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一切分別皆是相執」的想法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28 18:49:59
我們都知道佛法的學習須透過聽聞、思維、修習,也就是在聽聞了導師世尊的教法後,如
理的思維,最後再將所思維的的法義,不斷的讓心接近、熟悉。
修習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的兩種方式「止」、「觀」,止是讓心保持在同一所緣,觀則是不
斷尋伺法義。
當行者以觀來尋伺法義時,即是透過分別心運作以瞭解諸如無常、無我的法義,經常可以
看到的一種種講法是:
「一切分別皆是相執」
「一切分別皆是障礙」
這時候我們必須分清楚在修習時的分別作意,有是「非理作意的實執分別」或「如理作意
的清淨分別」,當以觀修習時必定先透過分別心以比量的方式瞭解法義,最後才會已無分
別的方式現證,如同導師世尊的舉例:當兩個樹枝不斷摩擦時,最後擦出來的火將會燒毀
原先樹枝。
所以「一切分別皆是相執」這樣的講法顯然並不是修習法義時正確而應有的取捨。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0-28 22:40: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0-29 08:31:00
感恩_/\_
作者: johnyuko (...)   2017-10-29 11:26:00
隨喜,感恩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0-29 14:04:00
佛教說的聞思修還有更深的內容,不只聽聞,思維,修習
作者: lovedog0731 (阿優)   2017-11-05 04:10:00
其實學法學到最後,是無法的,既然無法,何來分別?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每個人在出生時便已得道,而是後來的慾望、執著、偏見…等,讓我們的佛性變得微弱,學佛就是要找會自己的心,回到剛出生得道的狀態,再灌入“一切分別皆是相執”的思維,就能夠在人間體悟處處是佛的概念。至於無法,這對你來說還太早。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06 09:16:00
佛教的得道=證得斷障離繫的滅諦,所以人經過子宮出生就證得涅槃的滅諦,還是在子宮內就得道證得涅槃的滅諦?還是在還沒入子宮前的中陰身便已得道證得涅槃的滅諦?(人在子宮內還沒得道?經過子宮產道的擠壓出生,便已斷除無明得道?所以一出生的小嬰兒不是無知,而是佛陀的遍知?眾生平等,人在出生時便已得道成為聖者,所以小貓小狗等也在出生時便已得道成為聖者?如果小貓小狗等不是在出生便已得道成為聖者,只有人才能在出生便已得道成為聖者?
作者: lovedog0731 (阿優)   2017-11-08 02:39:00
所有萬物在存在的瞬間便已得道,小貓小狗甚至石頭泉水,世間萬物已維持均衡,憑什麼人類可以自稱萬物之靈,又憑什麼我能執著?來自虛空,當然往生後也是虛空。若能在世時便已得道,則在前往虛空的過程中會平靜許多。常常說道一剎那有三十意百千萬念,人在前往虛空的過程中若是存在我執,將會無法擺脫生前的慾望,使得這個過程很痛苦,破我執 破法執,才能順利的往虛空而去。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08 22:15:00
每一法上都有空性,和已證得空性,二者不同。無常法的定義是剎那性,空性是以空性遮除有自性的那分無遮,無常和空性二者也不同,把無常解釋為空性是誤解。阿羅漢的果位和佛陀的果位,稱為無學位,證得無學位的佛果,已無一法之苦可知、已無一法之集可斷、已無一法之滅可修、已無一法之道可證,這樣的無學位的果位,果位觀待因、緣的成辦,有無錯謬的近取因、俱生緣,方能成辦如實無錯謬的果位。例如無學位的四果阿羅漢,並非一出生即得阿羅漢的道果。簡單的比喻而言,例如一顆種子若有長成大樹的能力,和已經長成大樹,二者不同,需要有因、緣俱足的條件才能得果不能倒果為因而混濫了因位和果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