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雪歌仁波切:《心經》講授 (11)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3 06:55:17
有關空性義理的開示,世尊在《般若經》中有廣泛且精闢的解說,而融合諸多般若典
籍要義的,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一堂課由於時間不夠,只講解到四種甚深,今
天就從這兒開始講解。
《心經》對於空性義理的闡釋有三個單元。其中有1.資糧道位、加行道位行者觀修空
性的方法,2.見道位行者觀修空性的方法,3.修道位行者觀修空性的方法。
所謂甚深四法,就是「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這四句。此
中涵義,首先在色蘊上闡釋甚深四法(四種角度理路),「即色是空」,這一句,所講述
的是名言假立的色法不可得,亦即以明辨勝義的心智去尋求名言假立的色法,然此色法卻
不可得,故名空,「即色是空」。
經明辨勝義的心智去探尋,卻不可得的色法,是否就不存在呢?就是無呢?不是的,
雖尋而不可得,但僅在名言上安立有色法,故「即空是色」。
以幻術變現出的馬為例,它是那麼栩栩如生,但是否如我們所見、以為是真馬般的存
在呢?不是的,沒有,空。然而,是否因此就什麼都不存在呢?也不是,真馬雖不存在,
但幻術中能顯現出一匹馬,就在顯現當下安立幻術馬,因此「即空是色」。
以明辨勝義的心智探求色法但不可得,故「即色是空」;由於明辨勝義的心智探求色
法卻無色法可得,那麼,色法是否就完全不存在呢?不是的,雖以明辨勝義的心智探尋而
不可得,但不可得中,在名言的心智上卻能顯現出色法,故「即空是色」,從空性中顯現
出色法。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前者是談色法的勝義實相,後者是講名言假立的色法;亦
即前者是以明辨勝義的心智看色法,後者是以名言的心智看色法。
如此一來,若有人以為,一是色法的勝義現象,一是色法的名言現象,是不同的心所
見,因此是相異的二法。如此疑惑是錯誤的,因為色法不異於色法上的空性,色法自性並
非離色法上的空性而另外存在,故「色無異於空」。
亦即世俗諦不離於勝義諦而存在,勝義諦也並非離於世俗諦而存在;色法非於空性之
外安立,空性亦非於色法之外安立,是故「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
空性和緣起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絕非自性相異的二法,思惟世俗諦時能理解到空性勝
義,思惟空性時能理解到世俗名言,就如同三主要道中所云:「不拘一面而同時,在見緣
起不虛妄,即滅實執所執境,跠時見觀察圓滿。」當甚深四法的見解在心中圓滿生起,就
是已圓滿證得空性。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這四句是由五蘊中的色蘊理解
甚深四法。文中接著說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就是同時應由五蘊的其他四蘊一一思
惟甚深四法,一一圓滿觀修空性。
一旦於一法上了知空性,就能以此心智了知萬法空性,猶如聖天菩薩於《四百論》中
所云「知一法,即能知萬法。」既已理解一法的空性義,便能了知萬法的空性義。我們可
以從毗婆沙宗的空性見依次學習各宗派的空性見,最後抉擇出應成派的究竟空性見。
空性義為何必須先於色受想行識五蘊上作抉擇呢?因為輪迴根本就是我執,而我執的
我是如何生起的呢?是從執著命名為「我」的施設處五蘊為自性所成,而引生我是自性所
成的執著,我是自性所成的執著就是我執。
因此,要破除輪迴根本我執,一開始就應從施設處五蘊著手,因為依於五蘊而名言假
立為我,如果能澈見施設處是空性的,破除我執的開始就已啟動,這就是抉擇空性首須於
五蘊上觀修的原因。
有些人說「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的色是外在的色法,這樣是錯誤的。此處所講
的色,是五蘊當中的色蘊,也就是依其命名為補特伽羅的施設處五蘊中的色蘊;因此要破
除我執,就得往內著手,而不是從外在色法著手。此中最須明白:五蘊是補特伽羅也就是
「我」的施設處,由此便能清楚瞭解五蘊和「我」的關係,從而澈知執五蘊為我和補特伽
羅我執之間的關係。
所以,我們要這樣去觀察。當我們認知自己或是認知其他有情之前,心中首先會想到
什麼?一定是先想到五蘊其中一蘊,隨後才認知到自己和補特伽羅,也就是心中現起補特
伽羅之前必定先現起依之命名的施設處,亦即五蘊。「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
,空無異於色」等甚深四法(亦名甚深特別四法)是大乘資糧道位和加行道位的行者所修
。接著講解的是見道位行者所修的甚深特別八法。
轉自:道次世界
http://lamrimworld.org/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6-17 08:56: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