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律海十門》(61) 五戒兼修六種性戒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23 22:34:30
《律海十門講記》 (61)
智敏上師
乙四 近事兼修性戒所餘之六種
「近事兼修性戒所餘之六種者
復次,此在家學處,根本五戒之受持習修,是一切妙善之根本,亦是無上正等圓滿
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也。此外並當于彼所餘之性罪六等,兼修斷除。
如經云:應專心殷勤,一不作離間語,並諸分別所攝之事;二不作粗惡語,說柔順
語,出言悅耳,正直之語;三不作遊詞綺語,作時語、正語、義語、法語、如理語
、聖諦語、律語、善次語、再三叮囑語,如是等應能作也;四不作貪心,且于一切
有情,應作無邊義利安樂之意;五不作害心,而常被著忍力甲鎧,于諸事理,能作
正真觀持;六離棄一切邪見之因,顛倒錯覺,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正見而行,
且非聖人,不作宗崇,如是等應觀也。」
把五戒守住,是不是就完了?還不行,還有六個東西要作。
「近事兼修性戒所餘之六種」,殺盜婬妄是四個性戒,酒戒是一個遮戒,近事的這五
條戒,做到了是不是就夠格了呢?還不行,還有六條性戒要兼修,就是還要學,還要做到

「復次此在家學處、根本五戒之受持習修,是一切妙善之根本,亦是無上正等圓滿菩
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也」,這是總結前面的。前面這五條根本戒能受持、學習、熏修,
是一切妙善的根本,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在這個五戒上;不但是一切妙善的根本,也是無上
正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就是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的最重要的條件,也在這個五戒上。
沒有這個根本的東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得不到的,那麼五戒的重要性也就可想
而知。
這麼說來,這五條戒很重要,但是還不夠,「此外並當于彼所餘之性罪六等,兼修斷
除」,除了這重要的五條之外,還有六個性罪,也要「兼修」,「斷除」它們,也不能做
。哪六個呢?
「如經云:應專心殷勤」,經裡邊有這個話,要專心殷勤地去做這些事情。
第一,「不作離間語,並諸分別所攝之事」。
「離間語」就是挑撥離間的話,不要去說。
「諸分別所攝之事」,分別、離間所包含的那些事情,都不要做。就是有關于離間的
那些事情,話也不要說,事也不要做。
第二,「不作粗惡語,說柔順語,出言悅耳,正直之語」。
粗惡語不要說,不但不要說粗惡語,還要說柔順語,說的話柔和,順人家的心;
不要說話都是傷人家心的話,雖然你不是罵人,但是說話都是戳在人家心上,人家聽
了感到很難受,好像一刀一刀地,說一句話戳一刀,再說一句話又戳一刀,把心割得....
,聽不下去,就發脾氣了。
要說柔順語,要出言悅耳。說的話不是說音樂,我放音樂你耳朵聽了好聽,「悅耳」
是使人家聽得入耳,聽起來順耳朵的、不討厭的話,不要說那些人家聽都不愛聽的話。
「正直之語」,就是實實在在的話。
第三,「不作遊詞綺語」。
「遊詞」,不正規的黃色的話。
「綺語」,不相干的、無義之語,不要去說。
「作時語」,「時語」前面講過,這個時候該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話。
「正語」,正真的話。
「義語」,有意義的話。
「法語」,順法的話。
「如理語」,合理的話。
「聖諦語」,合乎四諦、二諦的話。
「律語」,合乎戒的話。
「善次語」,合因明的話、合次第的話。
「再三叮囑語」,悲心再三叮囑。不是跟你說一道,管你聽懂不聽懂,都不管,而是
再三地叮囑,這是慈悲心的表現。
「如是等應能作也」,就是說,不但不作遊詞綺語,還要作時語乃至再三叮囑語,這
樣才算夠格,你即使不說那些遊詞綺語,後邊好的話不說也不行。壞的不能作,好的要作
,壞的做了是不對,好的不做也不對。
第四,「不作貪心」。那就是還有不貪、不瞋、不癡三個,合起來就是十善,十惡都
不做;前面五條再加上後面的六條,十惡都完了,都不能做。
「不作貪心,且于一切有情,應作無邊義利安樂之意」,貪心就是貪他人的東西,把
人家的東西、人家的安樂拿到自己身邊來,現在你不但「不作貪心」,而且對一切有情,
要給他作「無邊義利安樂」,使他安樂,把好的讓給人家。
這個,我們《上師供》裡邊這一類的話就很多,就是把好的讓給人家,壞的迴給自己
。一般人就做不到,都是好的留給自己,壞的讓給人家。假使散東西,先把壞的都散完,
最好的留給自己,「我自己要」,一般人都會這樣做。但也有好的。
昨天一位樂清居士,她要請照片,我們給他們八個人八張照片,我說你歡喜哪一張你
自己挑吧,她說:「我等他們要完了,留下的給我。」這個心很好。一個胖胖的女居士,
發了這個心,不簡單。我們出家了,甚至比丘當了好多年,能不能起這個心還成問題呢!
好的東西讓給人家挑,挑下來人家不要的東西我來拿,這樣子就對了,這個是真正的不貪
心。
第五,「不作害心,而常被著忍力甲鎧,于諸事理,能作正真觀持。」不但不害人家
,還要忍人家的害。
「常被著忍力甲鎧」,「忍」好像我們的盔甲一樣,人家來害你,你把盔甲一穿,他
就害不到你。人家來害你,你忍辱,那就是「盔甲」;如果人家害你,你以拳報拳、以腳
報腳,那你就糟了,他固然做了壞事,你也一樣做壞事。
叢林裡邊打架,兩個人一起遷單,這是有道理的,人家打你固然不對,但是你還手,
你也是打人,那就一起走,都趕出去,不要了。那麼你把「忍力甲鎧」穿起來,他打你,
你不報打,罵,不報罵,盡他打、盡他罵,不回嘴、不還手,好,他遷單,你不遷單。
從因果上講,你更便宜,既修了忍辱,壞事也沒有做,還把過去欠他的債也還清了,
對你來說是大大的便宜。但是一般人就做不到,所以說要「常被著忍力甲鎧」。
受了五戒,要做那麼多事情,你們幾個沙彌要注意,五戒不是這五條不做就完了,還
要把這些都做到。回去好好地看,要考的,考你們受了五戒之後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都要說出來;若說都說不出來,你怎麼做呢?那就做不到。
「于諸事理,能作正真觀持」,把一切緣起的道理,正真地觀清楚、能行持,這樣子
照這個去做。
第六,「離棄一切邪見之因,顛倒錯覺,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正見而行。」
邪見是撥無因果,要把一切邪見的因去掉;邪見是怎麼產生的?就是「顛倒錯覺」,
由顛倒錯覺慢慢產生邪見,「顛倒」就是無常謂常、不淨謂淨等四個顛倒,有了這四顛倒
、錯覺,把事情搞錯,慢慢就產生邪見,撥無因果;最大的邪見是斷善根的,上品邪見斷
善根,這個不是好搞的,善根都被斷掉了。
邪見固然不能有,邪見的因也要除掉。不但如此,還要「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正
見而行」,順從一切諸佛、聖者(見道以上的人)的心意,以這樣的正見來行持。
就是說,不但不要邪見,邪見的因也不能有,而且還要有符合諸佛、聖者的那些正見
。這個就要學了。什麼是邪見之因?什麼叫聖人心意?你不學,即使你把這一條背得爛熟
,你也不知道什麼是聖人心意、正見在哪裡!這本書又是很濃縮的,很多道理都約在這個
文裡邊,它是便於憶持、叫你記憶的,真正要把它的內涵打開來,那就要學教了。
聖人的心意是什麼呢?這要從經教裡才能知道。簡單地說,就是八正道,合乎戒、合
乎般若的;高深地說,從中觀見出來的,沒有一個不是正道,都是合理的。那麼你沒有中
觀見,你還沒有證到中觀見,那從低層次說,就是合戒,符合戒的,都是對的;不合戒的
,都是錯的。
我們看《楞嚴經》五十陰魔,著魔的時候都是破戒,如果你不破戒,就不會著魔;都
是先使你破根本戒,邪婬貪欲,偷偷地作男女貪心的事情。
「師與弟子,俱遭王難」,師和弟子的後果就是遭國家的王法,這是現報,將來的後
報還要厲害,地獄惡鬼畜生,惡趣裡受苦報,都是破戒的果報。
所以,從初學來說,只要把這個原則掌握好,與佛說的戒符合的,都是正見,八正道
的見就是符合戒的見。如果高深地說,得了中觀見,證了空性之後,一切流露出來的都是
正見;這樣流露出來的就是合戒的。
戒就是佛的身口意,從佛的最高的般若、薩婆若海裡流出來的佛的身口意,那不會錯
的;我們現在還得不到佛的薩婆若海的這個高深的中觀正見,只要從戒下手,就不會錯。
「且非聖人,不作宗崇,如是等應觀也」,那麼我們要崇拜哪些人呢?崇拜聖者,佛
、菩薩;假使不是聖者,不要崇拜他。有的人崇拜什麼大師、大演出者,等等,這個,我
們是佛教徒,又是出家人,就不要崇拜那些。我們崇拜的是佛菩薩、三寶、聖者。
這六條就是持五戒之後,還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9-23 23:34: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