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90) pg344L9~pg344L10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續)丑五、次第決定
───────────────────────────────────────
【若爾,觀前修止為何耶?如《解深密經》說,若以觀慧而修思擇,最極思擇,乃至未起
身心輕安,爾時但是毘缽舍那相應作意,生輕安已乃名妙觀。】
───────────────────────────────────────
.那麼,獲得毘缽舍那勝觀前為何應先修止呢?如《解深密經》當中所說,如果以觀察
慧修持思擇、最極思擇,直到身心生起輕安以前,這段時間的觀慧只是屬於毘缽舍那相應
(隨順義)之作意(非真正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生起身心輕安樂攝持的觀慧,才稱為
真正的毘缽舍那殊妙勝觀。
■ 經論對讀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經》卷第三〈分別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世尊!若諸菩薩乃至未得身心輕安,於如所思所有諸法內三摩地所緣影像,
作意思惟,如是作意當名何等?」
「善男子!非毘缽舍那作意,是隨順毘缽舍那勝解相應作意。」
■ 如《解深密經》所說,觀有二種:隨順勝觀與正式勝觀。在未生起身心輕安前的觀察
慧為隨順勝觀,生起身心輕安後方為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修勝觀時,內心對所緣取
的對境,再三透過分析對境,由於分析的力量,產生了身心輕安,如果身心輕安還沒
有產生,都不能當作正式的勝觀,那時候是勝觀的相隨順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