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
不用說,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過,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種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
所以修善的主要時間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後,由活人超度死人,雖以修善的功德迴向
給死人,地藏經中說,死人也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
同時,正信的佛教,對於超度的方式,跟民間習俗的信仰,也頗有出入。
所謂超度,乃是超生樂土而度脫苦趣的意思,是仗著家屬親友們為其所修善業力量的感應
,並不是僧尼誦經的本身有著超度的功能,乃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及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
感應。
因此,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體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屬。
亡者的家屬,若能在亡者臨終之際將亡者心愛的東西,供奉三寶,施捨貧窮,並且使得亡
者明 白代他作了如此的功德,那對亡者的死後,有著很大的幫助。
那是由於一念的善業感應,以及臨終之際的心境安慰,所以他的業識也將感生善處。這是
物以類聚的原理,不能說是迷信。
若於亡者死後,兒女家屬以懇切虔敬之心,齋僧布施,作大善業,以其慇懃的孝心,也可
感應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經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 受用大了。
唯其孝心至誠,如地藏救母那樣的發大悲願,願為救母而生生世世救度苦海的眾生,憑這
偉大的願力,尚可感通亡者,減少乃至滅除亡者的罪業,這不是無理的迷信,而是由於大
孝心及大願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願力,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業力,乃至彼此連
通一氣,所以能夠超度。
所以,在正信的佛教,死 人的家屬,若要薦拔亡者,乃是供養三寶及布施貧窮,並不一
定要求僧尼誦經,僧尼接受布施供養,僅為齋供者祝願而已;因僧尼誦經是日常的恒課,
誦經是一種修持,也是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
於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來,不是由於計工折價的誦經而來。佛教中雖有指示以誦經來
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親自誦經,萬一自己不會誦經,或以為自己誦的太少,才請出
家人代誦。
其實,僧尼是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設,不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設。 誦經的功德,是由於
信仰佛法並修持佛法而來,所以並不限於僧尼才可誦經,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後,才來
誦經。
再說,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前;因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
福業特別大的人,死後立即上生六欲天,定業深的人,死後立即上生禪 定天,罪業特別
重的人,死後立即墮地獄,至於一般的人,死了之後尚有四十九日的緩衝期間,等待業緣
的成熟,再決定輪迴的去向。
在這期間,如有男女家屬以供 養三寶及齋僧布施的功德為之迴向超度,亡者便會由於善
業功德的感應而得到超生的幫助,促成生於善道如人間天上之因緣的成熟。過了四十九日
之後,已經隨著亡 者自己的業力而去投生,那時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
或減少他的苦難,但已不能改變他已經投生的處所了。
==
上至非想處 下至轉輪王
七寶鎮隨身 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 須臾不暫停
還漂死海中 隨緣受眾苦
《佛說無常經》
(大正17,745b7-746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