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3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01 23:18:00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8L7~pg279L1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未二、若不能捨當如何行
【第二、不能捨時當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來求時,為慳覆者,應作是思:此可施物定當
離我,此亦棄我,我亦捨此,故應捨此令意喜悅,攝取堅實以為命終;若捨此者,則臨
終時不貪財物,無所憂悔發生喜樂。如是思已仍不能捨。如《勇利經》說:「應以三事
曉喻求者,謂我現今施力微弱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是初發業。隨不捨心自在而轉,住於
取見我我所執,唯願善士忍許,不生憂惱。如何能滿汝及一切有情意樂,我當如是漸次
而為。」此是斷餘不信過失,非無慳過。《集學論》說菩薩慳是應呵責,然如是行似能
遮免「由慳不施財法他勝」。《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有求者現在前,力極微故不
能施,必令求者不退弱,應以軟語慰其意。以後若再來前乞,必定不應令失悔,當除慳
諸過失,為斷愛故應勤修。」
───────────────────────────────────────
■ 解說──
請看文,「第二不能捨時當如何行者。」
到此已講解完畢財施,雖然布施修行非常重要,但是無法實際財施時,怎麼辦?由意
樂布施。
請看文,「若有求者正來求時,為慳覆者,應作是思,此可施物定當離我,此亦棄我
我亦捨此,故應捨此令意喜悅,攝取堅實以為命終,若捨此者,則臨終時不貪財物,無所
憂悔發生喜樂。」
如此思惟令施捨心增強大,無法布施時,應盡己所能,增強施捨心,心想:「若保留
此物,對自己只有傷害,無任何幫助,但若布施了,自己的善業將增長,無貪著處,故自
然成為善。」應盡力布施。
物質本身是無常,享用者本身也是無常,終將我棄捨它或它棄捨我,本來就會相分離
,現在我若將它施捨了,那會變成一件有義事,心中減少了貪欲,意中喜樂將增加。若不
施捨,物質本身是無常性,最後終將化為無,雖然化為烏有,但自己的貪欲心並未減少,
將會懊悔尚未享用就失去它,在貪愛﹑悔恨交加之下而死。若在未死前,布施出去,死時
將無貪﹑無悔,輕鬆愉快地逝去。
請看文,「如是思已仍不能捨,如勇利經說:『應以三事曉喻求者,謂我現今施力微
弱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是初發業,隨不捨心自在而轉,住於取見我我所執。唯願善士忍許
,不生憂惱。如何能滿汝及一切有情意樂,我當如是漸次而為。』」
前面科判是「不能捨時當如何行」,故應盡力做到能施捨,若經過長久鍛練後,仍無
法布施時,應如《勇利經》,對來乞者說:「我的修行的能力還非常微弱,心中善根也未
成熟,心中雖有大乘種性,卻未成熟,又我是大乘初機者,心中還隨著慳吝轉,心中仍有
執我和我所的薩迦耶見。因此請您寬容,千萬不要見怪,現在雖然做不到,但希望將來能
滿足您及一切有情的願望。」要這樣對他說三次,讓他理解。《勇利經》如是說。因為自
己已經掛上「大乘佛教徒」的名字,既然掛上了這個名字,當然人家會找我們要這個東西
﹑那個東西,若不給他,他就會說:「你不是大乘的嗎?」就要回答:「對不起,我現在
還是初機者。」現代應該不會有這樣隨便亂要求的吧!
問:為什麼要說三次呢?說一次不就聽懂了嗎?
答:主要不讓他傷心,還有不讓他毀謗大乘法故。
請看文,「此是斷餘不信過失,非無慳過,集學論說,菩薩慳吝是應呵責。」
對乞討者說三次,是為斷除他對大乘不信任或毀謗的過失,也斷除不尊重對方的過失
。但是,對他說三次並不是無慳吝的過失,還是有慳吝的過失,這是《集學論》說的,《
集學論》:「菩薩慳吝是應呵責。」
請看文,「然如是行似能遮免,『由慳不施財法他勝(根本墮)。』」
現在還有慳吝,故向乞討者解釋三次,說:「自己仍是大乘初機者﹑修行能力還很弱
﹑善根未成熟﹑心中還有慳吝等。」對此應該自覺羞慚﹑有愧,因為身為大乘行者卻做不
到大乘的修行。菩薩戒有十八根本墮,第一是自讚毀他,第二不給法或財。若犯根本墮,
必須圓具四纏,四纏是不見過患﹑數數欲行﹑深心愛樂﹑無慚無愧。向乞討者解釋三次雖
可防止四纏齊具,但仍有過失,不是根本墮。至尊仁波切說:這樣做好像能避免染犯「由
慳吝不施財法」的根本墮。以上所說根據《攝波羅蜜多論》。
請看文,「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有求者現在前,力極微故不能施,必令求者不退
弱,應以軟語慰其意。以後若再來前乞,必定不應令失悔,當除慳吝諸過失,為斷愛故應
勤修。』」
(《攝波羅蜜多論》也說:“如果有乞者來到面前,菩薩因佈施心微弱而無法佈施,
這時務必要讓乞者不退失信心和乞求心,故應以柔言安慰他。以後他再前來乞求時,一定
不讓他灰心失望,菩薩應當遣除慳吝的過失,為了斷除貪愛而精勤修習。”)
(如果無法布施,被慳貪所轉,該怎麼辦?應該思惟:「我們終究要離開現有的資具
。布施的話,可以使內心獲得歡喜,由此可以獲得廣大的資糧和殊勝的功德。我們才可以
在無貪、無慮的情況下,為求大義,好好地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而且在死的時候,也不
會因為貪著財物而憂惱。」如果這樣思惟還是無法布施的話,就如《勇利經》裡面所說而
思惟:「我就是因為慳貪的緣故,所以我的善業力量是如此地微弱。如此一來,我就永遠
無法增上,永遠是大乘的初學者。第二、我不應該隨著我執、我所執,被我執、我所執所
控制。」再者,「如果暫時的現世的資具都沒有辦法布施,我如何能滿足一切有情?我曾
經許下承諾要利益一切有情,難道是假的嗎?」以這種方式訶斥自己。)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9-01 23:49: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