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香光莊嚴:《心經》(22) 有學位的修學-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0-17 18:18:36
香光莊嚴:《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ttp://www.gayamagazine.org/periodical/detail/157
雪歌仁波切 教授 / 釋見諦 編輯
2.4.2.1 有學位的修學
2.4.2.1.3 第三階段— 修道行者怎麼修空性 (2)
為何這樣理解呢?因為空中,入空性根本定當中,有色法的話,那就有執著心。所以
沒有色法,就等於執著心也沒有了,這個意思有含蓋在內。所以空中無色,意思是根本定
中沒有色法,這就等於沒有色法的執著心,或色法的執著心一直會減少。入空性根本定的
力量,色法的執著心完全不見了,故無色、無受、無想,意思是色法的執著心完全無了、
受上面的執著心完全無了、想上面的執著心完全無了。所以,入空性根本定的結果,對色
受想行識—五蘊。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
觸、無法,到此為十二處。十二處上的執著心也不見了。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從顯示來
說有十二個界,間接來說有六個界,故總共十八個界。眼識界到意識界有六個,所依有六
個,能依的心識有六個,所緣的對境有六個,所緣的對境沒有講,但間接來說還是有講到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顯示地講有十二個,間接隱藏的對境講有六個,所以總共十八界
。十八界上的執著心也去除。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若是對的話則是無無明,乃至無老
死。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意思是雜染的十二緣起上的執著心去除,清淨的十二緣起
上的執著心也去除。雜染的十二緣起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每一個都講盡的話,就有無明盡、行盡、識盡、名色盡、六入盡、觸盡、受
盡、愛盡、取盡、有盡、生盡、老死盡,這是清淨的十二緣起。無無明,乃至無老死,意
思是雜染的十二緣起上的執著心也去除。然後,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意思是去除清淨
的十二緣起上的執著心。
無苦集滅道,對四聖諦上的執著心也去除。之後是無智,前面從空中無色一直到四聖
諦,講的都是去除對境法上的執著。無智則是講有境,自己根本定本身,根本定上面也沒
有執著。自己上的執著心也去除。
無得跟無不得,這二個是動作上面的,我們本身有三個東西,譬如說,我去台北,我
一個,台北一個,去一個。一樣,前面對境無色受想行識,從空中無色到四聖諦,這些都
是對境,如我去台北,台北就是對境。無智指的是在我上面的執著心也沒有了。得不得為
去的行動上的執著心也沒有了。這個行動是什麼呢?得是現在有得到的,現在有一個事情
。不得為將來要得到的,也有一些事情。或是我將來永遠不要得到,永遠遠離的,也有一
些事。有一事要作,或現在正在作,或將來要作的,這種所做的行為上一點不執著,這就
是無得無不得,有一點三輪空的意思。以剛才我去台北為例,台北上沒有執著,我上面也
不執著,去的動作上面也不執著,整個執著心都去除。
生:《入中論》從見道開始,所緣及行相都一樣,修的都是心上的空性。此處從資糧道、
加行道、見道到修道,剛才講它們是有差別的,譬如說,對色法上行者可以看到色法
無自性,另外,行者在空性的根本定中,除了色法上的空性之外,行者也斷除了他對
色法上的執著心。若所緣、行相都一樣,為何有這種差別?
師:一個是剛現證,還未串習。修道時一直串習,故力量成長。前面沒有串習,時間還沒
那麼長,只是在現證的階段,對俱生的執著心根本就沒有去除,只去除遍計的執著心
。此處講的不是說所見的空性有別,他們看的都一樣,沒有什麼差別。見道時所看到
的空性,跟修道時所看到的空性都一樣。但是串習時間長的結果,後面能不能去除執
著心,那就有差別。
生:整部《心經》是觀自在菩薩為舍利子講的,舍利子本身沒有到資糧道,應該沒有見道
的道理。所以舍利子對於後面講的空性是不懂的,因此問觀自在菩薩這樣懂的人。這
部經典是這樣產生的嗎?
師:沒錯,平常講,聲聞,會聽,會說大乘法,但自己不修。舍利子是從這個角度,他會
請教,把法留下來。當然,舍利子以前當過菩薩,後面退入小乘了。
註:原聲音檔可至道次世界下載:http://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