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以分別心推測「空性」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2 16:59:10
當識在了別境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一般而言我們的五根識會以無分別「成立」的方式
了別境,也就是說當境有什麼,根識即成立什麼;但是當有分別的意識在了別境時確是以
「遮遣」的方式來了知,也就是當有分別的意識了知瓶子時,它無法如同五根識一般以成
立的方式了知,有分別的意識僅能以「非非瓶」的方式了知瓶子。
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說「自己本身」或是「不是其他者」時,其實指涉是同樣的事,對不
對?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不是嗎?五根識與意識也是如此。
這非常奇妙對不對?當你知道原來分別心一直是以遮遣的方式了知事物,那我們再來討論
「空性」。
當分別心以遮遣的方式了知境時,會有兩種情況:無遮及非遮,前者就是單純的遮擋,如
同我們把沒有物質障礙稱為虛空一般,虛空僅僅是遮擋了物質障礙。而非遮則是代表遮擋
後緊接著成立一法,我們可以說胖子白天不吃飯,在遮擋胖子白天吃飯的同時,其實我們
間接是在成立胖子在晚上吃飯。
那麼,空性是無遮還是非遮?是無遮,僅僅遮擋,並無成立,僅僅是遮擋諸法自性,也就
是說當分別心遮擋一法自性時,我們說分別心以比量了達了這一法上的空性,是這樣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1-03 08:28:00
隨喜_/\_(遮擋諸法自性,諸法包括色法乃至一切相智的一切萬法。)
作者: congency (醉裡挑燈看劍)   2018-01-03 08:55:00
抱歉,看不出來「非非瓶」有遮擋諸法自性的內涵。因為後面的「非瓶」看起來也帶有自性的假定。如果要說「非非瓶」,那為何不說「非非非非瓶」,或說「非非非非非非瓶」呢?分別心對於外境的認識似乎不能化約為一套語言邏輯公式,遮遣比較像是分別的功能之一,而非全貌。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1-03 09:03:00
非非瓶並沒有遮擋瓶是由自方成立,非非瓶說的是分別心趨入瓶子此法時,排除其他不是瓶的法,而趨入與瓶是一。諸法包括有為法與無為法的一切萬法,有為法的分類有色法、心法、不相應行法等,瓶子是色法,瓶子不等於諸法。
作者: congency (醉裡挑燈看劍)   2018-01-03 09:35:00
如果「非非」與「遮遣」的說法,是用來描述分別心認識外境時瞬間的作用,那我可以接受。但還是要提一下,分別心(大腦功能)會根據情境脈絡來運作。譬如:當看到瓶子放在花店,大腦會加入、排除一些假定,然後推知這是拿來放花賣給客人的。當看到瓶子放在佛像前面,大腦會加入、排除一些假定,然後推知今天是特別的日子,要買花供佛了。所以分別心至少有「包含」與「不包含」兩種作用,如果用「遮遣」來描述,當然不能說是錯,只是稍嫌簡化了。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1-03 09:47:00
「非瓶」=與瓶是異,非「非瓶」=排除與瓶是異。分別心的定義,《釋量論》:「聲、義和雜。」分別心趨入對境時,以聲總、義總與對境堪能混合的方式趨入,依著能詮之聲,對於所詮之境義,會遮除不是此境而反回自境,同時在分别心呈現此境的顯現境,即義共相。分別心趨入"瓶"此法、"瓶子放在佛像前"此法、"今天是特別的日子"此法..等等,都是以如上的方式而趨入顯現。
作者: congency (醉裡挑燈看劍)   2018-01-03 10:00:00
雖然我們切入點不同,但是您的解釋,我可以接受,謝謝!
作者: NWSK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04 00:46:00
龍樹迴諍論中的空之研究 / 龍樹迴諍論中量之理論的研究上面兩篇是楊惠南先生的文章,可以上網參考。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04 10:00:00
其一,什麼是言語道斷?道,或者到達道之前的空很難用這世間文字說明就算說明了,你也聽不懂。其二,用文字討論空就陷入了邏輯推理根本問題是空,超脫了這世界這世間的邏輯無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