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日記2 ── 無常與出離
能反省與認錯進而修正自己的心念言行,確實可算是初步的修行,
然而此時所追求的,仍是世間學問與事業、愛情等,基本上對於性靈層次的提升是少分的
,也就是說,修持的都是人間所追求的一切世俗價值。
當然修行能改變原本世俗的命運,不斷修正自己的人,必然能慢慢改善生活品質,這是我
親自實踐過的。不亢不卑,隨緣和善,與人無諍,加上不斷地努力向上,無論在學業、事
業上,一定都會遇到許多善因緣來助已成長,這是許多自私自利又總愛怨天尤人且擁有卑
慢特質的人所無法理解的。
初步的修行已能有如上述的好處,然則,人生是無常的,即便事事順心如意,也逃不過無
常法則。21歲那年,一場車禍帶走了父親,那正是我改邪歸正、浪子回頭後,跟他最親最
親的時刻,而無常就這麼毫不留情地降臨。23歲,母親遭酒駕者撞擊,當場喪命。第一次
,第一次感到死神那麼清晰強烈地親臨面前,撕心般地讓我直接感受,什麼是無常,甚至
能夠親聞死神的鼻息。這非得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能夠深刻體會那種感受:至親至愛在
瞬間消逝,再也不可能見一面,說一句話,輕觸臉龐,緊摟入懷……
不得不接受無常後,我首先思索的是:他們到哪裡去了?我得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好過些?
我開始不斷研讀各種宗教經典,這是修行的第二步,「聞法」。文字也是一種善知識,透
過不斷研讀,慢慢建構起對世間宗教的基本認識,不再只是單純的信仰。起初只是單純地
希望透過佛菩薩的願力,努力修持回向給父母,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好過些,慢慢地
經典越讀越多,漸漸從為父母而修,轉向思考:無論我再怎麼努力,無常一來,所有一切
都將撒手,那麼還有什麼是值得追求的?這種強烈的無助感,一直存在著,畢竟父母死亡
的陰影一直都在,讓我變得對世俗的一切感到淡然無趣,只想靜靜地躲在台大校園安心讀
自己的書。
然而尚有重要他人──我現在的妻子。當時她一路扶持,不離不棄,我不可能捨下她而安
然自了,因此我的修行分裂為兩個部分,於世俗學問、事業透過內省不斷修正自己的缺失
與不足,定下目標,勇猛精進,24歲考上台大進修中文系,30歲實習、兼任高中教職,31
歲應屆考上正式教師,33歲買房,34歲買車,35歲拿到師大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學位
。並非刻意炫耀,而是強調透過反省,改正缺失,勇猛精進,用修行的方式生活並追求世
俗價值,是絕對有可能在逆境中改變命運的,這亦是了凡四訓中所說的造命之法,那就是
「修行」。只是少有人願意這麼做罷了,畢竟花個小錢換名字、改風水、尋求外力協助輕
鬆多了,靠自己半工半讀,改脾氣毛病,用心生活,那真不是普通的累人。
只是現實生活的順遂,並沒有將那強烈的無常感驅散,我時時存想著,無常一來,這一切
都要捨下的,再捨不得也得捨,擁有這一切順遂寫意安適的生活,只是讓自己更容易放逸
,於是在追求世俗價值的同時,我另一部分的修行,就是在心性上下工夫,尋求如佛陀般
的智慧與慈悲,無所住而生其心,達到真正的自在解脫。
出離心,就是從一切世俗求取的價值中出離,因為,這一切都是無常的,有所求,必有求
不得苦,就算求得了,心有戀著,無常一來,那失去的痛苦,是更難承受的。因為實實在
在體會過無常,透過聞思經典理解無常,那麼出離心是必然要生發的。不願出離的主因,
是因為貪愛戀著執取一切可愛的人、事、物、境,然而,諸行無常,人世間的一切註定是
危墜易消散的,執著便是痛苦的根源。
在這十年的修行過程中,最痛苦的,是即便有了這樣的體會與認知,卻仍然無法真正用心
精進的修持解脫法門,畢竟,世俗的一切是那麼的可愛,即使內心充滿無常的不安,我仍
十分願意且執著地去利用世俗的各種玩好,來短暫麻醉自己,利用聲光觸受的攀緣,縱情
地墮落。很喜歡一句詩詞:「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多麼符合這幾年墮落的
光景。
原來,真正的修行,最難最難的,就是細微地觀照覺察到內心那求取喜樂、逃避不安痛苦
的執著。遇到喜歡的我就「貪」愛、遇到不爽的我就「瞋」恨,不苦不樂時,就是上網、
轉電視、發呆、這是浪費生命的愚「痴」,我們都在貪瞋痴三毒中輪迴,而真正的修行,
是要從這些煩惱中出離,從這個角度努力修行,勉強可算是要踏出實修的第一步。
2014/9/2 於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