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結合大悲心的空性慧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9 16:31:27
摘自:《入中論善顯密意疏》教授
雪歌仁波切
如果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之後,慢慢的他會理解到,
空性在對治他的我執、對治他的自愛執、提升他的悲心是有幫助的。
或者說,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諦方便部分,能夠有助於觀三輪體空。
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可能只會把空性當成研究外在的知識而已,
與自己内心好像沒有什麽關係。
「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勤行布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爲度生,善根迴向
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入中論第六品)這一偈頌,總共有六句,第一句「彼器隨生
諸功德」是所立,後面五句以六個内容來說明。六個内容即:一、常能正受住淨戒,二、
勤行布施,三、修悲心,四、修安忍為度生,五、善根回向大菩提,六、恭敬諸菩薩。
「彼器隨生諸功德」,「彼器」指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生諸功德」指聞思空性所
産生的特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是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他在聽聞空性的道理之後,不
只是可以了解空性,他還會想到其它跟聽聞空性有關的内容。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
器,他可能在聽聞空性的時候,會覺得空性好像只是一般所謂的知識而已,而不會有接著
六種感受的産生。也就是說,本來空性能夠斷除我們内心的我執(輪迴的根本)與自愛執,
然而若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的時候,他沒辦法把空性及空性所要對治的顛倒
心相關連到一起。
如果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在聽聞空性之後,慢慢的他會理解到,空性在對治他的我執
、對治他的自愛執、提升他的悲心是有幫助的。或者說,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諦
的這個方便部分,能夠有助於觀三輪體空。但是,如果不是聽聞空性的法器,可能只會把
空性當成研究外在的知識而已,與自己内心好像沒有什麽關係。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句反觀自己的内心:當我們聽聞空性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去
想到聽聞空性之後,隨生這六種功德。如果可以的話,那你也可以算是進入聽聞空性的法
器的行列。如果不是的話,可能就還不是。不過,不論你目前是不是適合聽聞空性,重要
的是,我們在聽聞空性之後,要怎樣用於實修,或是說,要怎樣把這六功德做一個連繫。
一、常能正受住淨戒。假設是一位適合聽聞空性的法器,當他聽聞到空性的時候,他
會猶如獲得珍寶一樣,他知道這是非常無價的寶貝。原因是,整個輪迴是無始的,假設我
們不去對治,輪迴就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整個情況就像在一片混亂的狀態當中。通常
我們會用無明的昏暗來說明這種情況。再加上有情本身也沒有看得見解脫輪迴之道的一對
慧眼。因此,如果有一個人聽聞到空性的道理,知道這個空性是可以幫助他從輪迴的黑暗
當中解脫出來,並且他也知道,空性不僅可以幫助他得解脫,甚至連成佛都可以。他現在
得到這樣一個能夠解脫的門,得到這樣一個珍寶,得到這樣一個慧眼的時候,他會希望來
世仍然能夠得到。而為了來世能接觸到空性,他還必須來世再得到人身,否則他就不可能
再聽聞到空性。所以,為了來世能夠繼續修學空性,他這一世就要好好的持戒,持戒的心
力因而比以前更強。
二、勤行布施。光是持戒得到具有十八暇滿的人身還是不夠,因爲光有人身,仍有可
能沒有時間修學佛法,必需爲了生計,譬如吃的、穿的,住的種種去辛勤奔波。為了要讓
下一世不僅得到人身,還要有閑暇的時間修學佛法,聽聞空性,在這一世就要努力的行布
施,因爲布施是讓下一世自己生活不虞匮乏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世間
,其實每個人都是為了錢在努力。當然我們一生不能夠只是往錢看,就以學佛者來講,還
需要考慮到,你必須要有時間學佛。你的生活不虞匱乏,才能有時間去聽聞空性,因此在
這一世就必需累積布施這個因。
三、修悲心。假設已經持戒了,也布施了,使來生也得到具有八暇十滿的人身,也有
時間去聽聞空性,但是如果沒有以大悲心來攝持,則聽聞的空性所産生的力量是有限的。
意思是說,這個空性頂多只能斷煩惱障。但是,如果所聽聞的空性能夠結合大悲心的話,
這個空性的能力,就非常強大。它不僅可以斷煩惱障,也可以斷所知障。因為,有大悲心
攝持的空性見,它能夠從無邊的正理去思惟空性,相對來講,它的能力就變得很強。
四、修安忍為度生。假設一個人因持戒得到了暇滿人身;因布施而生活不虞匮乏,可
以有時間聽聞空性;也因有大悲心攝持空性見而能力強大。但是,假設這個人沒什麽威嚴
,或者說容貌醜陋,這在利益聖教與利益有情上也會有困難,因爲別人看了他也不會起敬
重心,所以這時候必須修忍辱。
五、善根迴向大菩提。要證得圓滿正等正覺的佛果位,必須具備空性見和大悲心,兩
者具足才有可能達到佛果位。假設不了解佛果位是以大悲心攝持的空性見、斷除二障之後
所達成的,則即使我們嘴巴念著:「所累積的善行迴向無上菩提」,這個善行也不會成為
真正成佛的因。這點必須要辨認清楚的。
六、恭敬諸菩薩。空性見與大悲心雙運,這兩者的結合非常的深廣,能夠修學這樣的
空性見的菩薩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了解空性後,這時候才會真正的對於修學結合
大悲心與空性見的這樣的菩薩,從内心深處生起敬重心。也就是說,他知道菩薩行者與二
乘行者,其優劣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假設一個人沒辦法了解,大悲心與
空性見結合的深奧之處,我們會說這個人並沒有真的尊敬諸佛菩薩。或是說,他的迴向無
上菩提,也沒辦法真正的達到無上菩提的量。甚至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對於三寶當中的
佛寶,也沒有真正生起歸依的心,即使在歸依這個階段。所以如果不了解空性,就沒辦法
了解到屬於甚深道次第的空性,與屬於廣大行道次第的大悲心的結合,也就沒辦法了解到
菩薩的修行有多麽的深廣,也就沒辦法了解到無上菩提的功德。所以,所有的這些,不管
是歸依境、對菩薩的恭敬、對無上菩提的了解、對無上菩提的迴向等等,這些都跟空性見
的了解非常有關係。
宗喀巴大師對這偈解釋得非常好,很值得我們研讀。他說:「得空見諸大乘人,由生
清淨正見,於修廣大行品起極敬重。」這幾句話有很重要的内涵。就是說,如果對於空性
見獲得毫無雜染、非常清淨的了解的話,連帶的會影響這個人對於修廣大行品的希求心,
或者敬重的心,這是最值得稱贊的地方。宗大師的話是有根據的,也就是龍樹菩薩《菩提
心釋》的一個偈頌﹕「由知諸法空,復能說業果,此為最甚奇,此乃極希有。」這裏其實
要說明,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的了解,會有一個可能性,就是說,不僅不會尊重
這些廣大行品,甚至「見」與「行」會相違。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了解的話,得
到這個空性見,反而會不去行廣大行,甚至會去做犯戒的事情等等。所以真正的空性見,
或說清淨的空性見,應該是你了解之後,反而會更希求廣大行,兩者是互相輔助,並不是
相違的。
–轉自:道次世界
http://lamrimworld.org/
作者: engram (RICH IS GOOD !)   2014-11-11 20:29:00
隨喜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