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流轉,稱之輪迴。在佛法中認為其所呈現的樣貌或說六道,或言五趣,其中差別是阿修羅是否獨自算一個。輪迴的原因表彰在十二有支中,而以無明為輪迴的驅力。
進一步說,在隨業流轉的生死中有隨重,隨習,隨念的三個原則。在佛典中這三種例子都有,隨重者如提婆達多,隨習者如佛陀對摩訶男的開示,隨念者如末利夫人。
臨終助念,對臨終者而言,最主要照顧的便是隨念往生的這一部分。北傳,包括藏傳,和南傳在中陰這一部份容有不同的見解;南傳不立中有,而立有分心。雖是如此,三傳佛教仍然依據各自的見地而開展出不同的臨終關懷方式。何以故?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雜染的,造過一些善業,也造過一些惡業,凡夫就是如此,正常。記得看過nhk的一部佛教紀錄片,拍到緬甸還是那個南傳國家,家裡有人快死了,一樣請比丘來助念,幫助臨終者維持正念,保持臨終一念的清淨以往生善趣,乃至種下將來解脫的因緣,或是說不會因為死前心力的薄弱與散亂導致失念甚或憶念起曾經所造的惡業而往生惡趣。漢傳就不用說了,藏傳甚至有一整套的中陰救度法。
當然,這些也不僅是要利益臨終者,對生者也有意義。藉著法師的開示以及眼前親友的死亡,對於生者而言是不是能夠對於苦、空、無常、無我有更切身的認識呢?
佛法不是斷滅見,不是死了就一了百了。如果死了就沒了,那學是什麼佛法?修什麼行啊?這完全是順世外道的邪見。
接下來會深一點。
輪迴也不是常見,輪迴即是空、無自性的顯現。一者,六道諸趣本身就不是自性有,若如是,那便無所謂的輪迴:舉例來說,如天是自性有的,那麼人如何能行善而生天?不可能。但站在佛法來說,人能否行善而生天?可以。所以天就是待緣而有,非實有,是無我,是空。二者,就眾生自身而言,也是如此,在身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同樣的顯示了它的無我性。整個輪迴現象、六道諸趣以及補特伽羅自身都是如此,都是非實在的,所以它就不是真實的,是虛妄的,也就是,套句名言:假的!
再進一步說,因為生死輪迴本質是虛妄的,從而顯示出這樣的可能性:它是否是能夠被超越的呢?也就是解脫涅槃是否可能呢?佛教說:對,若眾生透過這種種方法,可以超越生死輪回,得解脫證涅槃。這裡就是佛法中十二緣起的還滅門,或說是聖道門。
此時,如果我們以檢視十二緣起流轉門的方式,去檢視聖道門的部分,會得到同樣的結論:空、無自性等等。
這是什麼呢?這就是龍樹菩薩在中觀論四諦品中處理的問題,也是般若經在在處處所顯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