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17(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4-05-27 00:53:07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頁,第一行看起:
  念老的註解為我們說明本經的宗旨。「經之所崇尚者,名之為宗」,這部經最崇尚的
叫它做宗。「宗者,要也」,這個字在中國有很多義,最主要的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
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意思是尊崇的,尊重崇尚。「全經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
之要徑也」,徑就是路,重要的一條道路。「故知宗者,為全經之綱領,綱舉目張,領提
衣順,是故於辨體後,首應明宗」。第一樁事情就是要明瞭,前面辨體是理論的依據,明
宗是如何落實,也就是真的要修行,依照這個理論修正我們行為。行為眾多,不外三大類
,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造作是身的行為,所以用身、口、意
把所有行為都包括了。行為有了錯誤,應當修正,修正的標準就是一經的宗旨,可見宗旨
非常重要,所以要首應明宗。
  「體是理,宗是行。」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能落實,不能把它變成我們的思想行為
,那叫白學了,那學了有什麼用處?這部經教,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現在還管用。
真管用,來佛寺的三個人,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看他一生的成就,這管用。往後三千年
還管用,不止三千年,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一樣管用。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
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都過去了,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還有九千年
,全管用。在中國管用,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全管用。這個經要講,要講明白,要講透
徹,不但中國人要,外國人也要。誰想離開六道輪迴,誰想永遠的離苦得樂,像經上所說
的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你只要想這樁事情,這部經就非常管用,能幫助你滿足你的夢想
,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往下看,「體者,乃宗所依之體。宗者,即是顯體之宗。二者互相表裡。宗是
會體之要行,故應崇尚」,重要的修行方法。《香象心經疏》裡頭說:「言之所貴曰宗,
宗之所歸曰趣。」又圭峰大師《圓覺略疏》裡頭說:「趣者,意趣、趣向,即心意所歸趣
之處。」「可知,趣者,歸趣也。是故依經宗旨,明其所為,識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
為趣」。趣就是趣向、歸趣,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的趣向,我們依照這個修行,最後我們得
到些什麼,這叫趣。
  下面這一段說得很好,「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
趣」。這是無量劫以來,十方世界六道十法界的眾生,都在夢寐以求,求什麼?圓生四土
。圓是圓融,是圓滿。四土是極樂世界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淨土、方便淨土、同居淨土
,四種。生到任何一土,四土統統都得到,這叫圓。我們今天在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
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但是我們的心不清淨,把淨土變成了穢土,不是釋迦牟尼佛變的,
是我們自己變的。釋迦牟尼佛常住淨土,他住在哪裡?住在實報土,住在常寂光土,法身
在常寂光,報身在實報土。所以,十法界、六道輪迴是我們自己變出來的,不是他變的,
他變的就不慈悲了。他變的是實報土,我們自己把它變成六道輪迴,這個責任要自己負。
  為什麼會變成六道輪迴?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我們要會體會。首先要有清晰的概
念,諸法實相是什麼,諸法實相是今天所有科學家、哲學家在探討的。科學在最近二、三
十年有相當可觀的成就,居然接近了大乘佛法裡頭所說的阿賴耶三細相,這是了不起的成
就,我們不能不讚歎,不能不佩服。換句話說,大乘經教裡頭有現代的高等科學與高等哲
學。所以有人問我,佛到底是說些什麼?我的回答是五個科目,佛所說的普世的教學,普
遍對世界眾生的教學有三門:倫理、道德、因果,向上提升是哲學、科學,都是頂級的。
科學、哲學是屬於頂級的,那你就要相信,他所講的倫理、道德、因果也是頂級的。我們
怎麼能不要?怎麼可以不學?
  佛所說的,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無不是究竟圓滿。《華嚴》說得好,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無量法門就是一門,一門就是無量門。問題在什麼地方?佛法是
從自性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凡夫要不用清淨心,不用真誠心、恭敬心,你決定得不到
。即使釋迦牟尼佛來,孔子再來,你也沒有辦法聽得懂,你也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但
是,阿賴耶裡頭種個佛法種子,這個你可以得到。這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茁壯、開花、
結果?那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要記住,印光老法師常常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
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換句話說,一百分的誠敬就得一百分利益,沒有誠敬利益就得不到
。這個話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廣,深廣沒有邊際,學佛必須具備的條件!恰好現代的人喜
歡批評,自以為是,對古聖先賢都不相信。佛法衰,衰在哪裡,我們應當知道。
  我們這一生非常幸運遇到佛法,遇到沒有誠敬心,遇到真正高明的善知識,人家不教
你。為什麼不教?你不能接受,跟你說了等於白說,你聽不懂,不能體會,不能消化,所
以就不必說了。諸佛菩薩,說老實話,他們示現在人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
無事。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跟我們講示現的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果然真正是法
器,老和尚看準了,必定幫助你得定、開悟。你是不是那樣的人?什麼樣的人?真誠到極
處,加上聽話、真幹,這是真正善知識、諸佛菩薩最歡喜的根器。遇到這樣的人,根熟的
眾生,那怎麼樣?一定幫助他在這一生成佛。
  我們的根性都是半吊子,不能說沒有,有那麼一點點,不成熟,不成熟要很費勁。我
是常常勉勵同修拿自己做例子,我有沒有老實、聽話、真幹?有,跟古人比不及格。如果
在兩百年之前,我會被善知識遺棄了,為什麼?不夠條件,不教你。生在這個時代,遇到
善知識他還肯教我,那就是我這個老實、聽話、真幹不及格的也教了,還有一點。好比考
試,我的考試只能拿到三十分,古人比,兩百年以前,兩百年以前的人都有七、八十分。
所以那個時候善知識多,有道德、有學問的、開悟的多,現在少了。我跟別人比,別的同
學來比,別的同學真誠、清淨、恭敬大概只有三分五分;那三分五分跟我比我就很高了,
我有三十分,他們才三、五分,這就是被老師選中了。我現在差不多要到七、八十分了,
怎麼到的?六十三年的學習鍥而不捨,天天幹,沒有一天不讀經,沒有一天不跟同學們分
享。分享是教學相長,提升自己,許多的悟處都是從講經裡頭得到的。講經突然明白了,
在這個之前沒說過,以前說的是囫圇吞棗,沒講清楚,現在講清楚了、講明白了。所以要
真幹,就是要把學的東西落實。
  我們這幾天跟同學們講的無住生心,以前,幾十年沒講清楚,現在明白了,無住、生
心原來是一不是二。無住在哪裡?在生心裡頭。生心在哪裡?在無住裡頭。妙極了!原來
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搞了六十三年。明瞭怎麼樣?明瞭就得受用;你搞不清楚
,你得不到受用。這個受用自在,這個受用裡頭有智慧,於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於學
教不學教也沒關係。這是境界,什麼人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於什麼有關係?於放下
有關係,原來放下就是無住。遇到眾生有苦有難,一定起心無條件的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這叫生心。生什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生這個心。雖生這個心,不受境緣的染污,不
受境緣的影響,這叫無住。你受到外境的影響,你有住,有住就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
著,這凡夫,這是六道凡夫。見色,聞聲,六根緣到六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這叫無住。從無住心生出大慈悲、大智慧,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他破迷開悟,幫他離
苦得樂,這叫生心。這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四德的第一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
和質直、代眾生苦全在其中。
  可知,趣者,歸趣也。依經宗旨,依靠它宗旨。明其所為,明是明白,知道它為的是
什麼,它為的是幫助自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識其所求,認識這個法門所求的是什麼,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究其所至,最後它到哪裡,到什麼地方?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在彌陀會下成就圓滿佛果。統搞清楚了,統搞明白了。所以下面這一段,「本經以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這就說明白了。圓是圓滿,不像我
們今天,我們今天生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釋迦佛的方便土我們沒見到,釋迦佛的實
報土也沒見到,寂光土更不用說了。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它是圓生,無論生到哪一土,
四土統統到了,你都看到,你都接觸到,這個不可思議。接觸到寂光土、實報土,就是上
求,上求佛道,接觸到方便土、同居土,下化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有上求下化的本事
,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魏譯《無量壽經》之宗趣」,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五種原譯
本裡頭流通量最大的。特別是在日本,日本淨土宗是以康僧鎧的《無量壽經》為主修的經
典。在中國沒有,中國淨土宗主修的經典是《阿彌陀經》,是以《阿彌陀經》三種註解為
主修,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跟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叫彌陀三
大部。康僧鎧的譯本,裡面講宗趣,「古有多解,其例非一」。「《嘉祥疏》云:此經宗
致凡有二例。一、彌陀修因,感淨土果。二者,勸物修因,往生彼土。」《嘉祥疏》裡頭
也說得非常好,阿彌陀佛修因,這個修因是指的四十八願,因圓果滿,所以感得極樂果,
極樂果就是極樂世界。這是說的彌陀。二者說眾生,勸物,不說勸人,如果勸人,十法界
裡頭只有人道,其他道不包括;勸物就包括了,我們講動物、植物、礦物,全都是物,十
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包了,勸大家修因。依什麼修?依四十八願,存彌陀同樣的大慈悲心,
發跟彌陀同樣的四十八願;行,與彌陀同樣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行;發心求生極
樂世界,這是趣。「海東元曉師《宗要》」,他也是用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宗要》
是他的註解,他說「此經正以淨土因果為其宗體,攝物」,就是攝受一切眾生,「往生以
為意致」。這個說得好。
  現在《無量壽經》在中國一共有九種不同的版本,夏蓮居老居士說得很好,每個本子
都好,你喜歡哪個本子就用哪個本子。首先把九個本子都念一遍,然後你自己選擇,喜歡
哪個本子就用哪個本子。這九種本子我們過去印在一起,印在一冊裡頭,便利大家學習,
便利大家選擇,每個本子都有價值,都好。我們怎麼個選法?選擇的標準是我真正能看得
懂,我真正能夠明瞭,我也能做得到,這就符合自己的條件,學這個本子就好。我們自己
初學,沒有能力選擇,可以依靠老師,但是對老師要有信心。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不是
我選的,因為那個時候我沒有見到這個本子。五種原譯本我見到了,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
我見到了,彭際清的節校本我看到了,魏默深的本子我沒看到。
  在我們學佛那個年代,印刷術沒有現在這麼進步,那個時候鉛字排版,印的數量也有
限,所以經本很不容易得到。往往自己想讀的經本,都要到寺廟,寺廟有《大藏經》,《
大藏經》裡有這些版本,要自己去抄。不像現在,現在太方便了,我要一本,書局可以單
獨為你印一本,而且價錢不高。現在人有科學的便利,但是人懈怠了,學習的情緒很低落
,而且心浮氣躁。這是修學聖賢教育、大乘佛法最大的障礙。
  我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設備,大概二十年前我們就用網路了,十二年前我們開始用衛
星,如果不是這個,我會跟海賢老和尚一樣,嘴巴閉起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要不要講
經教學?不要了。為什麼不要?找不到學生,我想找一個像我自己一樣的學生都找不到。
真誠恭敬心只有三十分,現在就找不到了。我的老師還遇到我,我今天再遇不到好學生,
那還講什麼?乾脆念佛老老實實求生淨土,這個可以,能做得到。有把握往生!把握從哪
裡來的?從經教裡來,經教裡講的理、講的方法、講的境界我明白、我懂了,我知道怎麼
修行,自度沒問題。有這個科學設備,我想有,有沒有人?有人,我沒有見到。他在哪裡
學?他在網路上學,他在電視,衛星電視學,真有,不是假的。只要有一個人,我就沒有
白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我講得很快樂,講得很歡喜,如同有真正的學生,具足
圓滿的老實、聽話、真幹。這些人將來的成就肯定超過我,古人教學常說「青出於藍而勝
於藍」,學生的稟賦高,具足優秀的條件,他將來肯定在我之上。
  我自己為什麼不能提升?環境不同,一生流浪,這一般講的沒福報。一生希望有個地
方住下來,不要動了,非常羨慕古大德,住一個山上、住一個寺廟住幾十年,乃至於一生
都沒有離開,這有大福報,我沒有這個福報。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到晚年,八十五歲那
年,香港有個居士,他把他自己住的,他往生了,把他住這個小房子供養給我。也正好我
拿到香港永久居留的身分,我想這些都是佛菩薩安排的,讓我住在香港,在這個地方念佛
求生淨土。
  元曉,韓國人,所以稱為海東,那個時候在中國留學,他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善導是
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說「此經正以淨土因果為其宗體,攝物」,攝受一切眾生往生極
樂世界,這就是歸趣。底下,「曇鸞師云:以佛名號為經體」。他說得太好了!淨宗之妙
就妙在這一句阿彌陀佛,真信、真願沒有一個不往生。這一句名號能消罪業,能化解災難
,能幫助你平平穩穩的往生極樂世界。法門簡單、重要,但是很難相信,我也是學了六十
多年才相信。死心塌地念這一句佛號,一天到晚不要間斷,口裡不念,心裡頭要念。不礙
工作,無論幹什麼事情,心裡有這一句名號。要用思考,就得要放下名號,工作做完了,
佛號就提起來。念純熟之後,睡覺作夢都是念佛。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就有把握往生,功
夫純熟了,睡眠時候也不會忘記。
  下面善導大師說,「念佛三昧為宗,一心回願往生淨土為體」,體就是宗趣的趣。日
本觀徹法師的《合贊》,這裡頭說,「此經念佛為宗,往生為體」,體就是趣。下面是黃
念老給我們做的總結,這部經之所尊「專在念佛」,全經最重要的意思,勸我們念佛求生
極樂世界,「故以念佛為之宗」,念佛是這個法門裡頭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尊崇的修
行方法。「宗之所趣唯在往生」,沒有別的,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故以往生為經體」,
這個體是趣,就是歸趣,最後我們歸趣是西方極樂世界。
  「淨宗稱《無量壽經》為大經,《阿彌陀經》為小經,蓋此二經僅有詳略之別。」這
個一定要知道,它是同一部,《彌陀經》講得簡略,《無量壽經》講得詳細。依《阿彌陀
經》修,行不行?行。為什麼?蓮池大師的《疏鈔》把略的地方全部補出來,講得非常詳
細,不亞於《無量壽經》。「稱大經為大本,小經為小本,良以二者實同一經」。所以,
它的宗、體、用完全相同。「《阿彌陀經》之宗趣,亦有多說」,每個法師說法不一樣,
念老為我們選擇其精要的,就是三大部。我在沒有接觸《無量壽經》之前,這三部都學過
,那時候年輕,學了也都講過,自己沒有念佛,興趣還是在《華嚴》、《法華》大經大論
。這就是證明,我的善根、福德、因緣只有三十分,比不上古人。古人要是遇到這些經論
,六十年肯定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怎麼能比得上!這原因是什麼?用心不專
,雖然沒有離開佛法,六十三年沒有離開佛法,不專。如果六十三年用在一部經上,成功
了,學得太多、太雜了,吃大虧。我把我的經驗告訴大家,你們要是能專心一致,一部經
至少十年,你就曉得你肯定超過我。我們希望佛法後繼有人,佛法才能興旺,眾生才有福
。我這個年齡,不定什麼時候走,所以決定努力念佛,萬緣放下。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5-27 00:59:00
隨喜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5-27 08:32:00
阿彌陀佛!
作者: cutekid (可愛小孩子)   2014-05-27 09:58:00
聽經報到
作者: Anor (見吾過者是吾師)   2014-05-30 21:01:00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