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 經教師圖滇莫嵐格西:學習《攝類學》的利益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1-28 14:05:17
TTS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已出版《攝類學》理路幻鑰‧小理路單元:
◆攝類學小理路第一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
◆攝類學小理路第二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基成》
◆攝類學小理路第三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辨認返體的建立》
◆攝類學小理路第四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是反非反的建立》
◆攝類學小理路第五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小因果的建立》
◆2017/04/28新書出版:攝類學小理路第六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總與別的建立》
https://goo.gl/JieBem
◆攝類學小理路第七單元《理路幻鑰‧小理路‧宣說質返的建立》預定於2018/04出版
───────────────────────────────────────
經教師圖滇莫嵐格西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22.html
■ 理路的重要性
眾生因不解空性而漂沒於輪迴,具大悲者透過種種方便與理路令其了解空性,進而獲
得解脫。理路,是了解空性的途徑。
《護國問經》云:
「空性寂靜無生理,眾生未解故漂沒,
悲尊以多百方便,及百正理令彼悟。」
若要圓滿執持佛陀的教法,亦必須善巧於成與破的理路,否則必有所缺憾。
薩迦班智達在《量理寶藏論》云:
「任誰通達成與破,如此理規之智者,
該為執持圓滿之,佛陀之聖教法者。」
陳那論師憐憫眾生,以正理來呈現佛陀的教法,開啟了百種理路之門,賜予世人慧眼
;善巧於內外道見解的法稱論師,亦特別以理呈現了經部宗與唯識宗的深觀與廣行二道,
為後世確立了理路的學習。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在《吉祥那爛陀十七班智達成就者祈請文》說到:(註1)
「為以事勢理宣能仁教,善為開啟百扇量論門,
施予觀察慧眼立量者,陳那祖師足下誠祈請。
善思內外量論之心要,經部唯識一切深廣道,
理路決定攝稀有法理,祈請善巧大師法稱足。」
如同上述的教言所說,我們可以理解理路的重要性。學習理路,必須學習陳那與法稱
論師的《量論》,而《攝類學》是理解《量論》的絕佳基礎。
■ 學習《攝類學》的暫時目的
我們學習理路及《攝類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暫時性的目的,另一則是究竟的目的
。從暫時的目的來看,學習理路及《攝類學》主要是增長智慧判斷、抉擇的能力,將根器
轉鈍為利。一般而言,學習過理路的人,可以快速的分辨好壞,對於別人所說的話,能夠
快速的辨別真假、看出過失。
達賴喇嘛尊者某次傳法時說到:
「持頌文殊咒、修文殊非常好,有助增長智慧。但相較於閉關修文殊、持念文殊咒若
干年,學習一兩年的理路、《攝類學》的效果和利益來得更大。」
按照理路所教的方式去好好辯論、分析,抱持著正確的動機,能增長智慧是無庸置疑
的,學習者慢慢觀察就會知道了。修持文殊,如果修持的方式不如法、不正確,能不能增
長智慧還有待商榷。
格魯派的三大寺,以及其他教派的佛學院,在一開始的學習課程都是安排學習《攝類
學》,最早做如此安排的人都是不可思議的清淨士夫,擁有非常高的智慧,且是經過深思
熟慮後而排定的。
為什麼一開始要安排學習《攝類學》呢?因為它如同開啟佛學大論之門的鑰匙一般,
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過去三大寺等的聖賢看到這一點,經過一番思考且親身力行,依自己
的經驗制定出這樣的學程。
《攝類學》是學習佛法經論的基石。想要趨入深廣的教理與真正深層的菁華,在這之
前,若沒有很好的智慧,是無法理解經論裡的深廣內涵。佛教的經論博大精深,跟其他宗
教的經典不同,並非是說其他宗教的經典一點也不深奧,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
以一般的方式學習經論,例如學《廣論》、密法等等,每個人能夠依各自的理解能力
稍作了解,但這就好像看到水果的表皮,只能夠看到水果的形狀、色澤,無法了解裡面所
含有的精華。若有好好學過理路者,不是只像看到水果的表層,而能夠理解更深一層的內
涵。
另外,《攝類學》也有助於學習其他的學科。近來有很多科學家都說:學過佛法經論
的人,思考方式很敏銳。他們會這樣說,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學習過《攝類學》後,能將
《攝類學》的理路運用在學習科學上,配合科學的理論。佛學能夠與科學一同並進。許多
科學家讚嘆佛學,都是拜理路所賜。過去在印度和西藏出了很多清淨士夫、先賢大師,這
些人都是學習過理路者,我們很難說他們有誰是沒學過理路的。
■ 學習《攝類學》的究竟目的
要成就暫時性的目的,都需要依靠智慧,究竟的目的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都說要成辦
解脫和一切遍智,但若我們沒有好的智慧,是很難成辦的。
要成就解脫和遍智,需要方便與智慧雙運,一者是方便、一者是智慧,兩者要相輔相
成,互相支助對方。單有方便無法成佛,獨有智慧也無法成佛。智慧是方便的助伴,方便
需要智慧,就像右翅需要左翅才能飛翔。(註2)
要有好的智慧,一開始就要先學習《攝類學》,透過《攝類學》的理路幫助智慧的增
長,生起了知無常、無我、空性的智慧,這些都是要透過學習理路所成就的智慧。
■ 學習《攝類學》與修行
《攝類學》其實就是在學習五部大論中的《釋量論》的理路,只是將其中的理路稍微
簡化以利初學者學習。《攝類學》本身就是《釋量論》的一部分,我個人不認同有別於《
釋量論》以外的《攝類學》。
抱持正確的動機學習《攝類學》的理路,每理解一個理路,就摧毀一個猶豫與顛倒分
別,這都屬於修行的範圍。
《釋量論偈品疏.無倒顯明解脫道》的第二品中說到:
「《釋量論》的根本頌從頭至尾,無一詞不宣講皈依。」
所謂沒有任何一詞不宣講皈依,代表整本《釋量論》都在講述皈依的方式。如果《釋
量論》有宣講皈依的話,而《攝類學》也正是《釋量論》的論典,所以學習《攝類學》也
是在宣講皈依的方式,只不過學習者是否能夠理解箇中的奧妙,能否從這方面著手思維而
已。
《攝類學》中有講到無常、事物、無我等等,在講到無常時能夠思惟死無常、無我,
這些都能與修行共進。若好好思考,《攝類學》所宣講的內容,都是要拿來修持的。
另一方面,修行中有分觀察修和安住修。學習《攝類學》的時候,帶著良善的動機好
好的分析,這也屬於觀察修,因此在學習《攝類學》時毫無疑問的就是在做修行,這是肯
定的。學習《攝類學》,智慧就越能增長,這也會有助於方便的增上,加速成佛的腳步。
學習《攝類學》就是一種修行,能不能修,只不過是學的人自己會不會運用而已。(註3)
作者: JxcIves (夏花秋葉)   2018-01-28 21:19:00
推攝類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