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攝類] 「我執」與「我愛執」的差別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1 11:44:41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銘言:
: 整理 #1N25iYWq 推文:
: 問:在下閱讀本文後,因文字不甚瞭解,故於此向作者或轉載者請益本文的內容。
: 1.「我執」應該是指「主體」的執著,此理解是否接近本文原意?(或是差異很大?)
: 例:我、我所有的、和我共有的……
: 2.「我愛執」是否是指「愛」,或是「愛執」?
: 在下於本文理解似乎不是如此,單從本文實在無法看出「我愛執」的意思。
: 3.文中提到阿羅漢無「我執」但是未斷「我愛執」,
: 是否是指已除十二因緣法中的「生」,但更為源頭的「愛」尚未斷除,
: 如此可知,「愛」未斷,故阿漢羅尚未斷「無明」。
: 答:「我愛執」、「我執」、「補特伽羅我執」的差別:
: 1.若以「我愛執」與「他愛執」的相對而言,「大悲菩提心」是「我愛執」的相違品。
: 2.「我執」分為「補特伽羅我執」與「法我執」,「我執」是由執蘊為自性成立的薩
: 迦耶見法我執,而執自他為自性成立的補特伽羅我執,「無我空正見」是「我執」
: 的相違品。
: 3.我、我所的「我執」,「我執」包含「補特伽羅我執」與「法我執」,「補特伽羅
: 我執」是「我執」的別。
: 二乘阿羅漢的我愛執,指得是只有出離心所攝,自利解脫為主的心態。菩提心的他愛
: 執,指的是以出離心為基礎,進一步以大悲菩提心所攝,欲利眾生成辦佛果的心態。
: 問:感謝您的補充,雖然感覺和問題的相關性並不高是稍有遺憾。
: 答:阿羅漢已斷除我執(包含由無明薩迦耶見所攝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1 11:52:00
平心而論 大導師 佛陀 覺悟了 諸法不圓滿 才能解脫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1 11:54:00
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三法印的解脫論迴之苦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1 11:54:00
佛陀 也沒辦法度盡眾生 :)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1 11:55:00
題外話,現在版上有17人之多啊討論也是有益啊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1 11:56:00
覺悟的證,先由證得比量後證得現量。量為正確的覺知,透過法義的內可檢查比對覺知的量與非量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1 11:58:00
況乎 根本沒證得 阿羅漢 的人,有什麼資格 點評 阿羅漢沒證得阿羅漢 根本上就是未斷貪 ,有貪則有懼還是 煩惱仍未斷除三法印 雖然沒錯 但是 無常 無我 這些是破邪見破邪見 之後 建議還是要顯 正見曾聽聞一些故事 執著於修 無常 無我... 最後走上自殺一些錯誤的觀念 是會害人 而非救人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1 13:22:00
打疫苗都沒辦法保證100%無後遺症,完全度眾恐怕是很難成立如佛所說,並非醫之疚,能做的就是這些了,100%不合因緣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1 13:38:00
佛法講的圓滿不是外在的圓滿,而是內心的圓滿,佛果的心無餘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成就智慧法身,安利為自利圓滿不過這裡講的我愛執,原文是三士道攝要,講到上士道發心的菩提心教授,從總相的我愛執而略提到更細分的層次,末學是將其中的一小段摘錄而作延伸學習,並非原文中的重點原文中,上士道入大乘門的發心教授,所提到的自他換菩提心生起教授,在說明我愛執的過患時,並不是在專針對阿羅漢,主要是在說明每一位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希求,從無始以來到現在,為了自利都希望能離苦得樂,但都無法成辦,雖然想離苦得樂卻反而離樂得苦,就是因為只以自己為重而不顧他人傷害他人造作各種惡業,以為這樣能帶來安樂卻永遠是離樂得苦,因此說明轉換這種心態,把這種只想到自己、總只是想到自己為主的心態降低,轉換為多視他人為重要多去做利益有情的事,不要再做傷害有情的事。以上推文只是略提,前後脈絡詳述則要研讀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心次第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2 09:31:00
這要反駁一下,阿羅漢轉菩薩,是追尋內心還是外行的圓滿?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2 13:41:00
以大乘道的角度而言,阿羅漢斷除了煩惱障,還沒有斷除所知障,佛果的內心除了斷除煩惱障,也斷除了所知障,成就智慧法身,安立為自利圓滿,以智慧法身為增上緣,透過大悲心善巧利益眾生,安利為他利圓滿,故佛為自利利他圓滿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2 15:05:00
呵~ 我個人認為 阿羅漢 已沒有什麼障礙了原始聖典一篇篇的經文記載 佛陀鼓勵人 趕快 離貪 心解脫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2 15:08:00
同理可證:眾生還沒度盡,那佛怎麼能說是圓滿於外行?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2 15:09:00
從律藏 也沒看到哪位 心解脫的阿羅漢 要轉菩薩佛陀涅槃前還下血痢 我是不知道 祂老人家看到這些後輩把祂教導的覺悟 還分位階 還說祂教的覺悟 不夠圓滿大乘佛教在台灣實驗這麼多年 負評是越來越多佛陀當年如果跟五比丘說你們要修三大劫才能跟我一樣而三大劫幾乎是無窮大的時間才能成就 ....這種法輪 是怎麼轉的動?佛陀當年 對第一批學員 五比丘 就是轉 四諦三轉成阿羅漢第一批學員 沒幾天 就全部做到了原本利益活人的佛教 現在都在超度死人宗大師的愛徒 達賴跟班禪 感覺下場也沒很好他們倆位應該是最通廣論的 西藏在他們治理下 有變成樂土嗎近代史料記載 達賴十三還跟班禪 鬥爭這一點都不像 釋迦牟尼佛所領導的僧團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2 16:54:00
佈施度圓滿並非於外在的眾生安立,否則現在還有許多貧窮眾生,豈非佛於佈施中的財佈施還未圓滿,諸佛因此未成佛故佈施圓滿是從內心上安立捨心圓滿,於身財受用善根,乃至佈施所得的一切果報,皆無餘迴向施捨於十方一切眾生,菩薩行菩提心的波羅蜜中,佈施度增上圓滿於見道位的初地菩薩時安立,現量證得空性根定智的初地菩薩佈施增上圓滿初地菩薩透過大悲心行佈施的喜樂,華嚴經安立初地極喜地《大寶積經》:「佛於過去劫,捨所愛妻子,頭目及骨髓,,到於施彼岸。」(另外菩薩的位次並非階級,如同初果、二果等果位非階級)大乘的修行位次,於證得修道位第八地的根本定智中,無餘斷除煩惱障,而障礙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大乘修道位的八、九、十等三地,漸次斷除所知障,修道位最後際斷除最後一品所知障,成就佛果的智慧法身,《大般若經》:「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智慧法身),……由此佛眼(一切相智/智慧法身),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一切相智得夠同時現見二諦)。」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3 08:37:00
平心而論 貼這些 大乘的理論 菩薩幾地 好似很厲害現實上 大乘佛教思想教出來的 佛弟子是哪個樣子?佛陀時代 聲聞優婆塞 優婆夷 有在搞那些嗎?有在搞助念? 搞放生? 搞拜懺?還是 在趕灌頂法會 接受哪位大菩薩灌頂?搞到 佛教版 變成小眾版 這到底是 大乘 還是小你跟人說是佛教徒 人家是把你當成 智者 還是 迷信 濫好人?聲聞弟子 是維護 佛陀正法血脈 的弟子不過我個人也不否定 大乘佛教的貢獻虔誠的佛教徒 普遍是善良的好人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3 09:33:00
以大乘道而言,阿羅漢尚未圓滿(大乘而言有聲聞阿羅漢、獨覺阿羅漢、佛果阿羅漢(佛的十號之一有阿羅漢),這裡是的阿羅漢尚未圓滿是指聲聞獨覺的阿羅漢),菩薩尚未圓滿,無餘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的佛果為究竟圓滿,《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關於大乘菩薩菩提心的引發,如《優婆塞戒經》:「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緣,故而有金用,菩薩之性,亦復如是。眾生有思,名為欲心,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是則名為菩薩性。」成辦佛果的十八不共法中,「佛欲無減」(善法欲無減)是佛果十八不共法之一。對於佛法接引眾生,眾生根性根器智慧深淺的不同,《大智度論》說以四悉檀成就引導眾生之佛道。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3 13:30:00
佛也沒有否定梵天教對眾生的益處,但不能解脫就是不能解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3 13:55:00
眾生根器利鈍的種種差別,鈍者甚至要多劫時間因緣才會成熟,因此要了解掌握四悉檀的內容義趣,才不致只流於世間法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4-13 16:04:00
大乘最大問題也就在此 沒到阿羅漢的境界 卻說其不圓滿應該說連 "見法" 都沒有達到 卻講的大言不慚
作者: ykkdc (ykk)   2016-04-13 18:41:00
你修你的阿羅漢,他走他的菩薩道,其實誰又到了什麼什麼境界,誰又達到什麼什麼「見法」你又知道了?所學的佛法是照妖鏡,照見「自己」的煩惱才是,訓人「大言不慚」自己又是如何?一切一切都是我執在做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