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yogi 版友的念處禪修心得分享,內容相當充實。
底下是閱讀心得分享之整理,若超出您所言,或可提醒在下。
※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首先要釐清一點是:所謂的因緣觀、觀緣起法到底實際的操作方式是怎麼樣子的?
: 如果是就當下最提倡觀緣起的隨佛「中道禪法」來說的話,我已經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批判
: 過這套方法的嚴重問題:
: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3886481.A.7F9.html
上述內容,在下因為不知道隨佛是誰,更不知中道禪法內容為何,故就只瀏覽過去了。
但有空會閱讀您附上的文章連結,目前還抽不出時間瞭解一番。
: 首先要認知到的一點是,佛法中所說的智慧有不同的層次,真正佛陀所發現的智慧是
: 毗婆舍那智以及從毗婆舍那智所生起的道智果智。如果不走四禪八定的路線,要生起
: 毗婆舍那智的唯一方式就是觀照當下的身心五蘊,並且這種觀照不應該帶有任何的批
: 判 思考 分析 期望。因為只有觀照當下的目標才能夠清楚了知這些目標的生滅與無常
: 苦無我,而任何對於過去、未來的名色的「觀照」其實都是在使用想蘊在觀照概念法。
: 這些概念法是不會有生滅也不會有無常苦無我等相的,即便有,那也是想像出來的現象,
: 而不可能引生真正的智慧。
上述內容,因這些概念法是蘊生法,必有無常變異。不過這不是目前的重點。
很認同觀照觀照當下的身心五蘊,一開始確實不應帶有任何的批判 思考 分析 期望。
如此一來,才能專住於當下內觀。
: 拿觀十二因緣來說,當下名色可知,當下六入可知,愛取有可知,但如何知道過去與未來
: 的生與老死?而所謂的順觀與逆觀十二因緣,在沒有宿命通的條件下,如何知道所觀的過
: 去名色六入是諦觀還是概念?
上述內容,
所觀必定是概念,即使有透視眼,或放大到極細微,緣蘊則是難以直觀到色究竟。
: 拿原文說的房貸來講好了,這整件推論都不脫概念法:繳房貸是概念,繳不出來也是概念
: ,真正的五蘊究竟法只有:當下難過的心、不願認真工作的心、奮發的心..etc.
: 如果只是在對概念做思索,那麼佛陀就算不發現佛法,這個世界一樣可以有人這樣思考。
: 但是佛陀發現的不是如此膚淺的道理而已,佛陀告訴我們心是難以調伏的,但是佛陀指出
: 了明確的調伏方法:透過定學將散亂的心集中,透過慧學了知心的無常苦無我,而將煩惱
: 拔除。
上述內容,同意心是難以調伏的。
透過定學將散亂的心集中,透過慧學了知心的無常苦無我,而將煩惱拔除。
當然,一時拔不除,定學能協助暫時壓下,禪修確實是要修習的。
: 對應到念處修行,其實整個念處修行強調的就是透過對當下名色的如實觀照(不帶分析思
: 考判斷,而只是了知目標),逐步地在毗婆舍那智上面開展:
: 第一觀智了知名法與色法的差別,同時這時候觀照已經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捕捉到一些粗的
: 心,這多半是很粗的煩惱:難過、生氣、沮喪etc..
: 當禪修者能夠在這些煩惱生起的當下捕捉到這些目標,這些煩惱自然不會有茁壯的機會。
: 第二觀智了解名法色法間互為因果的關係,也會讓自己開始清楚知道如是因產生如是果,
: 從不可意所緣產生了煩惱的心,又從煩惱的心障礙了自己的思維與行動,並且造成後面的
: 不可意所緣。
上述內容,是內觀的重要心得,在下感謝分享。
修習後,比較不會去執著此色身是我,又能觀心,很實用。
: 這些都清楚了知,自然就會在生活中各方面好好照顧自己,減少煩惱的惡因。
: 這些都是修念處禪修的禪修者在最初階段就能體驗到的利益:雖然不去判斷心中生起的目
: 標是善或是不善,但是因為正念是純善法,自然就讓不善心減少了;雖然不去思維概念上
: 的前因後果,但是因為在當下的名色互為因果都能清楚知道,自然就會減少造做不善因
: 而多做善因。
上述內容,非常同意,禪修是大小乘都要修習的。
大乘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小乘無常觀,沒禪定很難證。
整理摘要心得如下:
1. 分享的內容是似乎是內觀禪修,而不是四念處禪。(一樣實用)
2. 禪修比較需要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