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68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15 16:38:40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六十八集)  2000/9/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6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面,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四、柔和質直心。】
  這是八種喜悅心法的第四種,離開瞋恚。由此可知,三毒煩惱對於菩提心的障礙有多
大。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菩提心的體是直心,它的作用是深心跟大悲心
;體、用是一不是二。直心對自己就是好善好德的深心,直心對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
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菩提心,這個「菩提心」,體是至誠心。我們把經
論合起來看,意思就特別明顯。《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就是至誠,真誠到極處;三毒煩
惱是虛妄的,不是真誠。不能夠離開三毒,決定沒有菩提心,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菩
提心不容易發,菩提心一發,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叫發心住。由此可知,菩提心
不發則已,一發就超越十法界。經論裡面都跟我們說,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都沒有發菩提
心,道理在此地。菩提心的標準是見思、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也破了一品,這是菩提心
的功德,菩提心的作用。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離瞋恚才能得到『柔和質直心』。「質直
心」還不是圓滿的直心,跟直心已經接近了,這個關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
  【五、得聖者慈心。】
  這個『慈心』不是六道裡面、天道裡面的慈心。我們知道色界十八層天,除了修上品
十善、四種禪定之外,他還要具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夠生到色界天。這個地方講『
聖者慈心』,超過色界、無色界的凡夫天人;此地所講的「聖者」,最低的水平也是四聖
法界,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的慈悲心。從這些經文,我們能夠體會到,三毒煩惱是修行
成就最嚴重的障礙,它的果報:瞋恚是在地獄,貪欲是在餓鬼,末後這個邪見是在畜生,
這是三惡道主要的業因。我們要遠離三惡道,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聖道,十惡不能不離,
十善不能不修。
  修道人所以沒有辦法斷十惡、修十善,原因雖然多,總不外迷於世間的五欲六塵;迷
得太深,迷得太重,深深的執著不能放下,原因在此地。無論做什麼事情、做一點點好事
,一定要居功;這不但是遭人的嫉妒,跟人結冤仇,損自己的性德。損性德是什麼?障礙
自性的智慧德能。佛家講德相,比德能的範圍還要廣,我們對這個道理沒有能夠透徹理解
,不但是功德不能保全,實在講功德不能成就,造成修學菩提道上最嚴重的障礙。我們現
在算是知道了。是不是真的知道?沒有;充其量只可以說現在我們聽說了,並不能真信。
如果聽說就真信,他就回頭了。換句話說,一定離貪瞋痴,這才是真信;如果不離十惡,
只可以說聽說,聽佛菩薩有這麼一個說法,還不能完全相信。大經大論都說:「信為道元
功德母。」信心的建立很不容易,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是佛教徒,我們信佛;我們出家了,
我們受了大戒,信佛了。不見得。
  我曾經在講席裡頭也向大家報告過幾次。我在台灣出家兩年之後才受戒,受了戒之後
回到台中去看李老師;這是一般普通的禮節,謝老師。老師看到我遠遠的來了,就跟我招
手,大聲的叫道:「你要信佛!」叫了好幾聲。我走到面前,我也愣住了。然後他跟我解
釋:「不要以為出家受了戒,你就信佛了。有許許多多的老和尚,到八十、九十歲,到死
都還不信。為什麼不信?沒有做到。信,哪有做不到的?信,決定做得到;沒有做到,就
證明你不信。只能說你聽說而已。」我這才恍然大悟。
  佛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往往是粗心大意看過了:「這
個好像很平常的,老生常談,三歲小孩都知道。這有什麼希奇?」不知道成功、失敗的關
鍵就在其中。淨宗修學求願往生,頭一個條件是信;淨土的三個條件叫「三資糧」,大家
都很熟悉,信、願、行。信沒有,願、行都是假的。好比三層大樓一樣,信是第一層,願
是第二層,行是第三層。一層沒有,哪來的二層、三層?今天我們讀到這一段經文,使我
們感慨很深。回過頭來想想自己,信了沒有?果然相信,決定依教奉行。不必人勸,不必
人勉勵,依教奉行是自然而然的。大乘經上常說「法爾如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權
教菩薩、聲聞、緣覺,有沒有人勸勉他?他們這些人不需要人勸勉,都是自動的去修行。
  大乘法跟小乘法確實不一樣,大乘法是智慧做指導,所以從初發心就跟小乘聖者不同
。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在果位上比不上小乘阿羅漢,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位上諸位都
清楚,在斷惑只等於小乘須陀洹,只是破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思惑一品還沒破,圓教
初信位的菩薩;但是,他的智慧、他領悟的能力超過阿羅漢。佛講大乘甚深的教義,阿羅
漢聽不懂,初信位的菩薩聽得懂,這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這一種人所知障輕、煩惱障重
,所以在斷煩惱這方面比不上阿羅漢,智慧方面超越阿羅漢。圓教菩薩,十信位裡頭發的
是相似菩提心,不是真實的;但是非常可貴,他不斷的在精進,到初住位這菩提心才真正
現前,「三心圓發」。這個「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圓滿的發出來了,自
利利他,一直到無上道,所以他們得的是聖者的大慈大悲。
  【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
  四、五、六三句,實際上都是講的菩提心;第四句講的直心,第五句講的深心,第六
句講的大悲心。慈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利益』眾生、『安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到平
安。『常作』,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從來不中斷。覺悟的人,他在這個
世間,已經轉業力為願力,也就是佛家常講的「乘願再來」,這就是再來人。這個念頭轉
不過來,人的一生決定受業力主宰,就是一般人講的命運,人逃不出命運。一生當中,你
的作為、你的果報都是命中注定的。
  諸位要是深讀《了凡四訓》,你就明白了,確確實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個
人命運是注定的,你家庭的家運也是注定的,國家的國運還是注定的;整個世界有世運,
依舊是注定的。誰注定的?絕對不是上帝,絕對不是閻羅王,也不是佛菩薩,業力注定的
。個人是自己別業注定的,家庭到世界是大家共業注定。一個家庭的家運是你一家人的共
業注定的,國的國運是你一國人的共業注定的,這個世界有世運,是世界上這一些人共業
注定的,非常有道理。尤其佛在這個經一開端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在
造業;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
  一切眾生所造的業,善惡混雜。在古時候,一般都能接受聖賢人的教誨,因此起心動
念、一切造作,善比較多、惡比較少,果報很殊勝。現代的社會,我們仔細去觀察,一切
眾生所造的,惡業多、善業少。這些年來,一切眾生造的惡業大幅度在增長。善念,不要
說善行了,善的念頭逐漸逐漸都淡薄了,這個很可怕,這不是好現象。所以,覺悟的人一
定要發菩提心。真正菩提心發不出來,最低限度,相似的菩提心要具足;此地講的「柔和
質直心」、「得聖者慈心」、「常作利益安眾生心」,至少這三種心我們要有。時時刻刻
記住,尤其第六句,就是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我們看看現在社會大眾,他的病在哪
裡?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之,給他做啟示,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就對了。所以斷
惡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15 16:55:00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11-16 12:5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