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6L11~pg277L3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四、就施物門不應捨者。若自父母、有蟲飲食、妻子、奴等未正曉喻,雖正曉喻若不信
解。若自妻子、形容軟弱族姓之人,雖說此等不施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墮物數
。《菩薩地攝抉擇分》說,若是三衣及餘長物佛所聽許,無慳意樂,於修善品極所須者
,雖不施與亦無有罪。如云:「出家菩薩除三衣外,所餘長物佛所聽許,身所受用順安
樂住,若故思擇施來求者,當知無罪。若顧善品非墮欲貪,雖不施與亦唯無罪。」
《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諸菩薩重來求者,捨與三衣,此非修習少欲。」故
出家菩薩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
.四、就施物門不應施捨:就所施物方面不應施捨的情況,(在家居士不應捨的物品)
譬如:自己的父母、有蟲的飲食不應施捨;或者妻子、兒女、奴僕等,如果未曾善加開導
,讓他們瞭解,或者雖已正言開導,但他們不信解,也不應施捨(《瑜伽師地論菩薩地》
說:“又諸菩薩若有來求父母師長,定不應施。何以故?以諸菩薩於其父母尊重師長乳哺
養育微有恩者,於長夜中常思頂戴不生厭倦,恒持自身繫屬隨順,任所屠害捶縛貨賣,尚
不敢竊懷施心,何況顯然施來求者。”自己的妻子、兒女以及身體虛弱的同族男女,雖說
不能佈施給他人做奴僕,但這也是事物中的重大者,將妻、子施捨他人當奴隸,如此將墮
入把妻、子等當物品想之數。(出家菩薩不應佈施之物)《菩薩地攝抉擇分》中說了不施
無罪的兩種情況:1)三衣不施無罪;2)其餘佛所開許的長物,自己沒有慳貪的意樂,而且
對於修善又極需要者,雖不佈施也沒有罪過。如《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說:出家菩薩除
了三衣之外,其餘佛所開許可以積蓄的長物,身體所受用,隨順安樂而住,如果經過考慮
之後佈施給乞者,當知無罪。如果考慮到修善時還需要這些物資,而自己也沒有墮入貪欲
,雖不佈施也無罪過。《菩薩別解脫經》說:“舍利子,如果菩薩重視來乞求者而施捨了
三衣,這並非修習少欲。”因此,出家菩薩佈施自己的三衣,即是犯墮罪。
■ 解說──
布施分三:法施﹑財施及無畏施,其中財施比較麻煩一點,所以要廣作解說。講到施
不施內外物時,在不捨外物中,細分五點,現在是講第四點。一般會把「物」想成是東西
或物品。「外」即自己之外的他者,如自心續不攝之其餘補特伽羅。
請看第276頁第二段,「四就施物門不應捨者。若自父母,有虫飲食,妻子,奴等未
正曉喻,雖正曉喻若不信解。若自妻子形容軟弱,族性之人。」
自己的父母﹑具蟲的飲食﹑妻﹑子﹑奴等,是不可施捨的補特伽羅。曾經聽說在印順
導師的書裡提到西藏人會將自己的妻子供養給自己的上師;但在此明明有說不可以。
請看文,「雖說此等不施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墮物數。」
此說不可將妻﹑子施捨他人當奴隸,如此將墮入把妻﹑子等當物品想之數。
請看文,「菩薩地攝決擇分說,若是三衣及餘長物佛所聽許,無慳意樂於修善品極所
須者,雖不施與亦無有罪。如云:『出家菩薩除三衣外,所餘長物佛所聽許,身所受用順
安樂住,若故思擇施來求者當知無罪。若顧善品非墮欲貪,雖不施與亦唯無罪。』」
出家眾1 不可施捨三法衣,應常持三法衣;其他物品若有多餘,可施捨。
除三法衣外,2 佛賜之餘物若對自己有幫助,不施捨也無罪。三法衣是出家的象徵,
所以不可施捨。但若好好觀察這些不布施也無罪的東西,若有極需要的人,施捨給他也不
會有罪。若不施捨對自己的修行有幫助,施捨了對對方無大幫助,則不施比較好。
請看文,「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諸菩薩重來求者,捨與三衣,此非修習少
欲。』故出家菩薩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菩薩別解脫經》的講法和《攝抉擇分》不一樣。前者並未特別講布施三法衣的罪惡
,但在《菩薩別解脫經》裡特別談到施捨三法衣有墮罪,故看法略有不同。前者《菩薩地
攝抉擇分》只說不施也無罪,未說施捨會有何種過失;但《菩薩別解脫經》說施捨三法衣
有過失。
以上「就施物門不應捨」,簡單而言,自己的父母等補特伽羅﹑三法衣,皆不應施捨
,三法衣之外的物品要先觀察需不需施捨。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