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以為,大般涅槃經中「佛性」並非全部都是「眾生能成佛之性」。以下面這段經文來
說: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
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
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
。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
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
佛性。
「眾生能成佛之性」「眾生想要成佛之性」都是因為五蘊而有,沒有五蘊,則無法修行,
也無法「想要」成佛。若將此經「佛性常恒無有變易」解釋成「眾生能成佛之性,眾生想
要成佛之熱心」是「常恒無有變易」,那就變成主張五蘊中有個微細的部分(想修善的那
份心)是永恆不壞,那就和佛說五蘊「全部」都是「苦、空、無常、無我」不同了。這段
經文中,佛性是「常恒無有變易」的「我」,應該不會是五蘊的一部份。
那如果用「緣起性空、空性,就是佛性的異名」來解釋佛性呢?譬如大般涅槃經也說過「
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乍看下,佛性好像可解釋成緣起性空、十二因緣之假名安立有?
末學得說:經文本身沒有問題,但一開始做這種解釋的人不得真傳,理解錯誤。這句話應
當放在「萬法唯心」的架構下解釋
六祖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
萬法!」
楞嚴經:「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
圓覺經:「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
五色。」
通達大乘的智者,能觀察五蘊十八界,乃至一切法,都是從「自性、如來妙德法身、如來
藏、法身、佛性、真如....」直接或間接出生,禪師說山河大地能看見佛性,釋迦牟尼佛
看到明星可以領悟佛性而說出「大地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廣義來說一切法都是真
如佛性,山河大地也是真如佛性,天上的星星也是真如佛性,那當然十二因緣也是真如佛
性。十二因緣也是真如佛性之顯現,若無真如佛性則無眾生,更不會有十二因緣生死流轉
。「真如、佛性」是不生不滅,能夠顯現萬法,常恒無有變易之常住法「體」,而「十二
因緣」不能獨立存在,是由「真如、佛性」顯現之「用」,「十二因緣」如同一切萬法,
探究起來本質都是「自性、如來妙德法身、如來藏、法身、佛性、真如....」所顯現,所
以說「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打比方說,末學可以說一切萬法中都是科學,如廁是科學,吃飯是科學,睡覺也是科學。
這樣講是對的,但如果有人聽了,理解成「喔,睡覺也是科學,那我在學校每節課都睡覺
,也是認真學習科學」那就是誤解。「睡覺也是科學」是說智者眼中看來,人能夠睡覺,
其實也是科學之顯現。並不是說睡覺和科學兩個概念可以互相置換或互相等同。十二因緣
、緣起性空和佛性的關係末學以為也是如此。
最後再附上大般涅槃經經文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
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
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如經文所說,「佛性」是聲聞人看不見的,所以佛性不能和「緣起性空」「十二因緣」畫
上等號,否則就變成聲聞人也懂佛性了。那佛性能不能全部理解成「眾生都能成佛」「眾
生期待成佛之熱心」?並不是所有經文的佛性都是這個定義。如「佛性常恒無有變易」這
句話的佛性就不是這個定義。
那如果佛性不是「緣起性空」「十二因緣」,也不是「眾生都能成佛」「眾生期待成佛之
熱心」,那是甚麼?末學只能模糊說佛性是「眾生自性之妙真如性」。要更具體的說明,
就末學所知那就屬於教外別傳,不傳六耳,必須師點加上親悟之秘傳了(除再來菩薩)。
總之不是市面上流行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