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明心見性是否如同得知螢幕本體?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6-12-12 02:04:07
※ 引述《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之銘言:
: 各位前輩您好!
: 古代沒有螢幕這種東西,
: 常常用明鏡來比喻…
: 今日科技發展出螢幕這樣的物品,
: 螢幕啟用可以現全彩,
: 各種複雜影像隨時演變,
: 呈現各種生命故事;
: 也可現全黑(虛空相)、全白(光明相),
: 從諸相得知有個螢幕體能生萬相。
: 那明心見性是不是很像認知有個螢幕存在呢?
: 認知這個後能幹嘛?
: 懇請解惑!
明鏡的寓意和螢幕有所不同,
觀鏡是自照,
而螢幕是造影,
明心見性是觀照自己以及自己對萬物,覷破妄想而能了知本來面目。
螢幕則是造作各種影像,而沒有真實,投射出來的影像,只有眼耳根的迷惑,而沒有實體更沒
有實義。
而觀察到心能造萬相但心亦虛幻不實,影像要放下,螢幕也要放下,然後才能見性。
這也就是菩提本無樹的寓意。
至於之後能幹嘛?? 阿還要幹嘛??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6-12-12 05:36:00
謝謝前輩答覆,這最接近我期待的解答如果說不是螢幕,而是虛擬實境而身在其中,是否更接近?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6-12-12 07:52:00
樓上:不是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2 09:53:00
"最接近我期待的解答" 顯然你已經有了期待的解答了嘛 那樣還能接受其他不符合期待的回覆嗎? XD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6-12-12 13:02:00
XD 也不是有定見啦!就是拋磚引玉求善知識,這篇比較對題。
作者: watanmila (watanmila)   2016-12-12 14:25:00
口頭禪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2 14:44:00
是否對題其實也只是你自己的成見吧。比如前面hvariable提出應修四念處,而你沒看出這與你提問的關聯。你的提問在佛法中屬於慧學的領域,而特別是"明心見性"這種層次的智慧,根本是不可能透過聞與思來達到的,而是必須透過對於當下身心如實觀照的實修,也就是四念處的修行,才可能達到。至於你說達到了這樣的智慧能做什麼?其實佛法中談的智慧,與煩惱(貪愛 邪見 無明)的減少是同樣的意義,基本上也就是hv文中所談的四念處能夠帶來的那幾種利益。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12-12 22:15:00
修行四念處確實可得好處,但跟明心見性是兩碼事,如禪宗又不修四念處,又怎能明心見性,一行俱一切行,是不存任何立跟破對境之中,也不屬四念中的境界用四念處是以聲聞見解在解釋大乘佛法,是不通的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3 00:20:00
佛陀在菩提樹下就是修四念處成道的。還有說四念處只是聲聞法喔?科科。如果不從四念處下手觀心,不知道心如何生如何滅,要如何能夠明心呢?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12-13 01:34:00
修四念處是能證道沒錯,但是是屬阿羅漢聖道,不是大乘圓滿佛道心的生滅?達摩祖師說將心拿出我替你安?如如不動的心又怎會有生滅的現象,你所觀的又是什麼?大乘也有四念處,然而明心見性是禪宗的詞,但禪宗是不修四念處,而是不囉嗦的不拜懺,不唸佛,直接處理問題核心,證悟後起修,當然聲聞乘認為佛是四果大阿羅漢,但大乘認為二者天差地別,明心見性並不存在阿羅漢經驗中,因為已明心見性是不可能取阿羅漢道再取涅槃,因當下即是涅槃,而佛性是不可能證得,有可證佛,就必有可破的佛。再者,就如同你自己之前所言道理 聲聞乘是你懂,但大乘不是你懂,就不要拿聲聞乘知識經驗來解釋大乘名相,本質路的走法就不相同。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6-12-13 04:52:00
在下比較認同happytiger大的看法禪宗直指人心沒在四念處著手四念處當然是善法,這不用說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3 07:47:00
佛陀在菩提樹下觀的十二因緣,都是四念處的目標啊。所以說你有了既定的成見了,這樣還來問什麼意思的呢?談明心見性,卻認為可以用自己的思考而不用觀心念處,這也是滿妙的。
作者: AJones (我要變狼人........吼)   2016-12-13 11:10:00
某y知不知道十二因緣觀成就了也只是辟支佛你可以想一想那佛跟辟支佛到底差別在哪裡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3 12:32:00
佛陀在菩提樹下也觀十二因緣 原來世尊只是辟支佛吼 科科 真的一堆腦補很會。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01.htm長阿含經就說了佛陀觀十二因緣而證佛果的過程。所謂的十二因緣,其實就是四念處觀照的所緣。佛陀因為先從四禪八定生起宿命通,可以觀照不在當下的死與生,而對一般人來說,觀照當下的六入 觸 識 受等等開始,這就是四念處,然後在四念處的第二觀智見到諸法間的因果緣生關係,就開始對十二因緣能夠諦觀,由此以後,依每個人各自的種姓、發願,領向不同的解脫道路。但是要成佛也好阿羅漢也好,都一樣要從四念處入手。不修四念處,將不知身 不知心,那要談什麼明心見性?談什麼過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
作者: AJones (我要變狼人........吼)   2016-12-13 22:48:00
哀 就問你到底知不知道佛跟辟支佛的差別在哪裡 你不正面回應就算了 重點是我有說佛跟辟支佛一樣嗎?一直腦補的是你吧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4 07:29:00
我都提出經文佐證了,你不信佛經就算了,還怪到別人頭上,真是夠囉。辟支佛在無佛法之世獨自發現四聖諦,於道諦中實修四念處徹知因緣法與無常苦無我,證苦滅,與佛陀的修學歷程很像,不過辟支佛無法向任何人講四聖諦幫助別人解脫罷了。不過無論是佛或辟支佛或聲聞阿羅漢,都一樣要修四念處,從四念處來實修道諦,徹知因緣 無常 苦 無我,並最後證苦滅。既然是佛辟支佛 聲聞阿羅漢共同的道路,就與什麼大小乘無關,無法接受這樣說法的人,是自己信根的問題,這樣不論要修菩薩道或解脫道都很難成。
作者: AJones (我要變狼人........吼)   2016-12-14 07:45:00
所以繞了半天 你還是不知道兩者差別在哪裡嘛既然連兩者差別都一直講不出來 就別一直說與大小乘無關了就直接送你吧 佛菩薩才是有明心的 聲聞緣覺都是沒有的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4 10:06:00
噗,不信佛經所言,自己也舉不出佐證,然後一廂情願覺得自己想像的才是對的,別人舉經典佐證都是錯的,這樣的作法不要說明心,根本就是愚癡的盲信。hv大的文章鼓勵大家要明心不能只靠聞與思,更應該從實修下手。也許他沒料到很多人連讀經階段的聞與思都有困難吧。加油吧。
作者: AJones (我要變狼人........吼)   2016-12-14 10:14:00
所以你到底要不要回答我的問題 逃避的人一直是你我從頭到尾沒說你說的東西是錯的是你自己一直在自吹自擂 藉由打壓別人來凸顯自己真的要你回答關鍵所在 你又一直顧左右而言他一直假借引經據典 其實就是書沒讀通不過說真的 這一串回文若引起你不悅 我道歉先我後來才知道你在這也是一號人物 我真是自找麻煩 抱歉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4 10:28:00
前面提的長阿含經看一下,跟你講的出入很大呦。你不讀經,就一直覺得自己講的才是對的,要辯也提不出佐證,這是國中生的辯證方式,這樣不行喇XD每個板友都是一號人物啊XD 重點是要對自己的發言負責,有說錯也沒什麼,大家都說錯過,但是被指正還堅持對方講錯,這就是另一回事了。重點是:聞與思之後,實修戒定慧,透過實修四念處諦觀四聖諦十二因緣完成慧學修學,這是不管想成就佛果或阿羅漢果都必需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