有些人可能有 替代性創傷所以我覺得還是把這些 自己承受不住的「負擔」託付給佛菩薩 不然自己庸人自擾,煩惱也無濟於事你也發現了我的缺點 我確實起了貪念 只想依賴佛菩薩我想逃避現實 可是我也捨不得一些事情 (邏輯開始鬼打牆)也許我可能需要禪修化解我執 (但我還沒正式求學禪修)世界公民需要關心環境變遷和公共議題,儘管我們知道這是不完美的娑婆世界,有時只能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世間沒有恆常不壞的法,科學精神也需要與時俱進。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13 08:49:00
能入滅盡定,頂多保證三果。不一定有四果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09:05:00
能證三果就一定能證四果了,四果的俱解脫者也能入滅盡定。四果分為俱解脫與慧解脫,慧解脫就不具四禪定八定至滅盡定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3 11:55:00
我確實時常淪於空談理論、拘泥在形式,沒察覺自己著相了「悔過,不等於悔恨。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一但經過懺悔,就把罪惡感放下來,這不是說罪業因此無緣無故消除了,而是在認罪之後,心裡的牽掛障礙就沒有了。」真誠的懺悔,心無罣礙,是善終的助力。《人生》雜誌465期【與生命相遇】真誠懺悔,安心自在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15:49:00
請問U大,記得你說過你有特殊體質,請問你文中所述鬼道眾生都面無表情坐在墳塚上、沒社交、沒活力,這是你可以看見的嗎?像民間俗稱的陰陽眼那樣?這樣的描述讓人聯想到憂鬱症患者,是不是鬼道眾生大都像憂鬱症那樣,前兩天看到新聞說預估到了2030年佔據全球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會是憂鬱症,人類也面臨對抗憂鬱症的挑戰,想要幫助這樣的困境,我想如果佛菩薩看到鬼道眾生如此情形也會心生悲憫想幫助他們吧,不過人助還要自助,也同意你說依佛教法禪修可以幫助到自己。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13 16:01:00
鬼沒有這麼無趣好嗎 像布袋戲他們根本不看了 現在他們會去看像媽媽或奇異博士的多重宇宙這種片XDDD但是鬼很實際 你佛理講一堆他們都當你在放屁 重要點要有實質的地方 要能放光加持他們 他們只重視這種東西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3 17:12:00
謝謝B大澄清闢謠,有些大福德鬼神還是可能修行的,像是八部鬼神眾,就有發起心願護持佛法僧三寶的眾生我想說的是,鬼道也不是只有苦,只是苦多樂少,然而有些時候,有些人面臨困境的難過,說不定在當下,附近的鬼神還會憐憫他們也說不定,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不同眾生的福德、果報都可能隨著因緣造化而改變的,至於要怎麼成長? 我想,除了感應佛菩薩的願力之外,有時,也需要眾生們共同發願,呼應佛菩薩的慈悲精神。共業所感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小弟我也還沒證達「惡念不起」的境界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13 18:09:00
惡念的生起有兩種,一種是突然冒出來的。這種自己也會嚇到;另一種是隨著煩惱生起。目前觀察到這樣。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3 20:20:00
G大提到的這兩種惡念,我可能都還有習氣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7 19:03:00
各位大德先進好 末學認為會情緒失控主要還是源自於我相有人碰到我的地雷區 那個地雷區就是我的我相 應修習禪觀四念處 至於如何修就有待高人指點了……菜根譚說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進道的磨刀石 也是一步一步的減除我相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8 16:39:00
謝謝t大分享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5-09 04:32:00
修忍辱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2-05-09 04:36:00
南無觀世音菩薩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4:36:00
生活中反而要利用空觀大師的技巧,在你的意識內設定一個結界,把所有人當成NPC,把他們隔離在外,像客服人
作者: Daehunny (大哈霓)   2022-05-09 04:36:00
沒聽過[留惑潤生]嘛??在俗世間表現得太沒人間煙火感才是怪咖啊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4:37:00
員一樣,要建立一個理性的社會化人格,不要把真實的自已顯露出來,就會無往不利。 等到你的覺照很厚的時候
作者: Daehunny (大哈霓)   2022-05-09 04:38:00
弄成一付老好人的樣子,就會引來挑戰者,身上的刺故意不拔掉=擁槍自衛啊~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4:39:00
你才可以讓真實的自我顯露出來與外界「共存」XDDD對事情不要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愈蠢的人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堅持,這樣往往會與人衝突,在生活中要「讀空氣」,保持敏銳無我,隨波逐流XD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7:19:00
有可能業感緣起,貪嗔癡的習氣隨著業障現前,情緒失控我也是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謙和有禮平易近人,然而我其實還是擔心自己難免犯錯,我是凡夫,不是賢聖的菩薩我曾看到網友分享「親近生侮慢」的觀點,我也不例外看人家不好惹就敬畏,看人家和藹就蹬鼻子上臉 (我自省)但我也的本意也不是想羞辱人,只是有時會占便宜我自己也很犯賤(抱歉講了粗俗語),但我也難免自私我個人覺得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是被某些人欺負,雖然以他的身分和職權責任來說,有些人對他的批判,也不是蠻不講理但有些酸民或是帶有政治意圖的人士,就曾對他或是其他團隊的同仁誹謗或惡語。我好像扯遠了人非聖賢,誰能無過? 有些親友也是要學著容忍,互相體諒以達成相安無事的相處模式,算是冤親債主的概念(?不過,光說不練容易,要能夠理解卻不容易,知易行難,要能夠實行的話,或許還更加難得。我就是那種對別人說教很容易,自己的人生問題卻處理得不盡理想。我曾看過網友說「8成定業,2成未定業」,因此善用佛法來化解惡緣,這固然重要,卻也沒想像中的容易。「8成定業,2成未定業」好像是指人生的因緣際會,但那個數值,也不是那麼絕對的比例。有些人的「定業:未定業」可能是9:1,有些人的「定業:未定業」可能是7:3,所以善用佛法的修行人或許比較能夠從善如流,廣結善緣不過,我其實並不瞭解那個「定業:未定業」的比例是怎麼計算求得的數值,說不定只是誰隨易估計,而不是使用嚴謹的科學邏輯方法來運算,所以聽聽就好。這也不過就是我這個外行人在網路上看到別人分享的觀念。不是絕對的。"All forms are illusory. Seeing that all forms arenot forms, you see the Tathagata."如果情緒容易失控者有遇到貴人,願意花時間耐心開導他們試圖了解他們情緒失控的原因,包容並且協助他們改善,讓他們了解「原來你們不是存心為難我」,也讓他們明白「原來我的這些行為、話語、意念可能會造成他人困擾」,而讓他們逐漸消融自己的習氣、我執。可能就是善因緣也不是希望他們過度消沉地自我譴責,只是請他們適時配合調整自己的言行。如果是牽涉到利益衝突,我也無可奈何。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其他人都對己方的利益爭執不讓,而有意無意為難了某些被雙方施壓(就好像三明治的夾層)的倒楣鬼,處境為難導致他們情緒不穩而失控? 這種好像也蠻可憐的,裡外不是人可能有過去世以來的惡業(因)+陷入窘境(緣),共同形成了當事人情緒失控的現象(果)。這是我假想的一種情境,也許這例子舉的不恰當。說不定當事人稍微觀想,心念一轉或是有貴人相助,讓他們不那麼為難,就化解惡緣為善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11:00
那可能是你氣場太弱了 我在生活中都盡量表現出和善圓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12:00
雖然我也是自私,但願還能向佛菩薩學習慈悲,度己及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12:00
融 以免壓迫到別人 待人接物要厚道 當然談到利益的時候 能打才能談 要讓對方知道你不怕打除非有明顯的利害關係 不然平常生活要像那個布袋和尚人在生活中為什麼會處處挨打? 簡單的說就是你的修行不到位啊 能量往低處流 有形跟無形看到都要弄你一下阿你如果真的禪定修到一個程度 容光煥發 人家看到你就不敢造次 更高境界像孔子形容老子 神龍見首不見尾佛教裡有一種「摩利支天隱身法」,什麼意思? 就是把你所散發出的訊息場「隱形」起來,如果你真的是有證量的人,真的證無我、空性,要將這種訊息從眾生的接收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20:00
可是B大,何時當爭? 何時當讓? 我也不喜歡得罪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21:00
統中隱藏起來是輕而易舉的,那你在生活中自然隨順緣覺如入無人之境,自由自在,這不就是修行為我們帶來的福德嗎? 所以從生活中檢視自己的修行,是很準確的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23:00
為難彼此的事情,有時真的教人心累,但我又難免計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24:00
A大這種是無法有標準的,你只能加強自身的覺知,一開始一定會拉扯,當你的覺知愈來愈清明時,你在處理事情就會愈來愈順暢,像庖丁解牛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26:00
(安陵容上身)原是我輕賤,讓B大一針見血地點出我的問題(開玩笑的,抱歉不莊重),還是感謝B大認真分享觀念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28:00
當然你可以先逃避,因為我覺得你是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理想人格的角色,希望可以調順自己的心性,面對世俗可以處理得體,然後你發現常常力不從心,聖經的保羅就講過「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你想要建立自己成為你心中理想的人格,那從根本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最後你會發現,那種調整、修整自己念頭或想法不能真正的改變你的內心,只有赤裸的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況,然後設法導入覺知,才有可能成為真實的力量所以當你生氣時,你就要真實的看見它,不要去逃避,然後起一個「啊我是修行人,我不能生氣」這沒有意義,每一刻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才能深入覺知但是生活又不一樣,生活是一種技巧,你不一定要把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你必須建立一個「假的人格」來生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37:00
B大的話讓我想到《守護甜心》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38:00
所以菩薩為什麼說「遊戲神通」,他們有這種能力的,你看不出來他們真實的情況,你只能看到他們想要你看到的人格,人格對他們來講像衣服,今天穿這件,明天穿那件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39:00
過度追求理想中的自己,卻可能無法體悟真實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40:00
所以這2點要分清楚,就是永遠要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然後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綁架,那不是真正的自已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45:00
認真說,其實我還沒正式皈依受戒,所以我充其量只是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45:00
說明一下,我前面說的那個「氣場太弱」是說原PO然後要記得 不要太常譴責自己 你看見了自己的障礙 如果你太常譴責自己 反而更會削弱自己 要減弱那種對自我的控訴 當你看見了自己的障礙 情緒或不好的心念 你只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51:00
在家居士,目前還做不到禪定,不知道今生是否有緣到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51:00
要看到他 然後起一個懺悔的念頭 並且認知那不是真實的那個並不是你 那是有生滅的 只是一個生滅的現象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52:00
法鼓山的道場皈依三寶受戒,但這也不是我能夠強求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09:52:00
無辱可忍才是真忍辱,對人點到為止即可,人有自己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09 09:52:00
沒有看見自己的問題 跟過度放大自己的問題 都不好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09:55:00
我以為B大說的「氣場太弱」是我,所以才借用安陵容的口頭禪(原是我不好),原來是指U大(原po),誤會解開了B大的忠告我可能還要消化,之後再反思,我的悟性不算高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10:05:00
一般人的正向都是出自於社會的教導、宗教的薰陶,都是在於知識上建立起來的東西。而透過觀修出來的,空性光明在裡面啟用,會自然的升起智慧。能給自己障道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例如德行的缺失,都會形成電阻。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10:06:00
我太依賴賣弄世間智的小聰明,還差得遠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10:08:00
執於我知我見、自以為是、師心自用,就像是戴上有色眼鏡一樣,只看得到自己要的東西,也就因此成為了透過經典與世尊以心印心的障礙。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10:12:00
回g大,之前有網友分析「慧能禪師vs玄奘法師」比較二者慧能比較擅長自修「禪」,玄奘比較精通研討「理論」慧能的「禪」通俗地流傳至今,玄奘的高深理論比較冷門因為一般人未必能夠接受太複雜難懂的理論,反而「禪」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10:19:00
一般量級不夠的,雖然有善心想要點醒對方,但常常對方還是陷在他認為正確的知見的狀態裡,堅持的走下去。而量級到達一定程度的人去點化,對方的障礙就像是冰塊遇到太陽一樣,自然容易化空、消融,然後過不久突然就會自己想通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有其道理的,所以要常親近善知識及證量者。如果對方已經在親近了,就先隨喜他,接下來就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待因緣成熟時,花自然會開。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09 10:21:00
還比較可能體驗到那個心境。但也不是絕對,有些人可能也需要依賴理論。隨順眾生根器、因材施教。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11:03:00
隨喜因材施教。任何一次即使只是透出微弱的光芒,那個一剎那都可能成為撥雲見日的關鍵。也因此不止是對自己的佛性有信心,而是對所有人的佛性都有信心。金剛經也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作者: smallwife (鄉下小姑娘)   2022-05-09 18:20:00
回原文:我本身就是文章說的人 習氣真的很難改 但是長期的參加佛教團體 一次又一次的看眾位善知識的行為舉止 一次次檢討自己為什麼表現不如人家鎮定自若 時間久了 個性真的修正很多 沒那麼尖銳了 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我們不是利根的人 所以需要時間去受感化。就像一杯高濃度的鹽水 需要一次次的加入清水去稀釋他的鹹度一樣。所以給對方時間去修改 機緣一到 他會改變的 今生改不了就下輩子繼續改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09 18:52:00
每個人都一樣,當六根接觸六境時,樂受生貪,苦受生嗔.持戒者,生了貪嗔不會造殺盜淫妄.修定者,生了貪嗔心會覺知而壓制.有般若正見,不生痴,故不會生貪嗔.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2-05-09 20:20:00
我學佛後還真的改掉我性格的大缺點,但花了約十年
作者: smallwife (鄉下小姑娘)   2022-05-09 21:57:00
附帶一提。我花了10年才醒 現在快速修改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5-09 23:48:00
隨喜讚嘆!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好險還有聖賢遺教與各位慈悲的菩薩引領,我們才能不斷的從做中學、錯中學、修正、成長。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5-10 08:10:00
慈心禪練起來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0 08:52:00
反省,我連學業都無法顧好,沉迷網路、耽溺於甜點,放逸而遲遲無法收心,胡思亂想卻無法按部就班地執行功課,這樣的我還妄想今生到法鼓山受戒(連皈依三寶都還沒),我看我還是不要先不要太過自大修改: 我看我還是先不要太過自信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5-11 12:09:00
照樓上你這個邏輯,恐怕你得成佛後才能學佛了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2 02:38:00
restinpeace, you make sense...謝謝U大開示,精神折磨的確可怕,但很多時候,我是因為幸運得到貴人相助,親友和善知識的包容和開導也很重要我自己未必能克服這麼多難關,即便有時發現了癥結點也未必能按照我的計畫來實行,有時還是得隨順因緣,何況我還有習氣,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業障,只好祈請佛菩薩希望祂們能夠憐憫我們這些世俗的眾生,協助我們面對功課學習同理別人的為難、嘗試互相體諒,化解惡緣以及惜福《遊戲王》裡面有一句台詞是讓光之創造神-赫爾阿克帝對亞圖姆他們說:「一個人(只有自己)是不可能(全都達成)的,大家一起(同心協力的話)卻也是可能(克服一些困難)的」只不過我自己也常以這個道理為藉口,自己沒有努力的動機,太習慣依賴其他人,或是老是期望佛菩薩幫忙處理難題https://youtu.be/QHVqY8JGknwBRIANERIC2 說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綁架,所以我貼上這首 The 'Ripped Pants' Song 的網址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2 11:11:00
B大說出來的話依舊那麼地有智慧 末學拜服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3 00:36:00
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https://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我認為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經歷的創傷,又習慣壓抑而不正視這些傷痕的情況,如果他們遲遲沒有受到善待與被接納、包容的話,可能身心不適應,而無法跟別人好好相處,可能他們自己心理狀態也很緊繃,自己給自己壓力,如果遭遇了一些逆境,身邊的人為難或是不體諒他們,可能會因為爆發而情緒失控,認為要夠兇才能保護自己,不惜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也要反抗、宣洩累積已久的委屈只是有些人暴怒之後,也可能會自責而後悔得久久不能自已業感緣起使得貪嗔癡現前了,有些情境可能當事人也不知道要怎麼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理性和心理素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事非經過不知難,若不是自己有經驗,恐怕我也難以發揮同理心、設身處地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為難。但我想,如果有貴人、佛菩薩好好傾聽他們的心聲,願意嘗試接住他們不堪的那些弱點,有可能減緩這世間的悲劇和惡意。"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然而,現階段的我也仍然還是自私自利的凡夫,難免愚癡只想保護自己免於傷害,實在也沒有把握妥善化解遭遇的所有衝突,我也擔心自己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無意傷害到其他人,我可能無法確實理解他們的處境有多為難?我也曾經造成別人,乃至其他眾生的傷害,希望自己少造惡業害人害己。希望佛菩薩能幫助我們消罪業、增福慧《花田少年史》動畫最終話〈片栗花〉那一集,我曾經看過網友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路對母親看似是很無情沒錯但這恰恰是劇本的高明之處。第一是因為,以一路這個小霸王在劇中的性格,他就是個幼稚的、不懂珍惜家人,還很自私的頑童。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的懵懂無知,不管是對他人的戀情、糾葛或是責任,他作為孩童很多都不懂。所以他看事情的角度,還有一些切入點,都會讓人感受到親切感,那是最純真、最無害的赤子之心,還經常無視社會大眾的目光,這才是《花田少年史》至今表現出的主角。第二,一路的自私無情對比倫子的心軟動容,在這兩者互相對比之下,劇情才更有張力,更體現出倫子往昔的經歷以及當下的情感豐厚。第三,經歷過倫子事件之後,能察覺一路有一絲轉變,出現角色成長,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故事能夠做為《花田少年史》的收尾段落。所以說那些只會留言譴責一路的人們,我認為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把個人的信仰套在別人身上,並沒有就本片的藝術性和寓意來著眼,這種宣洩實在沒什麼意義。如果一路不幼稚、很珍惜母愛的話,這劇本會深刻嗎?那還是我們認識的一路嗎? 就只是這個道理而已,觀眾愈是感到一路有多無情,就愈是會思考要去珍惜家人,這個安排明明就超棒也超合理的,拜託不要在那邊,用道德魔人的態度譴責一路。https://www.getit01.com/p20180108059350979/「以持咒或念佛為業處來修定,應該是達不到四禪八定了(筆者嚴肅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追求「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之類高逼格的境界,又或是純粹是為了修身養性,那也無妨,因為即使是對於安止定成就者來說,要是在修行過程中性格、習性都獲得了改善,甚至培育出了趨向解脫道的習性,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安止定本身的效果,而是源於在成就安止定之前付諸的那些努力,可以再拓展一下、拋開方法,哪怕不是修念住,也能培育出良好的習性越來越有雞湯感了...,不過,一個普通人經過普通的努力也能獲得成果,這也更有「正法」的感覺,不是嗎?如果我們來生還是得來這個人世間,無法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尚未證果而涅槃,那我們或許可以務實地嘗試建設人間淨土,願一起佛化人間,經營環境、塑造適合修行的道場因此,除了出世智,世間智對我們來說或許還有其重要性,像是永續發展目標(SDGs)、民主社會的對話溝通、...等學術界的研究脈絡和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可能都是修行說好話、做好事或許是修行的基本功夫之一吧印度哲學與原始佛教,重視的問題不外乎是如何解脫,但西洋哲學與大乘佛教重視的,則是如何累積知識、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全貌,特別是以佛教的語言來說: 成為正遍知這是在看板Buddhism的一篇文章(標題:[其它]電影奇異博士裡的佛法? 作者:odbc 發布時間:2016/11/03)內文其中一段依據佛所說的經典,用文字相來詮釋佛法的義理,使得三世諸佛都蒙冤,因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未曾說過一個字,此皆是自性流露而出,豈能用文字來做表面的解說,這只有曲解佛義,所以絕不能用有相的文字,來註解佛說的無相法。如果離開經教文一個字,意即心外說法,縱然講得天花亂墜,也只是己意而非佛意,個人的解讀等同杜撰,揣摩佛所說義,故如同魔說。因此《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https://blog.xuite.net/templeinmind/twblog/193725076回U大,可是我以為,在目前的大環境,「社會分工」不是沒有道理,我自己認為,這會影響到「造業」例如,我現在能夠進修是因為家裡負擔經濟能力支持我,可是我卻不敢保證能夠回報「等值」的恩惠,當然有一部份可能也是他們心甘情願(而我也以此作為理由讓自己放寬心)不然我有時候胡思亂想,讓自己有罪惡感,承受不了(因為我會認為父母太寵我,他們自己也糊塗了,不明白自己修行也同樣重要,但也許是我想太多,他們想要休閒,我也不必太過雞婆,連自己份內的事情都沒做好,還去叫別人修行老實說,我也不是很喜歡墮惡趣,只是在產業分工的環境,恐怕還是難免有墮惡趣的機率,只能誠心誠意祈請佛菩薩願意給予善方便,為彼此的善因緣祈福,同為修行的道友如果我說的內容造成你們的心理負擔,抱歉,也許我說的也不過就是我的妄念,看看就算了,忘記並且放下它吧或許日常面對的修行更為重要,不必因為我這個外行人的不專業觀點而亂了思緒 (我已經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了,抱歉By the way, 聽說有一部分的在家眾受持 八關齋戒的期間,是徹底禁慾的,八關齋戒結束後才可以進行夫妻之間的「正淫」,但我也只是看到別人分享我的內心不穩定,有時我們被教育要替別人設想,可是有時自己會想太多 弄巧成拙 或是 有些人可能有 替代性創傷所以我覺得還是把這些 自己承受不住的「負擔」託付給佛菩薩 不然自己庸人自擾,煩惱也無濟於事你也發現了我的缺點 我確實起了貪念 只想依賴佛菩薩我想逃避現實 可是我也捨不得一些事情 (邏輯開始鬼打牆)也許我可能需要禪修化解我執 (但我還沒正式求學禪修)世界公民需要關心環境變遷和公共議題,儘管我們知道這是不完美的娑婆世界,有時只能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世間沒有恆常不壞的法,科學精神也需要與時俱進。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13 16:49:00
能入滅盡定,頂多保證三果。不一定有四果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17:05:00
能證三果就一定能證四果了,四果的俱解脫者也能入滅盡定。四果分為俱解脫與慧解脫,慧解脫就不具四禪定八定至滅盡定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3 19:55:00
我確實時常淪於空談理論、拘泥在形式,沒察覺自己著相了「悔過,不等於悔恨。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一但經過懺悔,就把罪惡感放下來,這不是說罪業因此無緣無故消除了,而是在認罪之後,心裡的牽掛障礙就沒有了。」真誠的懺悔,心無罣礙,是善終的助力。《人生》雜誌465期【與生命相遇】真誠懺悔,安心自在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23:49:00
請問U大,記得你說過你有特殊體質,請問你文中所述鬼道眾生都面無表情坐在墳塚上、沒社交、沒活力,這是你可以看見的嗎?像民間俗稱的陰陽眼那樣?這樣的描述讓人聯想到憂鬱症患者,是不是鬼道眾生大都像憂鬱症那樣,前兩天看到新聞說預估到了2030年佔據全球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會是憂鬱症,人類也面臨對抗憂鬱症的挑戰,想要幫助這樣的困境,我想如果佛菩薩看到鬼道眾生如此情形也會心生悲憫想幫助他們吧,不過人助還要自助,也同意你說依佛教法禪修可以幫助到自己。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14 00:01:00
鬼沒有這麼無趣好嗎 像布袋戲他們根本不看了 現在他們會去看像媽媽或奇異博士的多重宇宙這種片XDDD但是鬼很實際 你佛理講一堆他們都當你在放屁 重要點要有實質的地方 要能放光加持他們 他們只重視這種東西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4 01:12:00
謝謝B大澄清闢謠,有些大福德鬼神還是可能修行的,像是八部鬼神眾,就有發起心願護持佛法僧三寶的眾生我想說的是,鬼道也不是只有苦,只是苦多樂少,然而有些時候,有些人面臨困境的難過,說不定在當下,附近的鬼神還會憐憫他們也說不定,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不同眾生的福德、果報都可能隨著因緣造化而改變的,至於要怎麼成長? 我想,除了感應佛菩薩的願力之外,有時,也需要眾生們共同發願,呼應佛菩薩的慈悲精神。共業所感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小弟我也還沒證達「惡念不起」的境界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14 02:09:00
惡念的生起有兩種,一種是突然冒出來的。這種自己也會嚇到;另一種是隨著煩惱生起。目前觀察到這樣。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4 04:20:00
G大提到的這兩種惡念,我可能都還有習氣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8 03:03:00
各位大德先進好 末學認為會情緒失控主要還是源自於我相有人碰到我的地雷區 那個地雷區就是我的我相 應修習禪觀四念處 至於如何修就有待高人指點了……菜根譚說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進道的磨刀石 也是一步一步的減除我相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5-19 00:39:00
謝謝t大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