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定與觀慧的修行差別,個人在此簡單舉例說明。
我們眾生在茫茫生死苦海中沉淪輪迴,就像有人漂流大海,不得休息。
惡道眾生就像連頭都無法浮出水面,承受痛苦而無法修行。
善道眾生就像是頭可以露出水面,有可能修行,但還是要承受波浪及水壓的逼迫。
修行止定就像是找到一處礁岩可以攀上,減輕波浪水壓的逼迫。
譬喻的這個礁岩,就是止定修行所用來集中心力的概念對象。
禪悅就像,當身體愈是上攀而逐漸超越水面而減少波浪水壓,就會覺得壓力減輕而安樂。
然而止定行者若要應對生活情境,就像是攀礁者還是要回到海中面對海浪;
他是沒辦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定境的,所以止定行者在生活中還是可能會有凡夫問題。
佛經記載有位仙人故事,祂修定清淨已得神通,常以飛行往返王宮接受國王供養。
有天國王不在,就叫王后供養仙人,當仙人飛抵而王后在私室親供時,
忽然王后衣服滑落露出美麗裸體,仙人竟然一時把持不住就與王后發生關係!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是,定力再高的修行者,當祂離開定境,在生活中還是可能出問題。
修到空定境界而往生空天,就像是全身都爬上礁岩而超出水面波浪。
這時泳者看到其他海中載浮載沉的人,很容易會認為自己已經脫離大海,與他們不同。
但他踩的礁岩經過長久海浪衝擊,最終還是會消磨殆盡,導致他又落回大海。
就像空天天神縱使壽命悠長,經歷幾萬大劫以後還是會再歷輪迴。
光明虛空還是一種生命形態,並未真正脫離輪迴!
修行觀慧就像是練習輕功而非攀功,並不需要礁岩作為基礎,而是直接乘浪而起。
當輕功者在海中練習輕功有效,而逐漸輕身漂浮脫離水面,
他也會因為身體離開水壓而覺得壓力減輕而安樂,就像觀慧行者也有相應的禪悅。
觀慧與止定的禪悅是一樣的,但觀慧不需要集中心力在概念,而止定需要。
觀慧是專注在看清當下,止定心力是專注在看守概念。
所以觀慧可以用在生活情境,而止定沒辦法用在生活應對。
就像輕功者可以在海中升離水面,但攀礁者無法在海中升離水面。
因為輕功是不藉礁岩而起,換個說法,也說輕功類似攀礁,是攀浪而起的一種攀功。
就像說觀慧修行是一種剎那定。
觀慧不在創造境界,而在解離境界;止定在於創造境界,而非解離境界。
就像輕功不在基於礁岩,而在基於身輕;攀功是在基於礁岩,而非基於身輕。
當然有攀礁力量可以幫助練習輕功,有身輕功夫可以幫助練習攀礁。
但止定與觀慧是不同的禪法,就像輕功與攀功是不同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