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甚麼叫屏除二元性思考?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7-30 07:15:28
我在別版看見有人勸屏除二元性思考。
這甚麼東東?? 跟修行有甚麼關係??
不懂誒,這到底是甚麼宗派甚麼理論,哪位高僧大德創造出的東西。
怪怪的,佛教教人去除貪嗔癡,跟二元三四元思考有甚麼關係??
甚麼東西都只能一元思考不也很奇怪嗎??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7-30 08:16:00
色/空,生/滅,垢/淨,增/減,對/錯,二元性思維的架構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30 08:23:00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是對立的概念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7-30 08:27:00
西方哲學最早講的二元對立是理性跟感性,但是延伸到現在講的跟上面說的一樣。 還有一種二元對立是最深的整個大乘在破除的在講的,全部都是這種二元對立比方說認為概念法跟真實法是二種不同的事物更深奧一點的說法就是「認為有一個我」「可以解脫」比方說艾克哈特在自殺前講了一句「我受不了我自己了」然後他發現「我A」受不了「我自己B」怎麼有兩個我?近代破除二元對立最偉大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克里希那穆提說的「觀者即是被觀之物」「觀察者本身屬於一種意象,同時他也在觀察周遭及內心的其他各種意象。他總說“我喜歡這個意象,我要保留他”,或者“我討厭那個意象,我要除掉它”。孰不知,觀察者的本身也是由他對各種意象的反應所形成的另一套意象。我們可以這麼說:“觀察者也是一種意象,只不過他能把自己和所觀之物分開罷了。「如果他尚未領悟到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不二的真理,則觀察者的任何作為不過是在製造另一個意象而又使自己身陷其中。」可以說最深奧的佛法,全部都是在破除心識中的二元對立而且不旦二元對立破除後達到寂滅,還又回來世俗再把世俗跟寂滅的二元對立又破除了。然後呢,又沒有二元對立可以破除XDDD 所以大乘難修,聽起來像哲學辯證,而且真的有很多笨蛋搞成深奧的哲學理論然後啥都破不了XDD如果你覺得貪嗔癡有實體 那就是一種二元對立那麼你觀察貪嗔癡的本質不是真實的而去除掉 也是破除二元對立的意思。也就是說有一個「真實的我」在破除「真實的貪嗔癡」一定是有一個念頭這樣認知,才會去修行吧? 這個念頭就是二元對立的幕後黑手XDDD但是我可以體會此刻的你,對於貪嗔癡的感受是100%真實所以破除二元對立對你而言,是一種不實際的概念這個就是有為法漸次修行的道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31 03:29:00
一元硬幣的正面是一元,背面也是一元。如果把硬幣一分為二,正面只單面是正面,背面只單面是背面,可是這兩個只有單面的一元硬幣,就不在是一元硬幣了。無功能。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31 04:00:00
佛教是講緣起,除貪瞋癡只是最後的結果,中間的道路不能夠走偏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AD%E9%81%93_佛教的中道在阿含部就有提到,要離於兩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31 04:03:00
除貪瞋痴是最後的結果。好像真的是這樣,雖然我把它當成核心在做,但每每反省,都覺的還是有貪瞋痴。中道那個,這幾天也在想,佛陀行了一陣子的苦行後,發現這樣無法解脫,然後走回了中道。然而,那一段行苦行的過程還是有意義的……怎麼說呢!即便是苦,也還是有等級或程度之分,若一下子就將最最最苦的事都經歷過,承受住了,日後遇到一些小苦小痛時,就有可能會不以為苦。所以……不知現在佛教的修法裡,還有沒有人在行苦行?個人覺的,行苦行應該還是有其效果的。不過同樣的一種苦行,在不同人的覺受上,必然也不一樣。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隨喜)   2022-07-30 00:16:00
色/空,生/滅,垢/淨,增/減,對/錯,二元性思維的架構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30 00:23:00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是對立的概念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7-30 00:27:00
西方哲學最早講的二元對立是理性跟感性,但是延伸到現在講的跟上面說的一樣。 還有一種二元對立是最深的整個大乘在破除的在講的,全部都是這種二元對立比方說認為概念法跟真實法是二種不同的事物更深奧一點的說法就是「認為有一個我」「可以解脫」比方說艾克哈特在自殺前講了一句「我受不了我自己了」然後他發現「我A」受不了「我自己B」怎麼有兩個我?近代破除二元對立最偉大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克里希那穆提說的「觀者即是被觀之物」「觀察者本身屬於一種意象,同時他也在觀察周遭及內心的其他各種意象。他總說“我喜歡這個意象,我要保留他”,或者“我討厭那個意象,我要除掉它”。孰不知,觀察者的本身也是由他對各種意象的反應所形成的另一套意象。我們可以這麼說:“觀察者也是一種意象,只不過他能把自己和所觀之物分開罷了。「如果他尚未領悟到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不二的真理,則觀察者的任何作為不過是在製造另一個意象而又使自己身陷其中。」可以說最深奧的佛法,全部都是在破除心識中的二元對立而且不旦二元對立破除後達到寂滅,還又回來世俗再把世俗跟寂滅的二元對立又破除了。然後呢,又沒有二元對立可以破除XDDD 所以大乘難修,聽起來像哲學辯證,而且真的有很多笨蛋搞成深奧的哲學理論然後啥都破不了XDD如果你覺得貪嗔癡有實體 那就是一種二元對立那麼你觀察貪嗔癡的本質不是真實的而去除掉 也是破除二元對立的意思。也就是說有一個「真實的我」在破除「真實的貪嗔癡」一定是有一個念頭這樣認知,才會去修行吧? 這個念頭就是二元對立的幕後黑手XDDD但是我可以體會此刻的你,對於貪嗔癡的感受是100%真實所以破除二元對立對你而言,是一種不實際的概念這個就是有為法漸次修行的道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30 19:29:00
一元硬幣的正面是一元,背面也是一元。如果把硬幣一分為二,正面只單面是正面,背面只單面是背面,可是這兩個只有單面的一元硬幣,就不在是一元硬幣了。無功能。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30 20:00:00
佛教是講緣起,除貪瞋癡只是最後的結果,中間的道路不能夠走偏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AD%E9%81%93_佛教的中道在阿含部就有提到,要離於兩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30 20:03:00
除貪瞋痴是最後的結果。好像真的是這樣,雖然我把它當成核心在做,但每每反省,都覺的還是有貪瞋痴。中道那個,這幾天也在想,佛陀行了一陣子的苦行後,發現這樣無法解脫,然後走回了中道。然而,那一段行苦行的過程還是有意義的……怎麼說呢!即便是苦,也還是有等級或程度之分,若一下子就將最最最苦的事都經歷過,承受住了,日後遇到一些小苦小痛時,就有可能會不以為苦。所以……不知現在佛教的修法裡,還有沒有人在行苦行?個人覺的,行苦行應該還是有其效果的。不過同樣的一種苦行,在不同人的覺受上,必然也不一樣。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7-30 22:48:00
二元對立思考就是"我"的思考。比如說,上帝是"我"思考的產物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我"我和上帝之間的聯繫,就是"我"和全知全能的"我"的聯繫我相信上帝,臣服上帝,以全心全意全靈就是"我"決心成為理想的"我"的意思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7-30 22:56:00
所謂屏除二元化思考,佛法教的是放下它,不是不思考、不分別,依然有思考有分別,但是內心不執著分別後的結果,例如最近的天氣,我們依然分別出「很熱」,但是我不執著這個分別結果,不會因為熱就內心不爽覺得煩躁。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7-30 22:57:00
當信者達到我與上帝合一的境地時(天人合一)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二元對立乃轉為一元這就是一種修行netflix上有一影集叫"彌賽亞",主角是有神通的修行人他對美國總統說你信摩門教,你相信神還在對世人說話嗎總統說是。主角說他就在和你說話。佛走的路子不同。佛就是個認真踏實負責的人釋迦牟尼盡完世間"應盡"責任後,追求證悟一切智尚未悟道的我和悟道的我,是二元對立而意識到這種分別,亦即我和思維物又是一種二元對立而指認這種對立,又是一種對立凡是對立都是障礙。為什麼?因為對覺悟沒有幫助因為我仍然還是處在一開始尚未悟道與已悟道的對立之中以此為起點開啟的種種思維都是無用的因為無用,所以這種種思維就會由生轉滅寂滅才會到來。二元才會結束。以上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7-31 00:41:00
二元對立的最精彩對話,就是維摩結經中的那一堆人心得在這一段中維摩詰還壓過文殊師利XDD 當然他們是唱雙簧啦,這就是不二法門的由來。最高深的佛法都在談這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31 19:41:00
主要是在說平等啦!至少我的理解是這樣。不會說男的就比女的高一等這樣,都是平等。就是把兩個極端的東西平等看待,如善惡,美醜,正邪這些。都是平等。因為都是經由比較而來。維摩詰經不二法門品我最喜歡這句: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若改成慾望的話,就變成有慾,無慾為二,住無慾者,則不分別有慾無慾。那可不可以住有慾者,則不分別有慾無慾。或住邪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呢?這我就不知道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7-31 20:07:00
「我們要獨立思考,這是小時候學校教我的事」,所以你並沒有真的獨立思考,你的思考模式來自於學校給的觀念所以你能思考什麼? 小時候沒有5G你可以思考5G社會?如果你沒有發現思考的本質是來自於外境所給予你的那你就不能發現你的思考根本就是沒有任何創造力的東西那麼有創造力的是什麼? 是覺知吧? 覺知是不受外境所限制的,他也能讓你發現思考的侷限吧?所以你活在一個「老師說」、「學校說」的思考世界裡面然後在這個世界裡面你一直做出選擇,這個不符合我的思考、我的思考中沒有學過這個,你一直在分別這個是你的那個不是你的。所以聽到二元對立時,思考的防線就跑出來了,「因為這個不是我的思考中所思考過的佛理」所以你的思考選擇把他排除在本身之外,那麼二元對立是什麼? 就是你的意識本身啊,然後你又覺得自己這個意識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獨立思考XDDD偏偏這個意思又異常的遲頓,他遇到了超越自已能接收的訊息時,第一反應就是選擇排除,而不是去覺知其真相久而久之這個獨立思考的個體就愈來愈僵固而狹小問題不在於二元對立要不要破除,而是你根本沒有能力查覺什麼是二元對立,你都查覺不到了又何必要探討XDDD你都查覺不到了,當然也沒有必要破除XDDD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7-31 20:23:00
BRIANERIC2大說得太棒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8-01 11:24:00
不要執著文字相,佛法是教你放下二元思考,理解含義後,下一個階段,這個佛法道理也是要放下,若你去探討文字本身是不是也在「二元思考、非二元思考」,那一樣是執著,執著這個語言文字,這不是佛陀的本意。語言像一艘船,可帶你到彼岸,但若到了以後你反而質疑船本身也有問題,堅持不下船,那要怎麼到彼岸?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8-01 14:20:00
貪和嗔的根本都是愚痴。而愚癡則是因為不知道緣起。緣起可以生出八萬四千種煩惱。貪嗔只是其中兩種代表性的執著。從十二因緣可以知道斷貪不是用對立的嗔去對治。而要從根本無明去斷除執著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8-01 17:26:00
我的觀察啦,讓人在根上求,而不是在散枝叢葉上求;在因上治本而不是在果上來治標。在於第一心、第一義,而不是用知見用識再來立知,搞成無明,就又弄出善惡跟一堆有的沒的無盡的變幻。只要開始有二,就是沒完沒了的開始啊善惡對錯這些都馬是基於集體意識去建立出來的,如果連集體都沒了,意識又在哪裡?此想不真,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7-31 06:48:00
二元對立思考就是"我"的思考。比如說,上帝是"我"思考的產物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我"我和上帝之間的聯繫,就是"我"和全知全能的"我"的聯繫我相信上帝,臣服上帝,以全心全意全靈就是"我"決心成為理想的"我"的意思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7-31 06:56:00
所謂屏除二元化思考,佛法教的是放下它,不是不思考、不分別,依然有思考有分別,但是內心不執著分別後的結果,例如最近的天氣,我們依然分別出「很熱」,但是我不執著這個分別結果,不會因為熱就內心不爽覺得煩躁。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7-31 06:57:00
當信者達到我與上帝合一的境地時(天人合一)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二元對立乃轉為一元這就是一種修行netflix上有一影集叫"彌賽亞",主角是有神通的修行人他對美國總統說你信摩門教,你相信神還在對世人說話嗎總統說是。主角說他就在和你說話。佛走的路子不同。佛就是個認真踏實負責的人釋迦牟尼盡完世間"應盡"責任後,追求證悟一切智尚未悟道的我和悟道的我,是二元對立而意識到這種分別,亦即我和思維物又是一種二元對立而指認這種對立,又是一種對立凡是對立都是障礙。為什麼?因為對覺悟沒有幫助因為我仍然還是處在一開始尚未悟道與已悟道的對立之中以此為起點開啟的種種思維都是無用的因為無用,所以這種種思維就會由生轉滅寂滅才會到來。二元才會結束。以上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7-31 08:41:00
二元對立的最精彩對話,就是維摩結經中的那一堆人心得在這一段中維摩詰還壓過文殊師利XDD 當然他們是唱雙簧啦,這就是不二法門的由來。最高深的佛法都在談這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8-01 03:41:00
主要是在說平等啦!至少我的理解是這樣。不會說男的就比女的高一等這樣,都是平等。就是把兩個極端的東西平等看待,如善惡,美醜,正邪這些。都是平等。因為都是經由比較而來。維摩詰經不二法門品我最喜歡這句: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若改成慾望的話,就變成有慾,無慾為二,住無慾者,則不分別有慾無慾。那可不可以住有慾者,則不分別有慾無慾。或住邪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呢?這我就不知道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8-01 04:07:00
「我們要獨立思考,這是小時候學校教我的事」,所以你並沒有真的獨立思考,你的思考模式來自於學校給的觀念所以你能思考什麼? 小時候沒有5G你可以思考5G社會?如果你沒有發現思考的本質是來自於外境所給予你的那你就不能發現你的思考根本就是沒有任何創造力的東西那麼有創造力的是什麼? 是覺知吧? 覺知是不受外境所限制的,他也能讓你發現思考的侷限吧?所以你活在一個「老師說」、「學校說」的思考世界裡面然後在這個世界裡面你一直做出選擇,這個不符合我的思考、我的思考中沒有學過這個,你一直在分別這個是你的那個不是你的。所以聽到二元對立時,思考的防線就跑出來了,「因為這個不是我的思考中所思考過的佛理」所以你的思考選擇把他排除在本身之外,那麼二元對立是什麼? 就是你的意識本身啊,然後你又覺得自己這個意識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獨立思考XDDD偏偏這個意思又異常的遲頓,他遇到了超越自已能接收的訊息時,第一反應就是選擇排除,而不是去覺知其真相久而久之這個獨立思考的個體就愈來愈僵固而狹小問題不在於二元對立要不要破除,而是你根本沒有能力查覺什麼是二元對立,你都查覺不到了又何必要探討XDDD你都查覺不到了,當然也沒有必要破除XDDD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2-08-01 04:23:00
BRIANERIC2大說得太棒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8-01 19:24:00
不要執著文字相,佛法是教你放下二元思考,理解含義後,下一個階段,這個佛法道理也是要放下,若你去探討文字本身是不是也在「二元思考、非二元思考」,那一樣是執著,執著這個語言文字,這不是佛陀的本意。語言像一艘船,可帶你到彼岸,但若到了以後你反而質疑船本身也有問題,堅持不下船,那要怎麼到彼岸?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8-01 22:20:00
貪和嗔的根本都是愚痴。而愚癡則是因為不知道緣起。緣起可以生出八萬四千種煩惱。貪嗔只是其中兩種代表性的執著。從十二因緣可以知道斷貪不是用對立的嗔去對治。而要從根本無明去斷除執著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8-02 01:26:00
我的觀察啦,讓人在根上求,而不是在散枝叢葉上求;在因上治本而不是在果上來治標。在於第一心、第一義,而不是用知見用識再來立知,搞成無明,就又弄出善惡跟一堆有的沒的無盡的變幻。只要開始有二,就是沒完沒了的開始啊善惡對錯這些都馬是基於集體意識去建立出來的,如果連集體都沒了,意識又在哪裡?此想不真,若免輪迴,無有是處。六祖壇經: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旛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鉢出示大眾。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聞說。歡喜合掌。
作者: datoguo (大頭仔)   2022-12-22 10:32:00
佛教的離二元,指的是破除無明顯現的能所二元對立,以及基於能所對立,對於五蘊現象產生貪、嗔的對立。心基於能、所對立,產生現象樂(貪)、苦(嗔)二受的對立。心基於能、所對立,產生現象可期望、可受控制的對立:「欲令如是(貪),欲令不如是(嗔)」的對立。心基於痴,於樂受、「欲令如是」「攀緣識住」,產生的心造作,即是「貪」。心基於痴,於苦受、「欲令不如是」「「攀緣識住」,產生的心造作,即是「嗔」。貪、嗔實際上都是心基於痴,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的心理動作蔓延。是故,貪、嗔,以及所基之痴,皆會導致煩惱。是故,所破二元對立,主要指的是能、所對立。以及基於能、所對立,以「我」的心理動作分別,產生可意、不可意的認知,產生貪、嗔的對立。「非我」不是說思惟語意不能有主格(I)、受格(me)、所有格(my),非說不能說思惟語意之「我」,也不是說不能有自我、概念、某種標準、立場、觀點、認知。事實上,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認知功能。而是說,在建構、使用這些的時候,沒有基於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的心理動作。而是說,基於七覺支,心不再造作與與煩惱相應的業,斬斷結生的因。所破二元對立,不是說不能有「非此 (P) 即彼 (~P) 」的的概念、標準、立場、觀點、認知,不是說不能有是、非。事實上,這些也是人類正常的認知功能。而是在建構、使用「非此即彼」的時候,沒有痴,沒有能、所對立,以及貪、、嗔對立。簡單說,就是五蘊作用時,沒有「我」的心理動作潛藏於其中,沒有一個可以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亦不會朝向這個趨勢發展,不會造作貪、嗔、痴以三十七道品,使心離於苦邊,不陷入痴的能所對立幻覺,不陷入貪、嗔的對立,心暢通無礙,就是摒除二元了
作者: datoguo (大頭仔)   2022-12-22 18:32:00
佛教的離二元,指的是破除無明顯現的能所二元對立,以及基於能所對立,對於五蘊現象產生貪、嗔的對立。心基於能、所對立,產生現象樂(貪)、苦(嗔)二受的對立。心基於能、所對立,產生現象可期望、可受控制的對立:「欲令如是(貪),欲令不如是(嗔)」的對立。心基於痴,於樂受、「欲令如是」「攀緣識住」,產生的心造作,即是「貪」。心基於痴,於苦受、「欲令不如是」「「攀緣識住」,產生的心造作,即是「嗔」。貪、嗔實際上都是心基於痴,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的心理動作蔓延。是故,貪、嗔,以及所基之痴,皆會導致煩惱。是故,所破二元對立,主要指的是能、所對立。以及基於能、所對立,以「我」的心理動作分別,產生可意、不可意的認知,產生貪、嗔的對立。「非我」不是說思惟語意不能有主格(I)、受格(me)、所有格(my),非說不能說思惟語意之「我」,也不是說不能有自我、概念、某種標準、立場、觀點、認知。事實上,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認知功能。而是說,在建構、使用這些的時候,沒有基於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的心理動作。而是說,基於七覺支,心不再造作與與煩惱相應的業,斬斷結生的因。所破二元對立,不是說不能有「非此 (P) 即彼 (~P) 」的的概念、標準、立場、觀點、認知,不是說不能有是、非。事實上,這些也是人類正常的認知功能。而是在建構、使用「非此即彼」的時候,沒有痴,沒有能、所對立,以及貪、、嗔對立。簡單說,就是五蘊作用時,沒有「我」的心理動作潛藏於其中,沒有一個可以抓取期望永恒不變取樂、可期望、可受控制的處所,亦不會朝向這個趨勢發展,不會造作貪、嗔、痴以三十七道品,使心離於苦邊,不陷入痴的能所對立幻覺,不陷入貪、嗔的對立,心暢通無礙,就是摒除二元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