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止觀:奢摩他–住所緣如何修–正明所緣(26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9-02 08:24:07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pg350L7~pg353L13
: 《修次中編》說三種所緣。謂十二分教,一切皆是隨順、趣向、臨入真如,總攝一切
: 安住其心;
───────────────────────────────────────
■ 釋義──
《修次中篇》說到三種所緣境,第一種即所謂的十二分教,佛宣說教法的不同體裁,
不同的緣起,不同的內容,廣分為八萬四千法蘊,集攝為十二分教,再集攝為九分教,再
集攝為三藏,三藏十二分教的一切佛說,都隨順、趣向、臨入真如,真如就是真諦,真諦
就是空性,原來所有的佛說都是引導眾生證悟空性,以此當所緣境,心安住其上而修定。
「隨順、趣向、臨入真如」,佛經論當中關於證悟空性,特別說三種階段,依前而後
而安立,第三階段特別重要。第一階段為趣向於真實義,是指生起四正見—無常,不淨,
苦性等,去除粗分顛倒心—常、樂、我、淨的執著,稱為隨順於真實義之教。第二階段是
間接抉擇,趣向於真實義,是指經中安立粗分無我義,譬如安立獨立實質我空,宗義中有
講,稱為間接抉擇,不是直接抉擇。第三階段為直接抉擇趣入於真實義,直接引導細分的
無我,細分緣起,細分空性義,此是主要的。一切皆是隨順、趣向、臨入真如正義,一切
佛說都是間接或直接引導眾生去證空性。
《入菩薩行論》第九品第一句話,「一切諸支分,佛為智慧說」。佛所講的一切方便
都為生起智慧而宣說,生起智慧才是佛法的主要意趣。《緣起讚》提到,佛語不管開示多
少,都是針對緣起,緣起由粗細的不同層次,以緣起為正因,去成立空性。一切教法一切
法義,都是為了生起能夠斷盡二障的智慧而說,生起通達證悟空性的智慧才能斷障成佛。
蓮花戒論師在《修次中篇》講了三種所緣。前面是佛陀、薄伽梵的開示,修瑜伽師實
修有四種所緣。講完後,要引印度的大博士蓮花戒論師的開示,他開示說有三種所緣。這
三種所緣是,「謂十二分教,一切皆是隨順、趣向、臨入真如,總攝一切安住其心」,這
是第一種。「或緣蘊等總攝諸法」為第二種,「或於見聞諸佛聖像安住其心」為第三種。
這裡談到了,首先是十二分教,都是隨順,或是趣向,或是臨入真如,以這個方式來
總攝一切而安住其心。十二分教或是三藏十二部,思惟時,若以演繹的方式,內心的思惟
就會演繹開來很多,非常廣大。現在不用這種方式,而用歸納的方式把它收攝起來。怎麼
樣歸納呢?就是寂天菩薩《入行論》第九品講的,「一切此諸分支者,能仁悉為勝慧說」
,這就是歸納的方式。
一切佛說歸納起來,是可以這樣歸結—這些開示都為了抉擇空性而作。用歸納的方式
來思惟佛陀所說的教言,而不是用演繹的方式。一以貫之的方式就是歸納的方式,把它總
結起來。以這個總結作為安止所緣,這是一種安止所緣的方式。
抉擇究竟空性的方式是什麼,後面所談到的,「一切皆是隨順、趣向、臨入真如,總
攝一切安住其心」。首先是隨順於真如,是對空性義,還不能直接進行抉擇,這樣所調伏
眾,為了要引導他進入空性的抉擇的緣故,在引導的段落裡,先開示無常,開示痛苦,開
示業力因果的理論,開示他這些法,讓他能夠隨順,朝向真如的方向走。隨順就是順著這
個方向進行,所以要引導他。
其次,趣向就比前面的無常、苦、業力、因果等深奧,譬如說唯識宗的見地,補特伽
羅無我—講獨立實質有成立的補特伽羅並不存在,這方面的開示,讓他已經「趣向」,趣
向就是還沒有到達,趣向是未來式,是將來要發生,所以還沒有到達,但是已經很靠近了
。前面是順著那個方向去,之後趣向已經很靠近了,但還沒有到達。
再過來「臨入」,就是已經進入了。這時候佛陀會開示如何正式抉擇空性。總結來講
,佛陀的開示,究竟的目標是要去抉擇真如、空性。雖然究竟的目標放在這裡,但是在某
些佛經是「隨順」地講,讓他朝著那個方向去;有些佛經已經「趣向」了,讓他走上去,
快到達了;有些佛經是「臨入」了,已正式抉擇了。
所以,用這三種情況歸納佛經的內容,根本要講的是抉擇空性。了解這點,就知道,
佛陀的三藏十二部,實際上要講的是抉擇空性,以這個方式來貫串。所以對佛陀教法,不
是用演繹分散開來的方式去了解,而是用歸納、一以貫之的方式來思惟。
一般講,對境是歸納的話,內心就不會演繹散開來,對內心的收攝集中有幫助。因此
在觀修安止時,這種可以當做所緣。第一個段落,安止所緣是能詮的教言三藏十二部,三
藏十二分教非常多,現在把這些典籍歸納成為究竟的目標只有一個,以這個方式來思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