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錫)
其中卷,明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略言:
《悲華經》言,密蘇王子,發心已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步步念念之間),常念諸
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即阿閦佛是。吾謂經行廣陌(空曠小路),徒步幽林,固當如密
蘇之見,即鳴珂(馬勒上的飾物發出聲音,意指騎乘裝飾華麗的馬匹)入仗(行進儀仗之中)
,動佩(身上美玉擺動)朝天(朝見天子),(或者是)肅肅(威嚴)羽儀(旌旄),駸駸(音親,
馬跑很快)車馬,又安得不用心於步步間(每一步之間)哉?
夫含齒戴髮(口有齒,頭長髮,意指人類),死生交際,未有無出入息(呼吸)者。世人
多以寶玉木患等為數珠,吾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何須
) 懼一息不還,即屬後世者哉?余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之。
必於夢中,得見彼佛。如鑽燧(鑽木取火)煙飛,火之前相,夢之不已,三昧成焉。面覩玉
毫(佛之白毫),親蒙授記,萬無一失也。
問:「然則但能繼想(念念想佛),無取高聲(念佛)乎?」
答:「辟散(音闢,排除散亂妄念)之要(關鍵),要存乎聲。聲之不厲(奮猛),心竊
(暗自)無定。有五義焉(這裡面有五種好處)。
拔茅連茹(茅根相連,一拔一串,形容佛號聲聲相連),乘策其後(騎馬在後面鞭策,
形容佛號一句追一句,非常精進),畢命(終身)一對(就用這一個方法),(必能)長謝(辭)
百憂(輪迴煩惱),一也。
聲光所及(念佛聲所及之處亦有佛光注照),萬禍冰消,功德叢林,(如)千山松茂(功德
有如千山萬嶺全是滿滿的松樹那麼多),二也。
金容(阿彌陀佛圓滿的面容)熒煌(閃耀輝煌)以散彩(散發光彩),寶華淅而雨空(極樂世
界天雨妙花),若指諸掌(能輕易見到),皆聲致焉(都是因為念佛所致),三也。
如牽木石(譬如搬大石頭大木頭,比喻我們的心),重而不前,(若能)洪音發號(大聲念
佛),飄然輕舉(就容易克服心的懈怠昏沈),四也。
與魔軍戰,旗鼓相望,用聲律(號角)於戎軒(戰車)(意指用念佛聲指揮振奮自己),以
定(堅定的念佛聲)破於強敵,五也。
喧靜兩全(默唸或出聲皆宜),止觀雙運(念佛即是修止修觀),叶(符合)夫佛意,不亦
可乎(不是很好嗎)?《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然則佛聲(念佛聲)遠震,開善(啟發善行善根)萌芽,猶春雷之動百草,安得輕誣
(輕視)哉?
(待續)
==
重點:
(1)任何時間地點,都應該念念有佛、念佛。
(2)「世人多以寶玉木患等為數珠,吾以出入息為念珠焉」
念佛在呼吸之間,時時刻刻不忘記,必定能見佛、蒙佛受記。
(3)念佛的五種好處:念佛能脫離輪迴、念佛有大功德、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念佛能
克服昏沈懈怠、念佛能戰勝煩惱!
(4)念佛是微妙法門,念佛就是修止觀,並且能啟發諸善,確合佛意,不可輕視。
五義的第一第二,慧律法師有比較複雜深奧的翻法,
我是翻得比較簡單淺要。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