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05 16:46:38法身善逝佛子伴,
及諸應敬我悉禮;
今當依教略宣說,
佛子律儀趨行方。
此論未宣昔所無,
詩韻吾亦不善巧;
是故未敢言利他,
為修自心撰此論。
循此修習善法故,
吾信亦得暫增長;
善緣等我諸學人,
若得見此容獲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暇滿人身極難得,
既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
後世怎得此圓滿?
猶於烏雲暗夜中,
剎那閃電極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
世人暫萌修福意。
以是善行恆微弱,
罪惡力大極難堪,
捨此圓滿菩提心,
何有餘善能勝彼?
佛於多劫深思惟,
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
順利能獲最勝樂。
欲滅三有百般苦,
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
恆常莫捨菩提心。
生死獄繫苦有情,
若生真實菩提心,
即刻得名諸佛子,
世間人天應禮敬。
猶如最勝冶金料,
垢身得此將轉成,
無價之寶佛陀身;
故應堅持菩提心。
眾生導師以慧觀,
徹見彼心極珍貴;
諸欲出離三界者,
宜善堅持菩提心。
其餘善行如芭蕉,
果實生已終枯槁;
菩提心樹恆生果,
非僅不盡反增茂。
如人雖犯極重罪,
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脫者,
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劫末火,
剎那能毀諸重罪。
智者彌勒諭善財:
覺心利益無限量。
略攝菩提心,當知有二種;
願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如人盡了知,欲行正行別;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別。
願心於生死,雖生廣大果,
猶不如行心,相續增福德。
何時為度盡,無邊眾有情,
立志不退轉,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
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為信小乘者,妙臂問經中,
如來自說故;其益極應理。
若僅思療癒,有情諸頭疾,
具此饒益心,獲福無窮盡。
況欲除有情 無量不安樂,
乃至欲成就,有情無量德。
是父抑或母,誰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彼等為自利,尚且未夢及,
況為他有情,生此饒益心?
他人為自利,尚且未能發;
生此珍貴心,稀有誠空前!
珍貴菩提心,眾生安樂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
何況勤精進 利樂諸有情。
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
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於諸乏樂者、多苦諸眾生,
足以眾安樂,斷彼一切苦,
更復盡其癡,寧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豈有如此福?
若人酬恩施,尚且應稱讚;
何況未受託 菩薩自樂為。
偶備微劣食,嗟施少眾生,
令得半日飽,人敬為善士。
何況恆施與,無邊有情眾,
善逝無上樂,滿彼一切願。
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
佛言彼墮獄,久如心數劫。
若人生淨信,得果較前增;
佛子雖逢難,善增罪不生。
何人生此心,我禮彼人身。
誰令怨敵樂,歸敬彼樂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