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海十門講記》 (22)
智敏上師
丙三 總三聚正學之法(半頌)
「持聲聞律(七眾戒)捨劣心(不起一念小乘自利之心)
攝善(學六度)悲懷(有情若父母)饒益行(行廣大行)」
我們持菩薩戒的時候,是不是聲聞的別解脫戒就可以不要持了?有些人說:「這是二
乘的戒,我們不要它,菩薩戒是大乘戒。」這個,依宗喀巴大師的抉擇,聲聞律是要持的
,而聲聞的心不要有,「持聲聞律捨劣心」。
什麼叫聲聞心?自了漢的心,單為自己了脫生死,不顧一切眾生的苦惱。聲聞律是斷
煩惱的,我們的煩惱不能不斷,但是二乘自利的心不能有。所以,聲聞律是要持的,但是
二乘的劣心(只是自利,自己了脫,不度一切眾生的心)要捨掉。這是菩薩要做的,不是
一概地排斥,連聲聞律也不要。
那些認為行菩薩道,比丘戒持不持沒有關系的人,若說菩薩戒裡不是有開性罪的嗎?
但是這個「開性罪」,什麼時候開、什麼菩薩可以開,都有標準的。你不是那個人、不是
那個因緣,不能開!
我們昨天講的,一個門,該開的時候要開,不該開的時候就是要關。這是持戒的一個
開遮持犯。不能說「永遠開在那裡,那不要緊,沒有關係的」,沒有關係,你的東西都被
偷完了,怎麼沒有關係呢?功德財都偷完了,你還怎麼修行?所以說聲聞律是要持的,但
是聲聞的下劣的自利之心不能要。
「攝善(學六度)悲懷(有情若父母)饒益行(行廣大行)」,先是別解脫戒,別解
脫戒要持,但二乘的劣心不能有。緊接著的「攝善」(攝善法戒)就是六度,「饒益行」
就是饒益有情戒,這些都要做。
三聚淨戒不能偏,依順別解脫戒為基礎,攝善法戒是完成自己的功德,饒益有情戒就
是悲懷利他,利益眾生,把一切眾生當父母一樣地度他。這就是菩薩戒的三聚淨戒,不能
偏,而基礎還在別解脫戒。
這裡主要是講別解脫戒(《律海十門》的重點是別解脫戒),那麼要持別解脫戒,要
成就別解脫戒,有什麼方法嗎?有方法,修行都是有辦法的。你說別解脫戒很好,但是你
就是持不了,怎麼辦呢?有辦法!下面就是介紹如何把別解脫戒持好的一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