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前五識判作無分別是有問題的。
如果前五識無分別,鼻子就不應該自動呼和吸,身體就不應該有膝反射。
前五識輔助第六識了別外境,本身就有帶有分別功能,只是意根的了別能力最強而已。
2)分別心用遮遣方式了知事物,這是帶有邏輯遊戲性質的說法。
第七識恆審思量,不是也遮遣了不恆審思量?
第八識異熟、持藏、恆轉,不也是遮遣了不異熟、不持藏、不恆、不轉?
只要前面加幾個字,就好像有遮遣的運作方式。
只能說,有點想太多了。
3)否定命題不必然導向哪一個肯定命題。
譬如「胖子白天不吃飯」,有可能是因為:
a)胖子減肥中,白天、晚上都禁食。
b)胖子白天吃肉和蛋糕。
c)胖子生病了。
d)胖子原來是一個瘦子假扮的。
以此類推。
邏輯上來說,只要結論被推翻,就表示分別心用遮遣方式運作的前提,是不對的。
4)雖然空性常被譬喻作虛空,但是空性不只是虛空。
實際上,種種事物都有空性,不然怎麼說成住壞空?
你的觀點隱藏了滅色取空的見解,那只是空的相狀,不是空的體性。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其次,空性不應該是附屬於第六識的一法,不然其他七識就沒有空掉的機會,
這樣等於宣告其他七識有不變的體性,不合乎佛法的道理。
般若系經典和楞嚴經,可以再研究一下。
_()_(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