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十九面,看經文:
經【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
。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們看這一段,這是第四大願『懺除業障』。「懺」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梵文
叫做「懺摩」;「悔」是中國的意思,就是悔過,這個名詞在古代譯經體例裡頭叫做「梵
華合譯」。這個名詞上面一個字是印度梵文,下面一個字是中國字,兩個合在一起。這兩
個字的意思很接近,印度話叫懺摩,跟中國悔過的意思很接近,這樣合起來翻譯這個名詞
。它的內容就是發露懺悔,就是自己所造的過失、罪過絕不隱藏,都很坦白的把它說出來
。說出來當然別人就會指責你,指責就是果報,就報掉了。這個人罵你幾句,那個人瞪你
一眼,罪就報掉了。所以罪不要藏,藏起來愈積愈厚,以後果報就不堪設想。古聖先賢教
給我們,我們修的善、修的德要藏起來,不要讓人知道;就是做好事情不要讓人知道,把
它存起來,愈存愈多,善報就厚了。做惡事情統統讓人家曉得,讓人家批評,讓人家責備
,現世就報完了,後來就不受惡報,這是懺摩的意思。中國悔過的意思跟這個很接近,悔
過著重在後不再造。事情做錯了自己明白,以後不再有重複的造作,這叫做悔過,所以跟
懺摩的意思很接近。
為什麼會造罪業?佛在此地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無始劫來『由貪瞋癡』,這是一切罪
業的根源。所以,貪瞋痴叫做三毒煩惱,世出世間一切的毒藥都沒有這三樣來的毒,這三
樣是真毒,罪業、煩惱都是從它生的。貪瞋痴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什麼叫無明?對
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無明,明就是明瞭,無就是不明瞭,真相不明瞭,那麼我們的
想法、看法一定是錯誤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用在身體造作上,那就是『發身口意
』。所以「身口意」是造作一切罪業的工具,真正的原因是貪瞋痴。我們果然把這樁事情
從根本看清楚了,然後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我們學佛,學佛學什麼?學佛是學戒定慧,戒
定慧是三服藥,對治貪瞋痴的;用戒來對付貪,用定來對付瞋恚,用智慧來對付愚痴。我
們戒定慧三學有沒有進步,只看貪瞋痴的念頭是不是減輕。貪瞋痴的念頭果然一年比一年
輕,換句話說,你戒定慧三學一定在進步,一定在增長,這是一定道理的。
可是諸位要知道,佛法當中常說別業、共業,《楞嚴經》裡面就講得很多、很詳細。
別業是我們個人,個人修,有個人的別報;共業是社會上大眾的,大家都造,將來大家一
起受。我們冷眼來觀察這個社會、觀察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今
天的社會、今天的世界,貪瞋痴不斷在增長。不但在增長,而且是加速度的增長,這決定
不是個好現象,所以有許多傳聞說這個世界會有很大的災難。這些傳說我們也不能一概把
它當作空穴來風,不能把它武斷的看成妖言惑眾,它多少有一點道理。尤其我們觀察這個
現實的社會,覺得這個話是有幾分道理存在。
如果我們人心很淳厚,像三十年以前我們台灣的社會,那時候的人心跟現在不一樣。
人心厚道,社會風氣善良,社會治安在那個時候我們台灣是非常驕傲的。不敢說是全世界
第一,也是東南亞第一,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沒有我們台灣治安好。一般老百姓都很
守法,都很守規矩,三十年前我們的社會風氣。可是今天的社會,那個風氣已經不存在了
,不見了。這就是說明三十年來我們貪瞋痴三毒不斷的在發展,戒定慧三學已經沒有了,
淹沒了,身口意所造的是惡業。既然造惡因,現在這個惡又繼續不斷的造,那就是緣,因
跟緣加起來,後面就是果報,這非常可怕。就是這段期間當中,近二、三十年是加速度的
在造惡業,再跟從前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的惡業累積起來,那就是經上所說的,這個一點
都不假,造的惡業真的是無量無邊。
還好惡業沒有體相,不像物質一樣有相狀,它沒有個體相。如果有體相的話,體相就
是假如它是個物質,很小,像原子、電子那麼小的話,我們無始劫造的罪業,今天盡虛空
都容納不下。我們冷靜想想,普賢菩薩這句話是不是說得太誇張?說得太過分?可惜我們
《華嚴》不是從頭一直講到此地,如果從頭一直講到這個地方,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了。
前面八十卷都沒聽到,只聽到這一卷。一點都不假,為什麼?理上講,我們的心一染一切
染,一迷一切迷,所以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若不如是,我們跟諸佛菩薩憑什麼感應道交
,我們這裡動一念,十方世界諸佛菩薩都曉得了呢?你就曉得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一起來
,確實盡虛空遍法界,心性裡面充滿了這個東西,毒素!它的擴散非常之廣,虛空法界無
不是三毒,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要知道。為什麼?三毒增長,果報是三惡
道。貪心遍布,餓鬼道就去了,就把法界變成餓鬼道的法界。十法界本來是一真法界,一
念貪心起,法界就變成餓鬼法界,一念瞋心起,就變成地獄法界,一念愚痴起,就變成畜
生法界。六道輪迴、三惡道從哪裡來的?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為什麼變現出來?
這裡面有這三種毒素在裡頭,這是三毒變出來的境界。理明瞭了,事我們就相信了,就不
會懷疑。
佛教我們懺悔,如果不把三毒煩惱洗盡,我們就成不了佛;換句話說,三毒煩惱不能
洗盡就出不了輪迴,六道輪迴也就是它製造的。大小乘佛法都必須要斷煩惱,而後才能夠
成菩提,四弘誓願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順序,先發願,發願就是覺悟了。沒發願的人不覺
悟,還在迷,一發願這覺悟了。覺悟之後從哪裡學起?先斷煩惱,再學法門。煩惱不斷,
學一切法門都屬於邪知邪見,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為什麼讀了佛經還變成邪見?
因為他有三毒煩惱,所以把正法變成了邪法,把正見變成了邪見,就是因為他有三毒煩惱
在裡頭。必須把三毒煩惱洗乾淨,這個人才稱之為法器,可以接受正法了。他接受正法,
不會把正法變成邪法,不會把正見變成邪見,道理在此地。
要斷煩惱,談何容易!諸位讀了這一願經文之後你就明瞭,佛門裡面所有修行的法門
,總而言之都是懺除業障。不管修哪個法門,參禪也好、持戒也好、學經也好、念佛也好
,統統是懺除業障,所以這一章是修學的大根大本。那麼為什麼說學佛其他宗派難?難就
是這個三業懺不了,這就難了。為什麼講淨土修行容易?淨土是懺不了也行,可以帶業往
生。懺不了也要懺,不懺就不能往生。也要懺,懺怎麼樣?懺不了。懺不了可以,你真肯
懺,懺不了也能帶業往生,淨宗的殊勝就殊勝在這個地方,所以叫帶業往生。其他宗派裡
面,一定要斷煩惱才能出三界,淨土宗裡面不必要斷,斷是真難。伏,伏煩惱就能往生,
伏是什麼?用這一句佛號把煩惱給控制住,它不發作,這樣就能往生,這比斷煩惱實在講
容易太多了。斷煩惱,現代人來講,恐怕十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不容易,找不到。如
果講伏煩惱,十萬人當中各個都有分,一個也不會漏掉,這就是所謂萬修萬人去,這是法
門無比的殊勝。怎麼個懺法?下面菩薩教給我們。
經【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
。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這把方法教給我們。這裡面最重要的有兩句,一個是『清淨三業』,一個是『後不復
造』,這兩句最重要。清涼跟宗密大師對於這一段經文註解得很多,內容非常豐富,徐居
士在此地節錄也比其他幾段摘錄得多。如果我們要想深入研究,那一定要看原文,就是《
別行疏鈔》。但是在修行用功上,這個節錄的本子掌握了綱要,便於修持。
清涼大師將我們無量的罪業歸納為三障、四障,這是註解裡有的。三障就是通常講的
「惑、業、苦」,惑是迷惑,就是無明,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不明白,迷惑顛倒。
因為迷惑,所以就會造業,因為造業,就一定受果報,造善業得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就
是三惡道的果報。這是大分,如果要細說,像天台大師講的百界千如,那就說得詳細。百
界千如是從十法界講,十法界的六道外面,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加起
來叫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每一界裡頭又有十法界,譬如今天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頭
有人中之佛,他雖然是人,但是他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人中菩薩,人中的羅漢。往下面看
,有人中的畜生,那個人的心是畜生心,行為是畜生行為。這個我們不必說,你們在日常
生活當中在社會上可以看到的。有人中之鬼,我們常說鬼頭鬼腦。什麼叫人中之鬼?貪心
重,不擇手段的,那是人中之鬼。瞋恨心重的,非常殘忍的,那是人中的地獄。所以雖然
是一個人道,裡面就具足了十法界,這就說得詳細。講惑、業、苦三障,這是講大分,沒
有說得這麼詳細。如果說四障,是講「業障、煩惱障、報障、見障」,「見」就是所知障
。所以煩惱障跟所知障加上一個業,加上一個報,這叫四障。這就是我們必須要懺悔的。
懺悔有事懺、有理懺,事是從事相上說的,理是從心性上說的。事懺不能斷根,好比
生病一樣,只能用治療的方法把它控制住不至於擴散,保持著現狀,這個病不能夠斷根。
理懺那是般若智慧現前,煩惱無明統統照破了,那叫從根本懺悔。但是理懺什麼人才能做
得到?從念佛人來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屬於理懺;事一心不亂的人還不行,沒見性
。見性之後,他修的那個方法、修的那些法門統統屬於理懺,沒有見性的統統都是屬於事
懺。這個註子裡面也有說,但是說的這個看起來是好懂,實際上很難懂。譬如,諸位看二
十一面,這裡講:
疏【普賢觀經及隨好品。】
『隨好品』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品。
疏【具二種懺。觀經中明晝夜精勤禮十方佛。即是事懺。】
這是屬於事懺。
疏【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斯則理懺。】
這是屬於理懺。這個話好懂,但很不容易做到。『端坐念實相』,什麼是實相?實相
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說很好說,像禪家講明心見性,這句話很好說,哪個人能做到明心
見性?那個不容易。此地講「端坐念實相」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同樣一個意思,這很不
容易。
疏【隨好品中。等眾生界善身語意。悔除諸障。即是事懺。】
『隨好品』裡面所講的『等眾生界善身語意,悔除諸障』,這是事懺。所以事懺我們
容易理解,也可能做到,完全從事相上修。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
是從事上說的。下面說:
疏【觀諸業性非十方來。止住於心。從顛倒生。無有住處等。即是理懺。】
這是屬於理懺。理確實是如此,可是我們自己很難達到這個境界。這是說懺悔有這兩
種,這兩種,事懺淺,我們現前可以做到;理懺雖然深,等我們事懺達到相當境界,也能
夠提升到這個境界。這是一定要曉得的,如果不曉得,我們的成就就很有限。為什麼說這
個話?小乘人到事懺清淨他就很滿足了,他認為功德就圓滿,不向上提升了。所以他只能
證個阿羅漢果,他不能成菩薩、不能成佛,為什麼?他止於事懺,他不知道有理懺。所以
我們曉得,事懺圓滿,往上提升一步還有理懺,不是到這個地方就圓滿,這個必須要知道
的。所以下面說:
疏【事懺除末。理懺拔根。】
『末』就是枝末。『理懺拔根』,像一棵樹一樣,事懺是枝枝葉葉把它鋸掉,理懺是
連根拔掉,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
疏【若具足懺。】
『具足懺』就是理跟事同時都修,兩面都兼顧到了。下面這一段非常重要。
疏【應須善達逆順十心。】
『逆順十心』,十種叫順生死心,十種是逆生死心。順生死心,你這個十種要是有,
換句話說,你一定隨順六道輪迴,你在六道裡頭生死不斷,這是我們要知道、要覺悟的。
所以這一段註解重要,文在二十一面倒數第四行。
疏【謂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
我們要先認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治」就是我們要對治的,就是我們要改
過的。這十種是大過錯,往往我們一般人雖然有,但是自己不能覺察,還認為這是正常的
、是對的,其實這錯了。
==
戒定慧是三服藥,對治貪瞋痴的;用戒來對付貪,用定來對付瞋恚,用智慧來對付愚痴。
我們戒定慧三學有沒有進步,只看貪瞋痴的念頭是不是減輕。
貪瞋痴的念頭果然一年比一年輕,換句話說,你戒定慧三學一定在進步,一定在增長
這一段很受用。我們學習到什麼程度了自己也不知道,沒有老師跟在旁邊。
可是戒定慧是標準、是方法。生活境緣就是考試,小考段考,往生叫期末考。
老法師這裡講的是「只看貪瞋痴的念頭是不是減輕」。
是看念頭,不是看行為。身口沒有造作,意業還是煩惱熾盛,那不行。
今天看那篇李老師回憶印光法師的問題:功課如何?境界如何?長素否?
我還有點納悶,境界是怎麼個境界呢?境界拿得出來說得出來嗎?
現在看到老法師這麼說,就明白了。
基本的境界就是問我們:三毒煩惱減輕了嗎?
心裡還有佔便宜的念頭嗎?是不是對世界越來越放得下了?
還在看這不滿意看那不順眼?是不是心越來越不動,看什麼人都是好人了?
是不是還在是非人我、常常進入別人的磁場而不知?
還是常常憶念三寶、常常進入阿彌陀佛的磁場而心生歡喜?
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境界、檢核啊!
感恩菩薩解惑!XD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