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究竟工作上怎麼可能身苦心不苦?

作者: 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   2017-12-24 14:41:51
常聽到大家分享
有關學習佛法可以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
例如佛陀或阿羅漢可能有身體的不適
但心理不覺得苦
但這很難理解
既然都說"身苦"了 代表有感受到身體的苦
不然應該連身體在受苦都感受不到吧?
個人覺得蠻難做到的
比方說上班很苦
那我們想說雖然我們身體在上班很苦但心情不苦?
這樣真的就會不苦了嗎?
如果是一些比較勞動的工作業務可能可以吧?
因為可以把身心分開 身體勞動 但心理想像一些輕鬆快樂的事情
但如果是勞心的工作 花費腦力的工作似乎很難
因為你要不斷思考當下的工作 等一下的工作等等
沒辦法像上述把身心分開
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大家覺得呢?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12-24 15:49:00
是的,一般沒有經驗的人可能比較難懂,如果有放下過很大的執著的人,就會明白這之間差異在哪。簡單跟您敘述一下,其實這個差別就是,假設您是個很在意有沒有伴侶的人,那麼現在有兩種情況:一,您自己去跑步鍛鍊身體。二,您與伴侶一起去跑步鍛鍊身體。在假設您是很在意有沒有伴侶的性格之後,您覺得這兩種情境的心境會一樣嗎?但說實在的,兩者都是跑步,跑步都很累啊,跑一跑很想停下來。兩者卻會有心境上的差異,從細微上的,到明顯的差異。身苦心不苦就是這樣的狀況,差別在於,我舉的例子是因為慾望得到滿足,所以即使環境帶給我苦,仍有一些快樂的事能讓我覺得不苦。而佛教中的身苦心不苦,是沒有了慾望。猶如工作時有一堆事要做,想到要完成它就覺得很煩,但如果沒有負面情緒或慾望的人,就不會覺得煩,而是會想怎麼安排跟處理最有效率。當然,說難,是很難做到。沒有方法的話一般人基本上是做不到,有方法的話是可以,難在可能也不是馬上做得到。說簡單,也有人換個念頭,馬上就把工作從苦差事變成了一種遊戲,甚至具有神聖使命的任務,執行起來也就不覺得難、不覺得苦了。總之,我覺得身苦心不苦對不同人來說,可以是非常近的目標,也可以是遙不可及的都市傳說。但只要願意學習佛教的方法,有系統地修行,終究是可以親自體驗到的。
作者: 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   2017-12-24 16:32:00
謝謝t大回應分享,不過換個角度想,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當年是全職投入修行,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我們現代人如果是在家的還要顧及生活尤其是工作,是否能達到佛陀說的身苦心不苦好像也還很難說?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12-24 16:35:00
嗯,這個嘛,如果我跟你說我有類似的經驗,但不是工作的事,可能對您來說也太遠了,就像我也遇過有人花上兩三年的時間,一步步越來越接近您說的身苦心不苦(包含生活各層面,不只工作,所以是一步一步),然而自己沒有親身經驗,其實是很難以置信的。
作者: 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   2017-12-24 16:36:00
之前看過佛陀講述給在家弟子的教導,似乎都是一些比較普遍的概念,像是學好工作技能,孝順父母,愛護家人,善加理財等等,會不會是因為在家居士有現實生活的羈絆(家庭工作等)所以很難達到所謂的身苦心不苦?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12-24 16:36:00
但其實,即使往回推到佛陀時代,不要說完全心不苦,但至少因為佛法而過得比較輕鬆,卻沒有完全出家的人,在佛教之中也是有的。不是很難達到,這個牽涉起來會談到別的話題,會變得很複雜。一,是因為在家弟子(在家居士)如果不是全心全意要斷除煩惱,那就很容易被別的事影響。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2-24 16:40:00
打掃很累,而且別人都不用掃,想起來心裡很阿雜,心苦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12-24 16:40:00
二,則是因為佛陀教導從痛苦中解脫的方法有兩條,簡單說最主要的,就是成就阿羅漢,或者成就菩薩,最後成佛。成阿羅漢專心斷煩惱就對了,但菩薩就好像又修別的大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2-24 16:41:00
乃至服務佛菩薩,那個心就變成歡喜心.跟身份毫無關係
作者: tomwu1993 (吳京)   2017-12-24 16:43:00
三,身苦心不苦這個東西,每個人在不同生活層面上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很早就跟著善知識修行佛法,不斷檢視自己內心的貪瞋癡,那會比較容易。但如果一個人三十年來都為工作所苦,可是對愛情的部分就只是偶爾煩惱一下,總計可能才一年不到的煩惱時數,那麼您覺得修行佛法時,他哪一層面比較容易達到「身苦心不苦」呢?多數人是活好幾年,都不明白自己內心背負多少東西,而那種「聽一句話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更是少數特例。可是很多人意識到自己內心背負太多東西的時候,都希望能馬上做到這一點,可是從沒真正體驗過這樣的境界,欲速則不達,比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覺得:「身苦心不苦是可能的嗎?」事實上,沒有方法,像從前那樣得過且過的活著的話,可能性低,不會是零,但比較低。有方法,依循方法,一開始可能沒什麼明顯改變,慢慢會不同的。至於,是不是出家修行更容易達到這點呢?其實也有的人出家修行很多年都還沒摸到正確的方向呢,在家修行與其說是煩惱更多,不如說是更能發現自己潛藏的煩惱執著。畢竟生活得很苦,但沒學佛法,卻心裡很快樂的人,也是有啊^^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2-24 17:39:00
慈悲講念之心,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慢慢會平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2-24 17:43:00
受心所的領納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捨受)三種差別,受心所是遍行心所,相應一切心王,眼識心王、耳識心王、....意識心王等都有與其相應的受心所,前五根識的受屬於身受,如上說有苦、樂、捨三種差別,意受(心受)也有此三種差別,意受(心受)的苦受主要來自瞋心,聖者如阿羅漢已斷除了貪瞋等煩惱,雖有身受的苦受(如天氣變化、生病等)但不會因瞋心增益為意受(心受)的苦受。(身受的苦受,意識也能領納,而阿羅漢聖者斷除了十二緣起支的愛、取,對於已感果的受的苦樂果報,不會增益執取。)(不會因愛、取增益渴求與樂的感覺經驗不分離的貪,不會因愛、取增益渴求與苦的感覺經驗分離的瞋。)(聖者不會增益愛、取,何以故?已斷無明我執薩迦耶見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24 20:14:00
只要工作時,保持正知: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面.就可以了就是一直在想別的事,或等一下要做的事,心亂了才會苦.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12-24 22:36:00
沒有一定程度的修持,很多法語都只是漂亮話。每天給自己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時間,讀經、抄經、坐禪、或念佛持咒等等都好,讓心能初步的靜下來。如能如此,才有後面的東西可談,那些漂亮話才有可能慢慢成真。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12-25 00:20:00
得色界初禪之後,你就能領會這個了。雖說止禪只能暫時降服煩惱,但如果色身不壞的話,在輕安效果結束之前,再入色界禪定,這樣子就能持續保持在那種狀態。PS:輕安效果在色界禪定出定下坐之後,仍能維持一段時間,兩三天是最基本的了,最長的聽過有三個月的。 找到契合自己根器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這樣子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25 05:06:00
阿彌陀佛,用一句佛號把苦樂憂喜捨通通打掉,只要老老實實去念,假以時日就能在身受苦時心不感到有苦了。一齊加油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