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 《華嚴》三譯
請掀開經本看第一頁,我們從節錄的文看起:
疏【此即貞元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四十卷也。此華嚴經。自流東夏。大有三譯。】
這是首先將這部大經翻譯的經過做個簡單的介紹。『貞元』是唐朝德宗皇帝的年號,
下面會講到。《華嚴》在中國總共有三次的翻譯,這是第三次,也是《華嚴經》最後的一
次翻譯,所以稱為『新譯』,對晉譯跟武則天時代的譯本,稱之為新譯。這次所譯的經只
是《華嚴經》最後的一品,但這一品是完整而沒有欠缺的本子。經文總共有四十卷,我們
現在讀的本子就是第四十卷,是最後的一卷。文裡面稱的『東夏』,「夏」就是中國,中
國古時候稱為「大夏」,夏是大的意思。「東」是在印度的東方,我們稱印度叫西方,我
們在東方,東夏就是中國。經傳到中國來,總共有三次翻譯。
疏【第一東晉沙門支法領至遮拘盤國。請得華嚴梵本三萬六千偈。請北天竺三藏佛馱
跋陀羅譯成晉經六十卷。】
這是第一次翻譯,最早的翻譯。這個時代是在東晉義熙四年,公元四百零八年,說公
元我們的概念比較清楚一點。今年是一九九三年,再過幾天就一九九四年了,這部經第一
次翻譯是在四百零八年,就是東晉時代。『支法領』把這部經請到中國來,到達中國。『
佛馱跋陀羅』是譯經的法師,實際上這部經翻譯完成是在公元四百二十年。諸位想想,八
年到二十年,十二年間,這個經典才順利的流傳到中國,翻成中國的經文。總共有六十卷
,我們稱作《晉經》,也叫做《六十華嚴》,諸位聽到這些名詞就曉得了。
疏【第二大唐證聖元年于闐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這底下有個小註,「武周」,武是武則天,武則天作皇帝把國號改成「周」,所以在
歷史上稱作武周。是武則天作皇帝這個時代,證聖元年,公元六百九十五年。『實叉難陀
』在譯經史裡面也相當有名,我們中國人喜歡念的《地藏經》就是實叉難陀翻譯的。
疏【再譯舊文。兼補諸闕。】
把《華嚴經》重新做一次翻譯。實叉難陀到中國來的時候,帶著有《華嚴經》的梵文
本,這個本子比《晉經》的分量多,所以此地說『兼補諸闕』。上一次跟諸位說過,龍樹
菩薩從龍宮裡面傳出來的《華嚴經》是十萬頌。《晉經》只有三萬六千頌,不到一半,所
以來到中國是個殘缺不完整的經本。因此這個經文往往我們念到一個段落,就突然之間斷
了,後面就沒有下文了,這種情形常常可以看到,這就是原文散失了。前面跟諸位報告過
,這樣的大經在古代保存非常不容易。實叉難陀的譯本就比舊本多了九千頌,換句話說,
有許多重要的地方他都補出來了,這是原文。
疏【通舊總四萬五千頌。合成唐本八十卷。】
這就是現在流通最廣的八十卷的經本,這是唐朝武則天時代所翻譯的。這部經譯成,
武則天在經本上題了首「開經偈」,我們現在念的「開經偈」就是這麼來的。這部經譯成
之後,她在經本上題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武則天題的。題得很好,以後
有很多法師、文人學者想再做一首開經偈,沒有她的好,所以統統都用武則天這首偈。這
是唐本,現在流通最廣的。
疏【第三貞元十二年。詔罽賓三藏般若譯成四十卷。即舊經入法界一品。】
唐德宗,這是公元七百九十六年,距離我們現在比較近了。『罽賓』國就在我們現在
的新疆,從前是外國,現在已經入了我們的版圖。『般若』是法師的名號,罽賓國的三藏
般若。『舊經』就是指的《八十華嚴》跟《六十華嚴》。就是這部經最後的一品,晉譯跟
唐譯闕文闕得很多。《晉經》的「入法界品」只有十六卷,唐譯的《八十華嚴》只有二十
卷,從這個地方看,全文四十卷幾乎闕了一半。所以,這部分是非常完整。
卍 此卷壓軸,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
疏【今此一卷。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
我們現在念的這個,要知道這是四十卷裡頭最後的一卷。現在有不少學佛的人,提到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就知道這一卷,認為這一卷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其實
錯了。《普賢菩薩行願品》總共有四十卷,這是四十卷裡頭最後的一卷,這是我們必須要
知道的,不要鬧笑話。
四十卷實在講還是太大,分量太多,不是一般人都能夠受持。現代印刷術發達,我們
印經跟讀誦、受持,說實在話不難,經本不難得到。在從前人很不容易得到,因為那個時
候的經本要手抄。諸位想想,手抄這四十卷經文的確是很大的分量,通常一個人一年都寫
不完,那麼本子流通就很不容易了。現在雖然經本容易得到,但是大家都忙於生活。從前
人生活悠閒,為什麼悠閒?地廣人稀,人少。不要說久,我們大陸上這批人,三十八年到
台灣來,那個時候台灣總人口(包括軍隊)是六百萬,現在有兩千多萬了。抗戰期間,中
國大陸是四萬萬五千萬人,現在中國大陸有十二億人,增加兩倍!在下一個世紀恐怕又要
翻個一兩翻,你說那人口有多少?我們的地就這麼大,出產就這麼多,所以生活競爭愈來
愈激烈,壓力愈來愈重。雖然經典很容易得到,沒有時間去讀,不像從前假期很長。
我小時候在家鄉,就是抗戰以前跟抗戰期間那一段期間,在鄉下種田的這些農夫,過
年假期多長?從臘月初八就放假(臘八),要過年過到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以後才開始
工作,你看看假期多長!現在過年,三、五天假期就不得了,現在人生活可憐;不要看到
好像愈來愈進步,人愈來愈可憐,遠不如從前人悠閒自在。即使在今天,我們把中國大陸
跟海外人的生活做個比較,諸位到中國大陸去看,中國大陸雖然好像是很落後,但是他們
的人過得很幸福。為什麼幸福?悠閒的時間長。我們到大陸去觀光旅遊,隨時可以看到有
幾個人擺一張小桌子在聊天,泡壺酒或者是一壺茶,消遙自在。在外面已經看不到這個現
象了,可見得他們的生活還相當悠閒。悠閒是真正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緊張不是人過
的,這個我們要懂得。
這就說明往後閱讀大經的時間是愈來愈少,像這樣大的經典,有真實殊勝的利益,要
是不能普及,大家沒有機會讀到,你說多可惜!所以清涼大師將這卷經(這一卷分量就少
了)提出來單獨流通,也流通了一千多年了。所以現在大家提到《行願品》,就曉得這本
經,而不知道有《四十華嚴》。《四十華嚴》也是近十年來才提倡的,我們講堂十年前成
立的時候,我們講《四十華嚴》、印《四十華嚴》,才提倡的,過去在台灣知道《四十華
嚴》的人很少。清涼大師為了普遍利益大眾,把這個本子抽出來「別行流通」。
大師特別為我們介紹,《華嚴經》品數那麼多,為什麼要流通這一卷?這卷是《華嚴
》的總結論,《華嚴》的精華都在這卷裡,這卷就是整個《華嚴》的綱要,所以它的價值
就特別高。下面是他老人家的介紹。
疏【而為華嚴關鍵。】
『華嚴』是指《大方廣佛華嚴經》,『關鍵』是全經最重要的一部分,稱之為關鍵。
疏【修行樞機。】
佛法最大的特色是著重於實行,如果學了不能把它做到,那是得不到結果的;有解無
行不能證果,必須要有實行。這部經是修行的樞機,也就是修行最重要的綱領。
疏【可讚可傳。】
『讚』是讚歎,用現在的話來說,值得讚歎。在一切經裡面這部經第一殊勝,最值得
讚歎。『可傳』,值得大力的來弘揚推廣,普遍的介紹。
疏【可行可寶。】
這是大菩薩修行的綱領,在一切行門當中最為寶貴。大師用四句來讚歎。
疏【文約義豐。】
『約』是簡單,這一卷文不多,意思圓滿,《華嚴經》全部的精義都在這一卷當中。
疏【功高益廣。】
『益』是利益,功德之高、利益之廣也是一切經都不能夠相比的。
疏【能簡能易。唯遠唯深。】
大經那就繁多了,這一卷就簡單容易了,所以『唯遠唯深』。
疏【故西域相傳云。普賢行願讚為略華嚴經。】
『普賢行願讚』,就是這卷裡面的偈頌,除了長行,它有五十多首偈頌,那就更簡單
了。這個偈頌多半是屬於重頌,就是把長行重複再說一遍,叫重頌,稱之為『略華嚴經』
。
疏【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讚。】
《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十萬首偈的大經,為『廣普賢行願讚』。由此可知,這一
卷經裡面的偈頌展開來,就是全部的《華嚴》,全部的《華嚴》濃縮就在這一卷偈頌之中
。可見得這一卷經確實是非常重要,沒有時間讀全經,受持這一卷就等於受持全經一樣。
在近代,我也跟大家提過,弘一大師就是以這卷經作為自己的早晚課,他的早晚課誦是念
《行願品》,他念得很熟,能夠背誦。
卍 一經之主,即是普賢
疏【以今觀之。理實然矣。】
我們仔細來觀察,古人這個說法有道理。
疏【一經之主。即是普賢。】
這是必須要知道的,這部經之主就是普賢。
疏【初會即是普賢所說。】
本經一共分兩會,就是《四十華嚴》分為本會跟末會,初會是普賢所說。
疏【窮終亦是普賢所說。】
到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末會裡面最後的一會,也是普賢菩薩所說的,所以
普賢為會主。
疏【五周之因。皆普賢行。五周之果。即普賢行之所成。】
這一句非常重要,世出世間法都不出因果,因果是定律,因果是事實真相,誰也不能
推翻,誰也不能改變。佛法也離不開因果,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當然亦不例外。本經
有五周因果,第一是「所信因果」。這是本經前面的十一卷,十一卷是所信的因果,也就
是清涼大師判教判的四分的第一分,第一個大段。第一個大段是「信」,清涼把全經分做
「信解行證」四大段,所信的因果,毘盧遮那佛依正莊嚴。第二是「解」,這一段經很長
,總共有三十一品。這裡面有兩重因果,第一個是「差別因果」,前一半所說的,講十法
界依正莊嚴差別的相。到最後講「平等因果」,相上有差別,性上沒差別,所以性是平等
的。這部經裡面跟我們講相講得多,性講得少,性是平等因果。第三大段是講「行」,講
修行,「成行因果」,成就修行的方法。最後是「證入因果」。這裡面也是信行證,解裡
面有差別、有平等,這是全經。
『五周之因』,就是因果的因,都是屬於『普賢行』,而『五周之果』,果就是菩薩
所證的果位。菩薩的地位有四十一個階級,最後成佛是妙覺,總共四十二個位子。它是從
初住講起,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些果位都是普賢行所成就的。換
句話說,如果不修普賢行,不但不能成佛,初住菩薩也沒有辦法證得。這段開示裡頭就是
這個說法,都是普賢行的成就。由此可知,普賢行在菩薩行門當中非常重要。
西方世界的殊勝,沒有別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西方世界的大眾,不管是
哪個地方,凡是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修普賢大士之德;換句話說,統統都修普
賢行,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魏源居士將這卷經附在三經之後,號稱「淨土四
經」,有見地,有道理,確實有眼光,他做得非常正確,沒有做錯。清朝末年楊仁山居士
,這位老人對中國近代的佛教影響最大,佛教能夠延續到今天是楊仁山的功勞。他在南京
辦金陵刻經處,第一部刻的經就是「淨土四經」,就是魏源編的本子,第一部刻的,淨土
四經。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想到,楊仁山居士提倡淨土,他老人家也是修淨土往生西方的
。底下說:
疏【亦是得果不捨因門之果用爾。】
菩薩證到這個果位,是不是就算圓滿了,畢業了?不是的。證得果位之後,我們佛門
常說,又倒駕慈航廣度眾生。證得果還從因地上修,那個修當然不是為自己,自己已經因
圓果滿了,還要修什麼?修給別人看。好比你大學已經畢業了,畢業之後再去考大學,從
一年級念起,幹什麼?幫助同學,做個樣子給他們看。我們世間人沒有這個傻瓜,諸佛菩
薩都是這麼傻,都要做給我們看;不但要講,還得做給我們看。所以倒駕慈航,真是慈悲
到了極處。
疏【復是四十卷之窮終。遍收玄妙。】
這卷經又是這四十卷的最後總結,『窮終』就是總結,《華嚴經》的總結。『遍收』
是總括,《華嚴經》玄妙的義趣,這卷裡頭統統都包括了。
卍 攝無盡法門
疏【經題七字。】
經題上次跟諸位介紹過,這一遍我們念念就行了。
疏【即為七義。】
七個字七個意思。
疏【大。體也。方。相也。廣。用也。佛。果也。華。因也。嚴。總相也。經。能詮
也。】
『體』是本體,就是自性。『相』是現相,就是十法界森羅萬象。『廣』是『用』,
用是作用,作用非常之廣,無量無邊。『佛』是『果』,佛是修因證果,證到究竟圓滿之
果,我們稱之為佛,佛在佛教裡面是最高的學位。『華』代表『因』,先開花,後結果。
『嚴』是莊嚴。我們現代人常說的真善美慧,實在講現代人口裡說,心裡嚮往,實際上沒
有這個事實,真善美慧只是理想而已。在佛法裡面有這個事實,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確實
是真善美慧的世界。『經』是『能詮』,上面六個字是「所詮」。
疏【人法雙題。法喻齊舉。體用無礙。因果周圓。故無盡法門。不離此攝。】
前面這兩句我們把它省掉,因為每次講經都講到。經題就是七立選題,本經是「具足
選題」,人法喻統統都有。『體用無礙』,清涼大師講《華嚴》玄妙之義趣,給我們說成
四無礙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體用無礙」,這才是真正究竟圓
滿。『因果周圓』,剛才說了,五周因果,所以『無盡法門,不離此攝』。不但是釋迦牟
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就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所講的無量法門,都不出這個範圍
。所以,這卷經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可讚可傳,可行可寶」。
==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修普賢大士之德;換句話說,統統都修普賢行,
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
《華嚴經》攝無盡法門,普賢菩薩為一經之主,
〈行願品〉為《華嚴》之壓軸、關鍵,修行之樞機。
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
大家畫一畫關係圖。XDDDD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