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26 09:18:45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2.8 入大乘道的基礎修捨無量心
這樣想了之後,在進入大乘道之前,還必須先做一件事情,就如種農作物之前,必須
先把田地犁平,才能播種,跟這種情況是類似的,也就是為了進入大乘道(甚深的大乘道
),心態也必須要有所調整,就是把往昔到現在,一直對於親友貪愛,對於怨敵瞋恚的心
態要調整,這種心態調整之後,才有辦法進入甚深的大乘道。
就如播種之前,要先把田地犁平。因此在進入大乘道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修捨無
量心,也就是對於我們過去一直貪愛(親友),或者一直起瞋(跟我們意見不合之人或是
怨敵)的這種心態要把它去除。
首先停止對於受苦逼迫的的眾生們,以貪、瞋區分親疏的情況之後,如那些道次第論
著當中所說的一般,長期地觀修捨無量心。
以比較現實的情況來講,譬如對於自己的父母、親友的貪愛要降低,對於怨敵的瞋恚
也要降低,對於非親非友這些中庸或如路人漠不關心的心態也要降低,也就是對於有情要
一視同仁,這就是觀修無量捨。
觀修捨無量心,等於是進入大乘道的基礎。就像農作物播種之前,要先把土地犁平、
犁勻一樣,這些內容在道次第的論裡已經說得很詳細了,簡單說明就是我們平常對於我們
非常貪愛的父母、親友等,要去思惟:
雖然這一世他是我的親友、父母,但是過去生他也當過我的敵人,而且來世他們也有
可能變成我的敵人。所以沒有理由對於這一世的父母、親友那麼貪愛、貪著。
同樣的,此世的怨敵,雖然我們這一世把他看成敵人,對他起瞋甚至對他很不滿意,
但是要去想此世的怨敵,在前世也當過我們的父母,當過我們的親友,來世也有可能會當
我們的父母、親友。所以沒有必要對現世的怨敵起強烈的瞋;
對於那些中庸之人、路人的漠不關心也不應該,這種態度也應該捨棄,因為他們過去
生也當過父母也當過敵人,來世也會當父母、敵人。總之,不論是這一世的怨敵、親友、
路人,從過、現、未三時的角度來看,都一樣,都當過父母、敵人,所以沒有理由對這一
世的親友、怨敵、路人等起貪瞋或漠不關心等心態。
「大乘種性覺醒者」還不是大乘的補特伽羅,還沒有進入大乘道。要進入大乘道,他
還差二個階段,即增上意樂與菩提心,這二者都還沒有達到,但是他已經是上士或大乘種
性覺醒者,只是還不是大乘的行者。
而他先前(即大悲心生起之前及下士道次第之後)那些修行次第,則是與中士共通之
道(即共中士道次第)。然後前述的慈心(七因果教授的第四階段的悅意慈)與悲心(第
五階段的大悲心)二者大力增長之後,「慈心」簡單來講就是一切有情如果具有安樂有何
不可?願他們具有安樂這樣的想法。「大悲心」就是如果一切有情遠離苦及苦因該有多好
!願他們遠離苦及苦因,慈心、悲心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增上意樂其實分二個部分,一是慈心的增上意樂,一是悲心的增上意樂。
如果是慈心的增上意樂,(要)比剛才慈心的程度更進一步、更提升,也就是願我自
己成辦一切有情的安樂與樂因,而且從現在開始成辦,這是慈心的增上意樂,比剛才慈心
的力量更強。如果是悲心的增上意樂,就是願我自己成辦一切有情遠離苦及苦因這件事情
,而且從現在開始成辦,這是悲心的增上意樂。也就是增上意樂要分二部分,一者是慈心
的增上意樂,一者是悲心的增上意樂。
可以說增上意樂的本質其實還是慈心、悲心,只不過是把原先的慈心、悲心提升為慈
心的增上意樂與悲心的增上意樂。把如果一切有情具有安樂該有多好這樣的想法(慈心)
,提升為自己從現在開始就去給予一切有情安樂。悲心與悲心的增上意樂,就是從原先的
悲心,即如果一切有情遠離痛苦該有多好,提升為從現在開始我要去成辦讓一切有情遠離
痛苦的這種悲心的增上意樂。所以增上意樂的本質來講還是慈心與悲心,只不過它的力量
比原來的慈心、悲心更增長。
即使生起慈心的增上意樂與悲心的增上意樂,增上意樂主要是立下一種誓言(誓願)
,亦即對於一切有情給予安樂與去除痛苦由自己擔負去成辦。不要說一切有情痛苦的去除
與安樂的獲得無法達成,連自己的痛苦都無法去除,自己的安樂也都還無法證得,更不要
說這樣,目前自己連大乘道都還沒有進入,當然更不用說自己的離苦得樂能成辦,有情的
離苦得樂更不可能完成。所以只立誓還不夠,就如一個人答應人家要做什麼,但是答應以
後卻達不到,等於是口說無憑,或是立下誓言但是做不到。
所以這樣的行者他會進一步的觀察,誰才有這樣的能力,能夠真的利益一切有情,此
時他去觀察菩薩沒有這個能力,聲聞阿羅漢沒有這個能力、獨覺阿羅漢也沒有這個能力,
想來想去就只有佛才能夠真正的達到對一切有情拔苦與樂,這時候這位行者才會真的生起
為利眾生願成佛這種強烈的希求。
一旦心續當中產生一個強烈、毫無造作的「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須證得珍貴的無
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的想法時,就是「具備定義的大乘發心」在心續中產生了,因此這位
補特伽羅已進入了大乘道。
菩提心就是為利益一切有情自己必須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果位的誓言,這種誓言分為造
作與非造作,造作的誓言必須刻意才有辦法產生,雖然從所緣與行相來講,是跟無造作的
菩提心類似,但因為它必須刻意才有辦法產生,所以不算真正具備定義的菩提心。無造作
的菩提心是自然而然產生,不需要刻意去造作,自然而然就會發起這樣的想法與誓言。
如上的那些上士,為了利他而希求圓滿菩提,並以「大悲心與菩提心等」作為主要的
修行,這裡還可以加一段話,而且大部分的上士主要的修行除了大悲心與菩提心,之外還
會結合「空性慧」作為主要的修行,而以「實執及其習氣」作為主要的所斷。
到此為止,已經說明了有關心的體性,心的善惡的情況,調伏內心而進入地道的情況
,以上的內容都含攝在其中。
如上那樣辨認了命名為「心」或「認知」等等的基礎之後,這段話是在說明認識心或
認知的體性之後,該心進入種種善、惡行為的情況,以及由此開展之後,下、中、上三士
之道在心續中產生的情況,然後由此於心續中產生三乘地道之證悟的情況等,已經簡要地
說明完畢。現在要正式進入「地道建立」的解說。
3.0 地道建立 正講 (....待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09-27 12:38:00
隨喜
作者: newnewer (努力到不會後悔的程度!)   2017-10-03 11:03:00
感謝分享 南無觀世音菩薩~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