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楞伽經筆記(二十四)
原文
……復次大慧。無生者。自體不生而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大慧。無自性者。以
無生故。密意而說。大慧。一切法無自性。以剎那不住故。見後變異故。是名無自性。云
何無二相。大慧。如光影、如長短、如黑白。皆相待立。獨則不成。大慧。非於生死外有
涅槃。非於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無相違相。如生死、涅槃。一切法亦如是。是名無
二相。大慧。空、無生、無二、無自性相。汝當勤學。
翻譯
其次,大慧,「無生」是說自體沒有生出,而又不是沒有生出,遣除了兩邊,安住在三昧
中,這就稱為無生。大慧,「無自性」是因為「無生」的緣故,是用隱藏的意義來說。大
慧,一切事物沒有自性,因為剎那都無法安住停留的緣故,因為被觀察後就馬上改變異動
的緣故,這就稱為無自性。什麼是「無二」?大慧,就像「光線和影子」,就像「長和短
」,就像「黑和白」,都是二邊互相相對而成立的,單獨一個則無法成立。大慧,並非在
生死之外有涅槃,並非相對於涅槃而有生死,生死和涅槃並沒有互相排斥違背;就像生死
和涅槃,一切事物也是像這樣,這就稱為無二。大慧,對於空、無生、無二、無自性,你
應該要勤奮地修習。」
原文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業亦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妄分別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此空、無生、無自性、無二相。悉入一切諸佛
所說修多羅中。佛所說經皆有是義。大慧。諸修多羅隨順一切眾生心說。而非真實在於言
中。譬如陽焰誑惑諸獸。令生水想而實無水。眾經所說亦復如是。隨諸愚夫自所分別。令
生歡喜。非皆顯示聖智證處真實之法。大慧。應隨順義。莫著言說。......
翻譯
那個時候,佛陀重新用偈頌說:「
我經常解說的「空」法,遠離了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或「永遠存在」的見解;生死就像
是虛幻的夢境,但「業力」卻是不會衰壞,虛空、涅槃也是像這樣消滅了二邊的分別,愚
笨的人錯誤地去分別二邊,諸聖人則遠離了「有和無」的分別。」
那個時候,佛陀又告訴大慧大菩薩說:「大慧,這個「空、無生、無自性、無二」的道理
,全部都存在於一切諸佛所解說的佛經中,佛所解說的經中都有這些義理。大慧,諸佛經
是隨順著一切眾生的心來解說的,並不代表「實相」是在言說之中,就像:太陽照射產生
的海市蜃樓欺騙、迷惑了諸野獸,使它們生出那裡有水的想法,而事實上並沒有水。這些
經所解說的義理也是像這樣,隨順愚笨的人自己的分別而解說,使他們產生歡喜,並非全
部都顯示「神聖智慧所證境界」的真實之法。大慧,你應該要隨順真正的義理,不要執著
在言說上。」
思考
.「無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生法忍」「不生不滅」。「無生」不是和「生」相對待而
產生的「沒有生」,而是像無生法忍那樣,言語道斷,不可言說。眾生所見到的事物生起
,是一種對幻相的誤解,誤以為空性所顯現的生滅,是真實的。「無自性」和「無生」類
似,所謂的「無」並不是和「有」相對的那種「無」,而是將「有、無俱遣」、「非有非
無」,也可說是「自性空」。說「一切事物無自性」是因為它們連剎那都無法停留安住,
所以在我們「觀察到事物」之後,它們已經隨因緣而變異了,就像金剛經所說的:……如
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無二」就是在說一切事物平等,非於生死之外有涅槃,或涅槃之外有生死,生死和涅槃
不相違,就像我們說:煩惱即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而為什麼「一切事物平等」呢?因
為「一切事物皆是真如、空性」,就像華嚴經的無礙境界,而凡夫只能看見二元的對立之
相,不明白這些二元對立,是虛幻的。透過「一切法空」的道理,就能理解「無二」的平
等境界。
.佛陀在此強調「應隨順義,莫著言說」,其實就是「四依法」中的「依義不依語」;真
實的佛法是無法言說的,但是為了眾生理解方便,所以使用語言文字來解說,就像是「指
向月亮的手指頭」,月亮是指「佛法實相」,而手指頭則是「語言文字」;本來找不到月
亮在哪裡,順著手指頭的指示方向,就能找到月亮,但我們的目標是月亮,不是手指頭;
所以我們應該去理解的是月亮(佛法實相),而不要被困在手指頭(語言文字)之中。
延伸思考
.有方法定義實相嗎?又,「空性」能用文字描述嗎?為什麼迦葉拈花、佛陀微笑?参禪
是在参什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