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佛法帶給家人的利益─專訪滇津明就格西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24 15:33:22
轉自:慧炬 http://www.towisdom.org.tw/
佛法帶給家人的利益─專訪滇津明就格西
編者按:初次踏入「金法林利生佛學中心」,是在今年(二○一四年)仲春時節。連
日的寒流伴隨細雨紛飛,令人倍覺春寒料峭。甫入中心大門,迎面呈現的是脫俗風格的建
築裝潢,到達一樓會客廳,窗明几淨,陳設簡單,讓人感覺相當舒適,心情也自然地放鬆
下來。格西親切的招呼採訪者就座,他以流利的中文,分享其個人出家修行與出生家庭間
的因緣。滇津明就格西生於西藏康區,十八歲到南印度的色拉寺學習經論。經過數十年努
力不懈地學習,終於完成藏傳佛教五部大論的修學,並且通過六次格魯巴僧伽大學的考試
。在二○○三年通過最後一次的考試後,獲頒第一等「拉然巴」格西學位。
出家修行圓滿父母親的期盼
西藏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家,當家中有男孩子出生時,父母親都希望男孩子能出家。
因為他們知道人生中會有許多窮通起伏,尤其輪迴的痛苦眾多,所以希望男孩子能走不同
的道路,而出家是最好的選擇。我的父母親育有三男二女,其中只有我和弟弟出家,哥哥
因為要扛起家裡的生活責任,因此沒辦法出家修行。我在西康生活的時候,父母親不斷地
叮嚀我要親近寺院,當時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不久,許多寺院正要重建,於是我就去寺院
幫忙重建的工作,父母親心裡就比較滿足,心想這個孩子一定會出家。
我和弟弟一出生,父母親就已經在寺院裡進行要讓小孩出家的登記手續,其實我根本
沒有想過要出家,我們可以說一半是被逼迫的。
我十八、十九歲的時候,父母親要我到印度留學,其實這是善意的謊言,叫我到印度
深造,主要目的就是要我出家修行。我的舅舅當時在色拉寺,當我到達南印度色拉寺以後
,舅舅就立刻幫我剃度,並把袈裟拿給我穿。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無法認定自己
已經成為一位出家人,這樣的心情調整很久。後來我藉由佛法的薰習,深入了解佛陀宣說
的義理,自己的思想也愈來愈成熟,才真正體會到出家是人生最好的選擇。對我們西藏人
而言,孩子出家修行就是滿了父母親的願。當父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寺院裡研讀和修持
佛法,個性與想法都和過去變得不一樣,各方面都成長得更加成熟且穩重的時候,他們就
很開心,很滿足了。
出家,與家人的關係反而更加緊密
有些人認為,出家以後就必須要和家人斷絕關係,會與家人失去連結。
也有執持傳統觀念的人,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想法,認為小孩出家以後,家族的血脈
會因此中斷,所以認定孩子出家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這種傳統的觀念,是需要改變的。血
脈中斷這件事情並不重要,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單獨生於這個世上;死亡
的時候,也是獨自一人離開人世,我們沒辦法把家人帶到下輩子去。人們在世間上生活很
辛苦,由於外在經濟條件的不足,容易受到生活壓力的打擊。但不管孩子承受多大的壓力
,甚至經濟生活無法自給所需,抱持傳統觀念的父母親都會認為孩子將來一定要成家,這
樣才是圓滿父母親的願望,這種想法有時候會與現實生活衝突。父母親一直希望自己的孩
子能夠好好過日子,生活一定要快樂美滿,但各方面的條件都想和別人比較,他們的想法
跟做法不一樣,一方面要孩子好好過日子,另一方面又有許多的標準和要求,甚至不允許
孩子出家修行,追求離苦得樂的涅槃之道。
我還記得當年離開西藏,到印度留學時,弟弟年歲尚小。十幾年後,我和家人商量,
請他們將弟弟送去印度學習佛法。第一次由大哥陪同弟弟前往印度,途中就被中國的公安
抓回去了。弟弟是在第二次離開西藏時,才順利抵達南印度色拉寺,由我負責照顧他,供
給生活所需的開銷,並指導他在佛法學習上的諸多疑難。當時我們無法使用電話與家人聯
繫,僅能依靠書信往來,讓父母知道我和弟弟的近況。有幾次收到父母的回信,父母親都
和我們說:「能夠看到你們兄弟倆藉著佛法的修學,想法愈來愈成熟懂事,我們很安心,
也相當高興。」我認為自己身為出家人,無論是持守戒律的生活方式,或是依著修學佛法
所獲得的體會或領悟,這都是相當殊勝的。從經濟層面來說,雖然出家人什麼都沒有,可
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也非常少,如此簡單且清淨的生活,的確是值得讓人感到羨慕,也
讓自己深深自豪的一件事情。
在佛法的修學上,出離心是讓我們可以藉此脫離輪迴的因。所謂的「出離心」,是指
出離三界內諸多煩惱所產生的過患,出離三界內負面的心念和行為。家人與親戚朋友並不
是輪迴的原因,輪迴的因是我們身語意上的過失,自己不願意有這種過失,所以想要離開
五濁惡世,脫離輪迴的痛苦。例如:貪求女色與榮華富貴、名聞利養,這些都是輪迴的過
患。出離心不是遠離家人、遠離眾生,而是遠離罪惡。
緣著父母修慈悲─七因果口訣
(一)知母
佛教談到慈心、悲心和四無量心,種種修行方式都有其對境。阿底峽尊者曾開示七因
果口訣,我們可以藉由培養慈心與悲心,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增長大悲心,最後成
就無上菩提心。首先我們必須踏出第一步─「知母」,心中想著:因為知道有前世和來世
,而自己從無始劫來即反覆於輪迴中受生,投生的狀態則有「胎、卵、濕、化」四種,若
為胎生者,即須父母受胎及照顧,也因為我們於輪迴中已受胎無數次,是故可藉此推斷無
量的眾生亦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親。因為時間的隔閡,再加上我們沒有記憶宿世因果的智
慧,不知眾生曾經是自己的父母,他們在過去世實際上都曾像今生的父母親一般,對我們
悉心照顧。眾生對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所以當眾生面臨痛苦的時候,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脫離痛苦,能這樣思惟的時候,就是修練悲心。當我們藉由如理的思惟,得以確認無量的
眾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親,這就是知母。
(二)念恩
其次,我們應當憶念父母親對自己的恩德,心裡想著:假如沒有父母親的照顧,自己
根本就沒辦法存活下來。父母親為自己付出這麼多,真的很偉大。再者,無量的眾生在過
去世也曾像母親一樣照顧過我,同樣也愛過我。那麼我現在從做人做事的基本觀念來看,
就不應該離棄他們,要盡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幫助他們,這樣反覆不斷的思惟,就是第二個
步驟─「念恩」。
(三)報恩
第三個步驟是「報恩」,既然知道父母對自己有很大的恩德,必定要盡己所能去報答
他們。這就像是我們接受他人贈禮時,要懂得感恩回饋,是一樣的道理。如何回饋他們呢
?自己應該要好好實踐正法,有能力的時候,要與父母分享佛理,法布施給他們,引導他
們走在正道上,這就是最好的報恩。沒有這樣的能力,就大力的去發願和發心,將行善所
獲之功德迴向給他們,希望他們能脫離痛苦,好好的過日子,這樣子也是很好的心態。
(四)修慈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而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我們將某些人視
為最好的朋友,某些人則是最討厭的人,此種心態的出現就是內心裡具有某些煩惱,導致
分別心顯現在面前,這是不對的。我們一定要反省,這是自己的錯。我們可以試著去推論
:為什麼同樣一個人,別人覺得很順眼,自己卻覺得看不順眼?這問題存在於他的身上,
還是存在我的心中。我們仔細去想,可以知道問題確實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這怎麼說呢?
我們從自己的角度,成立一個厭惡的對象存在,這個對象還是自己加油添醋所產生的。自
己可以先觀察一下,我們的心是不是按照自己粗魯的心念,把對方視為厭惡的人。如果對
方根本上真的是一個厭惡的人,那麼應該不論是誰都會厭惡他。但事實是如此嗎?並非如
此。這是我們的缺點,我們根本就沒有察覺到,令自己感到厭惡的對境,這都是自己造作
出來的。
以世間法來講,修慈心是道德的行為,具足慈心就沒有敵人,擁有智慧就沒有煩惱。
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創造自己的前途,看重自己的尊嚴,但是我們習慣用分別心去看待
他人,一邊是討厭,一邊是喜歡,有這樣的看法,你的前途就不會那麼好。若我們常修慈
心,能忍辱,自己的人緣就會愈來愈好,生活當中沒有敵人,大家就能相信你。否則,如
果僅依靠個人的偏見去看待人事物,用分別心去和人相處,你的人緣就會愈來愈差,這樣
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功。舉例來說:一個做事好商量的人,即使他學問不好,但在公司
上班,老闆還是會多關照一些。相反的,一個人學問雖然很好,但是脾氣不好,常常跟同
事吵架,這種人在公司人緣不好,也不會有朋友。我們應該如此思惟:所有的人就如同自
己的父母一般,有可敬和可愛的一面,逐漸轉變眼前這個對境,使他從厭惡的對象變成悅
意的對象,這樣修慈心才會順利。阿底峽尊者也曾說過:「當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能夠
把一切眾生視如自己的父母親一般,那麼這世界上就沒有你的敵人,都會是你悅意的對境
。」
(五)修悲心
慈心跟悲心兩者並不一樣,慈心能夠把厭惡的對境轉而視為悅意的對境,悲心則是針
對受苦受難的人,希望對方能夠脫離困境。悲心和慈心的所緣境是相同的,皆是緣著一切
有情,但想要幫助一切有情遠離痛苦的心,就是悲心。修學慈心與悲心,對佛弟子而言是
相當重要的。當你的好朋友生病,或不幸發生意外,你一定會感到傷心難過,想盡辦法出
錢或出力,幫他解決困難。
如果你有慈心,悲心就會比較容易修持,心中會希望悅意的對境,可愛的眾生,趕快
脫離困境,擺脫輪迴的痛苦。我們這樣反覆的修持與思惟,攝受的範圍愈來愈廣,當我們
有一天,心裡有:「恨不得一切眾生,都能早日脫離輪迴痛苦」的想法,能夠如此修持,
就會產生大悲心,這種能力增長的過程,就是我們下面所說的「增上意樂」。
(六)增上意樂
在修持慈心與悲心的階段,我們僅是希望生活周遭的人們能夠離苦得樂。而「增上意
樂」則是希望藉由一己之力,讓一切眾生能夠早日離苦得樂,這樣的發心遠超過慈心與悲
心,是故以「增上意樂」稱之。
我們在內心中如理地思惟,憶念一切眾生,希望三界眾生脫離輪迴的痛苦,這個心念
就叫大悲心。我們可以仔細想想:一切眾生於輪迴中受苦的包袱,都由我來承擔,我有沒
有能力扛起這個責任呢?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是誰?除了佛陀以外,
已經沒有其他的人。因此為了利益眾生,我必須先成就佛果,再來救度一切眾生。而這種
「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心念,就叫做菩提心。
(七)生起菩提心
透過以上的思惟方式,讓自己的心中生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念頭,這種念頭對我
們現在而言,並無法任運生起。我們藉著「七因果口訣」的教授,依次思惟,就能夠在心
中生起造作的菩提心。再依著不斷練習造作菩提心的因,最終就能夠生起任運的菩提心,
具有進入大乘菩薩道的資格。即便現在無法生起任運的菩提心,僅能生起造作的菩提心,
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我們若藉由造作的菩提心行種種善行,即使只是稱唸一遍
六字大明咒,功德也是相當廣大的。
每個人在生活當中,有許多迎面而來的衝擊與挑戰,使自己無法調伏自身的心緒,產
生各種困難。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心,修行就會愈來愈順利,也會具有能力幫助自己和他
人。
接引家人學佛,從改變自己開始
給父母最好的佛法禮物,有兩種:一種是父母看不到的禮物,你依著佛法的義理,所
做的種種善行,從中所獲得的一切功德,永遠都迴向給父母親和一切眾生,這就是給父母
最好的禮物。另一種是父母看得到的禮物,如果你能依教奉行,自淨其意,就可以讓你的
父母與家人看到你的轉變。他們看到你在身語意上有種種正向的改變,心裡就會很高興,
也更安心。
家人如果反對你學習佛法,我們就更要依教而行,盡量改善自己的行為與負面的情緒
,學習包容。我們可以發願:將來要與家人一起邁向佛道。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讓家人看
到你在身語意上的改變,這種善的轉變會影響家人,讓家人覺得修學佛法是很有意義的事
情,也讓自己有機會向家人證明學習佛法的利益。
佛法對我們的影響很大,我們的生活過得不愉快,皆來自於個人內心的習氣與煩惱,
藉由學習佛法去調伏內心的煩惱與習氣,煩惱愈來愈少,內心就會清淨,生活也會愉快,
各方面懂得知足,即能常樂。
作者: cutekid (可愛小孩子)   2014-06-24 16:01:00
推(Y)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6-24 17:38:00
隨喜 推
作者: iamkren (kk)   2014-06-24 19:26:00
謝謝!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24 23:28: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