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心攝持六度決定 (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01 20:54:5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學菩薩行〉 pg259L3~pg259L8
壬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儀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道理
壬三分三:癸一、何所學處;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科判:{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子一、正義數量決定}
───────────────────────────────────────
【以如是身學菩薩行,菩薩唯有二所作事,謂正引發自利利他。
是故觀待引發二利數決定者,其修利他,先須以財而作饒益。此若損惱有情而施,亦無
所濟。善遮損他及所依事,利他極大,故須尸羅。若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戒難
清淨。故戒究竟,須耐怨害忍,由不報復能免眾多他所造罪。他若信樂,堪令行善,故
是最大利他。自利者,謂以慧力得解脫樂。若心散亂不能得此,故須靜慮令心住定,堪
能如欲安住所緣。有懈怠者不能生此,故須晝夜發勤精進,無有勞倦。此即彼等一切根
本,故修二利,六度決定。
───────────────────────────────────────
.菩薩依靠增上生圓滿之身修學菩薩行,只有兩種所作之事,即引發自利和利他。因此
,若觀見引發自他二利所應修的正因不多不少恰好是六度,就可以決定:引發二利唯一應
修六度。以修持利他而言,首先須以財物饒益有情。對此若邊損惱有情邊行佈施,也無助
益,若能遮止損害眾生的行為和意樂,則利他極大,因此必須護戒。若不能安忍他人的損
害,報一報二,則戒律也難以清淨,所以持戒要達到究竟又須依靠耐怨害忍。由於不報復
,就能讓他人避免造下許多罪業,如果他人信樂,就能令他行善,因此是最大的利他。所
謂自利,即是以智慧力獲得解脫的安樂。如果內心散亂,則不能獲得解脫,所以必須由靜
慮令心安住三摩地,堪能按自己的意願安住於所緣境。若有懈怠則不能引生靜慮,所以必
須日夜不斷地激勵自己精進,毫無疲倦地修持。精進即是這一切的根本。因此,修持自他
二利決定要依六度,數量決定。
■ 解說──
以上是「觀待增上生數量決定」的部分。接著講第二個數量決定,在第一點和第二點
之間有段銜接文。
請看文,「以如是身學菩薩行,菩薩唯有二所作事,謂正引發自利利他。是故觀待引
發二利數決定者。」
「以如是身」是已得圓滿增上生者。只得圓滿增上生就可以了嗎?不。應該學菩薩行
,做自利﹑利他二事,亦即修學六度行。修持六度帶來的利益是持續不斷的,不但可帶來
來世的增上生果報,在獲得增上生果報後,修菩薩行時,也有助於引發自利和利他。因此
,觀待引發二利,數量決定。
依著六度修持,可成辦自利和利他,如何成辦呢?布施﹑持戒﹑忍辱此三可成辦利他
,靜慮和般若(慧)可成辦自利,精進可成辦自他二利。
請看文,「其修利他,先須以財而作饒益。此若損惱有情而施亦無所濟,善遮損他及
所依事,利他極大,故須尸羅。若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戒難清淨,故戒究竟須耐
怨害忍。由不報復,能免眾多他所造罪,他若信樂堪令行善,故是最大利他。」
這一段是以布施﹑持戒﹑忍辱成辦利他。
請看文,「自利者,謂以慧力得解脫樂,若心散亂不能得此,故須靜慮令心住定,堪
能如欲安住所緣。」
這一段是以靜慮和般若成辦自利。
請看文,「有懈怠者不能生此,故須晝夜發勤精進無有勞倦。」
這一段是以精進成辦自利和利他。
在此三段中的第一段,如何以布施﹑持戒﹑忍辱成辦利他呢?「其修利他,先須以財
而作饒益」,首先以財施直接饒益有情。「此若損惱有情而施亦無所濟,善遮損他及所依
事,利他極大,故須尸羅。」
有時表面看來好像是幫助他,實際上卻是傷害他,故以不損害有情的方式而行布施是
最好的,要做到如此,必須安住於菩薩戒。若安住在菩薩戒中,則無損害有情之所依事,
故須尸羅。
「若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戒難清淨,故戒究竟須耐怨害忍。」
要使持戒,持續不斷,達到究竟,不只有暫時持守,必須歷經一番努力,故須有忍辱
。怎麼努力?有時受到有情傷害時,心中的菩提可能會退失,多少會想報復,此時必須忍
辱,令不生報復心。故「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戒難清淨」。到此是講;以布施﹑
持戒﹑忍辱利他。
「由不報復,能免眾多他所造罪,他若信樂堪令行善,故是最大利他。」
修忍辱可大大利他,被別人傷害時,不予報復。如果報復,對方可能更起瞋恚,而造
罪業。忍辱下來,一方面使他不造罪業,另一方面自己吃點虧,他會心滿意足,這樣將來
會有機會令他行善,故是最大利他。
修忍辱是最大利他,能夠利他應該感到高興。被別人批評時,應該不作回應(報復)
,雖然很難忍下來,但想到:「忍下來可成就最大利他」時,應感高興。宗大師說:「是
最大利他」。現在使他不造惡,未來使他有機會行善,所以,應想「我已利他了」,感到
高興。
這邊對於忍辱談的比較多一點。前面說「若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戒難清淨,
故戒究竟須耐怨害忍。」若不修忍辱,被人傷害一次,就報復一次,被人傷害兩次,就報
復兩次,不願吃虧,這樣做要清淨持守菩薩戒是很困難的。故菩薩戒能守得好,要觀待於
忍辱。若不忍辱,則守不好菩薩戒;若有忍辱,是最大利他。所以,不修忍辱,菩薩戒就
守不好;若修忍辱,不只菩薩戒能清淨持守,也能大利他。
以上是以布施﹑持戒﹑忍辱成辦利他。接著,以靜慮和般若(慧)成辦自利。
「自利者,謂以慧力得解脫樂,若心散亂不能得此,故須靜慮令心住定,堪能如欲安
住所緣。」要成辦的自利是自己希求的寧靜及安樂,可是,心中若有我愛執﹑我執,就無
安樂可言。怎麼將我愛執和我執去除掉呢?
必須有般若(慧),以慧力得解脫樂,得到慧之前必須先有靜慮,但「若心散亂不能
得此」,靜慮是心堪能安住於所緣境上。「堪能」是不管做什麼,都能做得來。此段是說
須以靜慮和般若(慧)成辦自利。
「有懈怠者不能生此,故須晝夜發勤精進無有勞倦。」這是講靜慮。
懈怠之人,生不起靜慮,故須晝夜精進無有疲倦。
請看文,「此即彼等一切根本」。
「此」是精進。「彼等」是布施﹑持戒﹑忍辱﹑靜慮﹑慧等,欲使彼等達究竟,必須
觀待於精進,故精進是彼等之根本。
到此為止,宗大師講了六度怎麼成辦自利﹑利他﹑自他二利。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02 00:12: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