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五十八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10 15:27:27
太上感應篇  (第五十八集)  1999/7/2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58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看《感應篇》第二十二句: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教我們行仁盡忠,推己及人,現在講的是社會福利事業。孤、
寡都是說的人間最不幸的遭遇。男子太太死了這稱鰥,女子丈夫死了稱寡,失去了伴侶,
尤其是年歲大了,老人,這是人生不能夠避免的,必定會遭遇到的。只有少數人一生生活
幸福美滿,過去生中修得好!鰥寡孤獨在這個世間是太多了。現在世界上各個地區國家,
獎勵宗教界的人士,以慈悲愛心來幫助這些不幸的人。所以在新加坡我們也看到,幾乎每
個宗教他們都辦養老院,都辦孤兒院,收容社會上這些不幸之人。
  去年除夕,我們歡歡喜喜的過年,我們想到社會上這些不幸的人,所以我們邀請他們
跟我們一起來過年,度一個溫馨的除夕。我們邀請各個宗教,他們辦的這些老人院跟孤兒
院全體的人士,除了有病不能來的,或者行動不方便沒有辦法來的,我們將禮物派專人送
給他們;能夠來參加的,我們都非常歡迎。去年溫馨晚會,我們請的這些客人有三千八百
人。每一個老人、每一個孤兒,我們發一個正式的請帖,這個事情好像是小事情,意義很
大。我們想想,住在孤兒院裡的孤兒,住在養老院的老人,恐怕一年從來也沒有人去請過
他,正式去請他吃飯,沒有過。所以這一份請帖給他是無限的溫暖,是他一生當中美好的
一個紀念。所以我們的請帖不是發一張給他團體,不是的,每一個人都發,這是愛心。我
們每一個養老院,每一個孤兒院,我們送了很多的禮物,日常生活必需品,供養大眾。每
一個團體,我們也都捐助一筆款項送給他們,表示我們對他們的關懷、照顧。
  所以有人來問我,「法師,為什麼把佛教信徒捐獻的這些供養,你拿去送給別的宗教
?」說這句話的人,有這些觀念的人,心量太小了,不是佛弟子。佛不是這樣的,佛是一
視同仁。也不是菩薩、祖師的弟子,菩薩、祖師教我們念《感應篇》,教我們學《陰騭文
》,這不是別的宗教、外教的嗎?可見得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完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視同仁,哪有這種分別?可見得我們心量太小,我們學佛沒有成就,
念佛不能得一心,別說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參禪不能入定,學教不能夠圓融
會通,學密不能相應,原因在哪裡?分別執著太重了。我們用心用錯了,還是用輪迴心,
用輪迴心學佛法,佛法也變成輪迴法。境隨心轉,佛法也是境界,看你是什麼心。所以我
們自己錯了。大道理跟他講他聽不懂,我就跟他講一些淺顯的道理。社會上這些老幼孤寡
,我們學佛的人要不要照顧?要照顧。我們要不要辦養老院跟孤兒院?要。要,為什麼沒
去辦?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條件還不夠。別人辦的跟我們自己辦的有什麼兩樣?這一點
我們要懂得,別人辦的就是我們辦的。我們送錢,送一些食物、日常生活用品,不是天經
地義理所當然,還有什麼話好說?他們辦的就是我們辦的,自他不二。佛法裡面甚至於講
到生佛不二,眾生跟諸佛不二。
  我們今天壞就壞在分別執著,分別執著使我們墮落在六道,沉淪在三途。生生世世也
曾經遇到佛法,也曾經種一點善根,可是就是沒有辦法出離六道。原因在哪裡?分別執著
太重,心量太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自私自利。什麼都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家庭、自己
的團體、自己的宗教,壞了,這個念頭是虛妄不實。佛教給我們用真心,用誠意,誠是什
麼意思?前清曾國藩先生講得好,他寫在讀書筆記裡面,「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可知
,起心動念就不誠,要一念不生那才是真誠。真誠起作用,儒家講的「正心」,佛法裡面
講的「深心、大悲心」。所以深心、大悲心就是前面我們講的忠,忠孝的忠,那是真誠的
落實,真誠的起用。忠是什麼意思?沒有一絲毫偏邪,有一念自私,你的心偏了,你的心
邪了。念念為一切眾生想,沒有一絲毫為自己想,這個心叫忠心。盡忠報國那是什麼心?
念念為國家想,念念為人民想,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想,叫盡忠報國。起心動念把自己的
利益擺在第一位,那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
,從哪裡學起自己要清楚、要明瞭。
  所以這八個字意思好,讓我們常常想到這個世間還有許多很可憐的人,迫切需要照顧
的人。我們看到老人院、退休的老人,新加坡社會上常講的樂齡人士,孤兒,從事這些社
會福利工作的人,我們倍加尊敬,我們禮敬、讚歎,他們將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真正
落實、真正在做。我們應當隨緣隨分盡心盡力的來協助他們、幫助他們,怎麼可以有分別
、有執著?社會才能得到安穩,世界才有和平,這是佛法裡面所說的無畏布施,唯有無畏
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
盛,這八種苦實際上都可以避免的,都可以把它轉過來的。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懂得果
必有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我們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以造作的是不善的因,才有這八
種苦。如果能夠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這八種苦難自然就消除了。離苦得樂是一句真
實話,絕不是空話,端在個人覺悟,真正回頭認真努力的去做。這兩句話意思很廣泛,今
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繼續給諸位做報告。好,今天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10 17:3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