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大寶積經》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得證菩提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7 13:53:21
.CBETA T11 No. 310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彌勒!
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云何為二?
一者、於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於毘鉢舍那而得善巧。
是名為二。」
───────────────────────────────────────
.CBETA T26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者。
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
毘鉢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
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
如世尊說:
非有定無慧  非有慧無定
 要有定有慧  方證於涅槃」
───────────────────────────────────────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經》卷第三〈分別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男子!
一切聲聞及如來等,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
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所得之果。」
───────────────────────────────────────
■ 1.奢摩他,梵語 Smatha 之音譯,義譯為「止」(安止),止息雜念。毘缽舍那,梵
語 Vipasyana 之音譯,義譯為「觀」(勝觀),觀察觀見事理。
2.世出世間的善法,都是止觀之果。小乘世間資糧位、加行位的功德,小乘出世間見
道位、修道位、無學位的功德;大乘世間資糧位、加行位的功德,大乘出世間見道
位、修道位、無學位的功德;這一切的道路、一切的段落裡,內心證悟所產生的善
法功德,都是止觀之果。
3.止修=無散亂心=三摩地(「止」不全等於奢摩他,含隨順的止與具相的止);觀
修=正思法義=妙觀察慧(「觀」不全等於毘缽舍那,含隨順的觀與具相的觀)。
具相的止才是奢摩他,具相的觀才是毘缽舍那,未達具相的止觀是隨順的止觀。
4.奢摩他的體性是定,為等持的“定心所”所攝;毘缽舍那的體性是慧,為觀察思擇
的“慧心所”所攝(心王與心所的關係間─定心所與慧心所,每一個心旁都會伴隨
,任何一個心,都有定心所與慧心所的助伴)。凡是「定」(等持)都可以稱為三
摩地,三摩地是“定心所”,但是定裡面的「奢摩他」要求較高,需至初禪第一靜
慮根本定所攝的未到地定、近分定。「勝慧」是觀察思擇,觀察慧是“慧心所”,
觀察慧裡的「毘缽舍那勝觀」要求較高,有奢摩他安止的勝慧是「毘缽舍那」。
5.緣取一個善所緣的對境,心專一安住在上面的等持,雖未達到具相的奢摩他安止,
把隨順的止修攝在「奢摩他(安止)」的範疇;對於如所有性盡所有性,進行揀擇
、分析、觀察、思惟的勝慧,雖未達到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把隨順的觀修攝在「
毘缽舍那(勝觀)」的範疇。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17 23:21: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