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180【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22 15:50:23
太上感應篇180【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2000/3/2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
名:19-012-0180
  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九節:
  【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上一次跟諸位談到輕慢祖先。現在人,因為沒有人教了,也沒有人講,把這樁事情疏
忽了。在中國文化裡面說來,這是大不孝,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知道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祖先到底有沒有?學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國佛家跟道家對於這樁事情相信,真有!印度
一些宗教家,他們都修定,在定中能夠與六道交通,與六道往來。我們在近代看到章太炎
先生一些事蹟,他的女婿朱鏡宙老居士跟我很熟,我初學佛的時候,他對我的幫助非常多
。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大概是七十歲,把我當小朋友看待,非常愛護。他給我講章太
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一般講判官,就像現在這個世間的祕書長
一樣,地位很高,用現在的話,就是東嶽大帝的祕書長。他在陰間裡面還見到隋唐時候的
人,他是個讀書人,古人的文章讀得多。他說韓愈、柳宗元他都見過面,現在還在鬼道,
鬼的壽命長,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章太炎給我們證實了。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個
月,他們的壽命一般來說大概是一千歲,以他們那個地方來計算。所以隋唐一千多年死的
那個人在鬼道裡頭,居然現在還在,章太炎先生見到了。
  我們要想見難不難?不難,跟鬼道往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好好的修行,把妄念
放下,少許一點清淨心,這個頻道就打開了,你也就可以跟鬼往來了。我過去有個老同學
,也是老同參,明演法師,往年他在桃園大溪,住在那個地方跟屈上師學密,大概十個月
的時間,他修行非常認真,十個月的時間他跟鬼就往來了。他告訴我,當然決定不是假話
,這個人是很誠實、很好的人。他說晚上黃昏的時候,下午五、六點鐘街上就有鬼出現了
,很少,那是什麼?那是他們的早晨。他說到晚上十點鐘之後,滿街都是鬼,人鬼雜居。
所以跟鬼道打交道,不要什麼上乘功夫,稍稍有一點功夫就見到了。他說真有,不是假有

  子孫不孝,這一些先靈他們心裡非常不舒服,非常難過。如果是大逆不道,我想這一
些祖先對這些後世的兒孫,一定也有懲罰的措施。所以中國古代對於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
個、第一條,你們讀《儀禮》、讀《禮記》,第一篇就是祭禮,祭禮也稱為吉禮,吉祥的
吉,這是孝道,這是人倫的根本。如果人對於祖先都忘掉了,用輕慢之心,這個社會就有
了問題,而且會有嚴重的問題。今天大家只知道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不知道它怎麼來的
,兒女為什麼不聽父母的,學生為什麼不聽老師的,這個根就是「輕慢先靈」。
  第二句『違逆上命』,就是現代的話講不服從領導。在社會上,被領導不服從領導,
兒女不服從父母,學生不服從師長,員工不服從老闆,這個社會像什麼社會?古人講:「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從哪來的?就從這個地方來的。為什麼下不能服從上?中國諺語所
謂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居上位有上位之道,你能夠明其道、行其德,哪有在下不服
從的道理?這是所謂「以德服人」。可是現在道沒有人講,德也沒有人行了,天下大亂。
我們要知道今天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在哪裡?實在講是「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
國」,今天是處於這麼一個時代。上能夠行其道,下必定能夠敬之以禮。可是今天明道行
義也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真正通達的人,要有非常的耐心。整個社會群眾,沒有受
過聖賢的教誨,學佛的人雖然多,只知道念經,只知道祈福,對於經論的大道也不明瞭。
面對當前的社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這個誘惑的力量比起過去增加千百倍都不
止。什麼人能夠不受誘惑?太少太少了!大家在今天所看到最佳的榜樣,許哲居士不受誘
惑,但是今天社會像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古時候這種人比例佔多數,十個人當中就會有
一、兩個,所以天下太平,國家大治。
  佛在經論裡面常常勸導四眾同學,「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不受五欲六塵的誘
惑,不受名聞利養的誘惑,這個心就是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才能永脫
輪迴。這個世間不能住,許多親近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多麼想隱居,多麼想早一天往生淨
土,我不願意在這個世間多留一天。為什麼還不走?看到還有一些真有心想學的人,我們
不能不幫助他,所以在這個世間住一天,不能不認真工作一天。台南開心法師、韓館長希
望我把《華嚴經》講圓滿,開心法師給我講了十幾遍,我很感動。我希望在此地年輕的法
師,努力學習,講經的技術不難學,最重要的是德行,沒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首先我們
要有能力辨別利害、辨別善惡、辨別邪正、辨別是非,你要有這個能力,你才能自度,你
才能幫助別人。實在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諸位能夠盡形壽,受持《阿彌陀經》、《感應篇
》這兩樣東西就夠了,佛家講的持戒念佛,這就夠了。並不是每天把這兩本書念個幾遍,
那個沒有用處,要明其義,這裡頭講的一些道理、方法、境界要明瞭,要行其道。把佛陀
的教誨,《感應篇》這一千七百多個字,字字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要把它做到。
  我們待人以誠,人家待我們虛偽;我們所作所為真實利益眾生,眾生對我們懷疑,對
我們沒有信心,我們還是要認真的去做,絕不因為外境所動,這就叫禪定。一切境界清清
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定慧等學。這一生度不了眾生,也給眾生阿賴耶識裡面種下
金剛種子,這一生他的緣沒有成熟,他的業障習氣太重。我們同學當中,我看得很清楚,
他們聽我講經聽多了,有一些聰明人,我講到前面,下面要講些什麼話,他都知道,毛病
習氣就是改不掉。這是什麼原因?習氣太重,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兩
句話是古人說的。我們學習最好是從年少,但是少年、青年的時代我們都空過了,沒有緣
分接觸正法,中年以後才遇到。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遲了,能讓
我早十年聞法,我今天的成就不止這個樣子。現在我們都已經到中年了,只有所謂的「亡
羊補牢」,自己要珍惜往後這一點的命光,我們還有多少日子?要好好的善於利用,成就
自己的道業,免墮三途。能夠奉行《感應篇》,你就決定不墮三惡道。
  諸位在這個書裡頭,你也能夠很明顯的體察到,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孝親尊師」
的基礎上。而孝親實實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怎麼敢輕慢先靈?不忘老師的教誨,報師恩
!如果你對於修學稍稍功夫得力,從哪裡見?從這個地方見。如果你的心、行為具足這八
個字,「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你不論怎麼用功學習,全都落空了,假的,不是真的。
世法佛法真正學問有一點心得,表現在「孝親尊師」上。諸位細細想想我這句話,細心去
體會,必然的道理。不懂得孝親,不懂得尊師,這是無學之人,讀書也是白讀了,求學白
學了。你要問為什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明理,道理真正明瞭了,哪有不落實的道理?
不落實、不能落實,那是空的。所以世出世間法,理要是真正明白了,決定落實。
  看他學問到什麼樣的層次,最低的水平是「明禮」,古聖先賢的教誨他都能做到,但
是他著相,禮是著相的,禮尚往來。比這個水平高一點的是「行義」,行義是義務,我為
眾生服務,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行義!不要求,我對別人好,不要求別人同樣來對我
,這是行義,比禮高了一層。再往上提升是「行仁」,仁是真正有愛心,真正有恭敬心、
有愛心。再往上提升是「德」,最高的是「行道」。在佛法裡面講能夠行道的是法身大士
,法身大士行道,四聖法界行德,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行德,談不上
道。天人行仁,你看看天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心是「慈悲喜捨」,慈悲是仁,他行
仁。在我們這個人間能夠行到義,行到禮,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民才能過幸福美滿
的生活,我們不能不懂。諸佛菩薩、大聖大賢示現在世間,內裡面行的是大道,外表上示
現的是仁、義、禮。你看看諸佛菩薩的示現,世出世間聖人,是不是這樣為我們表演的?
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就清楚了,通達明瞭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
地。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7-22 17:3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