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2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19 14:15:16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3L5~pg274L1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第二、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
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故當先說不捨道理。
此中分三:初就時門不應捨者,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
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
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已
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
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是故《聖虛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入行
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
.第二(廣釋)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廣釋
內物可捨不捨分二:①內物不捨的道理②內物應捨的道理。內物不捨的道理分三:①就時
門不應捨②就所為門不應捨③就求者門不應捨。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
故當先說不捨道理。此中分三。就時門不應捨(就時間方面不應施捨的道理):雖然菩薩
已從內心深處將身體等佈施給有情(即菩薩已發願將身、財、善根等盡施有情),但是,
乃至不厭離乞求身肉等難行的大悲意樂還沒有增廣期間,即使有人乞求,也不應施捨。《
集學論》說:“由何者能使菩薩厭患精進呢?即以微小的力量承擔沉重的事物,或者由長
時間連續發起精進,或者在勝解尚未成熟的階段行持難行苦行。”譬如施捨身肉等,雖然
意樂上已將身肉佈施給有情,但在還不堪施身肉的階段,唯一應當遮止施身肉;否則冒然
激進,能令菩薩對有情心生厭離,由此失壞菩提心種子,種子一旦失壞,便失壞極大果聚
。在尚未登地(已現量現證空性的初地菩薩)或者慈悲菩提心的力量尚未增上廣大的階段
,初學者不能直接施身肉。這是為了不退失大義而遮止施身肉。因此,《虛空藏經》說:
“於非時而欲行持,稱為魔業。”尚未成熟時就行持高境界的事,能導致失壞道業,所以
稱為魔業。《入行論》說:“悲心尚未達到清淨的階段,不應施捨身肉。若能成為今生和
後世大利益之因,則應當施捨。”
■ 解說──
請看文,「第二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若知不捨
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故當先說不捨道理。」
於內物應知何者可捨﹑何者不可捨,首先要了解何者不可捨。此中分三:就時門不應
捨者﹑就所為門不應捨者﹑就求者門不應捨者。
請看文,「1初就時門不應捨者,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
,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
菩薩雖真心想將身軀布施給有情,但未生起廣大悲心意樂前,不可實際布施。
下面《集學論》說要先以意樂行施,實際還不能施;實際布施時,若悲心不會退轉的
話,就可以布施。
請看文,「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
,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已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
令現行。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故聖虛
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此是魔業,《集學論》引述《聖虛空庫經》所說「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又引述寂天菩薩的《入行論》:
請看文,「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如果了解不應捨的內涵,就可以知道應捨的是什麼,因為不應捨的正相違是應捨。
「內物」就是我們的身體,如手足等。什麼樣的情況下不應該做布施?就說到:一、就時
門不應捨者。時機不對不應布施。雖然我們在意樂上已經布施給一切有情,可是菩提心尚
未堅定前,布施之後,我們無法真正生起強烈的歡喜心,就不要捨自己的身體。如果菩提
心不夠堅定而布施自己的手足等,有可能會失壞菩提心種。)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19 22:17:00
隨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20 04:06:00
布施身肉如捨身餵虎,凡夫不能因為看到菩薩有這樣的行持而貿然效學,大智度論記載往昔舍利弗發心學菩薩道,遇有人要求布施眼睛,於是挖眼布施給對方,對方又繼續要另一隻眼睛,輾轉反覆遇到困難後舍利弗覺得眾生怎麼這樣難度於是厭離有情退失了菩提心。像經典記載捨身餵虎、挖眼刨珠等頭目腦髓皆悉布施的行為,證得意生身的初地菩薩能做得到如此布施波羅蜜增上圓滿,一般凡夫不是想學就學得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