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06 00:51:01
T02n0099_037 雜阿含經 第37卷
(一○五四)
[0275a08] 如是我聞:
[0275a08]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275a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不善男子、善男子。
諦聽,善思,今當為汝說。
云何為不善男子?謂殺生者,乃至邪見者,是名不善男子。
^^^^^^^^^^^^^^^^^^^ ^^^^^^^^^^^^^^^^^^^^^^^^^
云何善男子?謂不殺生,乃至正見,是名善男子。」
^^^^^^^^^^^^^^^^^^^^^^^^^^^^^^^^^^^^^^
[0275a12]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標題: Re: [討論]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 時間: Thu Oct 5 18:39:10 2017
:
: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銘言:
: : 所以所謂的解脫是指業及煩惱的寂滅?是這樣嗎?行者尋求解脫就等同尋求業及煩惱的寂滅嗎?業、煩惱又如何寂滅?
:
: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1
: 雜阿含經(一一二五)
:
: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須陀洹道分,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對佛弟子來說要想了解佛法重要的必要條件是親近善男子、聽正法,
: 如果只是自修佛教經典卻不親近善男子、聽正法這是錯誤的修行方法。
: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00_005
: 別譯雜阿含經(一〇二)
:
: 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坐思惟,而作是
: 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
: 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
: 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
: 、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
: 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
: 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
:
: 只有修四念處才能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
: 不修四念處就沒辦法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
: 因此佛弟子必須親近善男子、聽正法、依照善男子教導的正法修四念處
: 才能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
:
: 以下是台灣修四念處相關網頁給你參考
:
: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
: http://ebooks.dila.edu.tw/series/WZK/books
: https://www.udaya.dhamma.org/zh-tw/
: https://www.mahasati.org.tw/home/index.php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