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俱舍論》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 (6)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13 18:39:55
摘自自聽自打的上課筆記:
《阿毘達磨俱舍論自釋》卷第九 洛桑卻佩格西教授
我語(我語取)謂內身依之說我故(把身體說為我;我語:說為我)。(經部異師)有餘
師(認為『我語』有不同內涵)說:「我見{及}我慢名為我語。云何此二(我見、我慢)
獨(唯此二)名我語?由此二種說有我故(不管是我見或者我慢,都會說為有我,把無我
的說為有我,所以此二者為我語),我非有故說名我語(實際上是我非有,但有我見、我
慢之人,會把我非有說為有我),如契經說:『比丘當知,愚昧無聞諸異生類(凡夫),
隨假言說(跟隨外道的爭議,虛構的講法)起於我執,於中實無我及我所。』
(在佛出世之前,印度的外道已經很興盛,各式各樣的都有,他們一再強調有我與我所,
但是從佛教的角度,他們講的我與我所根本不存在;他們指的我為身體即是我,或者在
五蘊之外有個常我;而佛教認為他們指的我不存在,沒有我存在,當然我所也不存在,
沒有屬於身的東西,或者屬於常我的東西。佛教不承許外道所說之我。)
(佛教本身所說之我為依於五蘊所施設之我,及依於五蘊而施設的我所受用的對境之我所
。依於五蘊施設之我可解釋眾生於輪回流轉、領受果報等,免於外道所說之我落於斷見
的過患。所有的佛教宗派都不承許外道所說身體、蘊即我,或離蘊以外有我,但是佛教
內的宗派對於我之辨認亦有不同,例如應成認為唯我只是假名,而下部宗認為在這個施
設我的基礎上一定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東西,例如真相唯識派(註:唯識學有多個學派,
真相唯識派是唯識學派中智慧較低者)找到第八阿賴耶識以之代表為我)
(以上為餘師所講四取的所緣境)
於前四種(欲、見、戒禁、我語)取{動詞},謂欲(想要){及}貪(貪著)。故薄伽梵諸
經中釋:『云何為取?所謂欲{及}貪。』(取的產生,以愛支為緣而有取)
,由取(第九支)為緣,積集種種招後有(來世){之}業(引業),說名為有(第十支)
(若照毘婆沙十二緣起支分三際,前二支:“無明支、行支”為前際,中間八支:“識支
、名色支、六入支、觸支、受支、愛支、取支、有支”為中際,後二支“生支、老死支”
為後際。有支為中際的最後一支,由有支能引業招感來世。)『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招後
有{之}業說名為有。』(第十支“有支”的體性是業,與第二支“行支”同樣屬於業)
有(有支)為緣故,識相續流趣未來生(識相續結生之第一剎那;依毘婆沙師,生支若安
立在前際,相對於後際生支來講,又變成識支,相對來講生支本身又當識支),如前道理
具足五蘊(投生第一剎那之五蘊),說名為生,
以生(生支)為緣便有老死。其相差別廣說如經。
如是純(純大苦蘊集)言顯唯有行,無我我所(唯有行,無外道所說之我與我所);『大
苦蘊』言,顯苦積集無初無後(於染污的十二緣起支,苦的積集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集』言為顯諸苦蘊生(集表達苦蘊的產生),毗婆沙宗如前已說。」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9-13 23:45:00
隨喜
作者: Samus (阿建)   2014-09-14 01: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