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14(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8 23:31:44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三面,第二行,從當中看起,這是一個段落:
  經【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這個底下是普賢菩薩假設一個問答,為什麼緣故?這說出來,菩薩能夠『隨順眾生』
就是『供養諸佛』。
  經【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
  先把這些事說明了,下面再說明為什麼令眾生歡喜佛就歡喜。「隨順眾生」就是隨順
諸佛,這是什麼道理?我們看了底下的比喻就明白了。
  經【何以故。】
  為什麼?
  經【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
菩提心。成等正覺。】
  這一段話非常重要。換句話說,諸佛如來為什麼能成佛?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我
們自己累劫修行為什麼不能成佛?沒有大悲心。佛有大悲心,大悲心從哪裡來的?從眾生
來的,換句話說,要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你才能成佛。這個眾
生喜歡,那個眾生討厭,這樣學佛再學無量劫還是不能成佛,原因在此地。如果我們要一
生成就,就要學佛,就要學菩薩,在一切眾生當中修平等心、修清淨心;在極其不平的境
界裡面修平等心,在一切污染當中修清淨心,這樣才能成就。所以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也
難怪大經上講,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
都修普賢行。
  我們要把我們心裡面最大的障礙,最嚴重的魔障,這個魔障是什麼?就是心在境界裡
頭不平,心在境界裡頭不乾淨,不乾淨就是被污染。就像順境,自己喜歡的就生貪愛之心
,就被貪愛污染了;不順自己意思就生瞋恚心。所以你被貪瞋痴慢污染了,心就不清淨,
不清淨,當然你對於一切眾生不平等。佛在此地教給我們,要把一切眾生看作諸佛如來,
我們的心才能真正清淨平等,大慈大悲。「大」是沒有條件可說的,有條件就不叫大,沒
有條件,一律平等,所以生佛不二。這是大悲心,大悲心是這樣生的,佛是從大慈悲裡面
成就無上的佛道。下面舉個比喻,比喻容易懂。
  經【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我們把文念下去。這是比喻,『曠野』就是野外。
  經【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這就是把無量劫的生死流轉比喻作「曠野」,『菩提樹王』比喻作成佛,『亦復如是
』。
  經【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
智慧華果。】
  所以菩薩、諸佛怎麼成就的?是從大慈悲『饒益眾生』成就的。真正利根、智慧之人
讀了這一段經文應當覺悟,我們一定要以慈悲利益眾生。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
相當不容易,什麼原因?如果沒有真實的智慧,往往我們做錯了。所以利益眾生,一定要
考量眾生是不是真正得利益。如果眾生沒有得到真實的利益,那我們所做的這個利益就不
圓滿,就有缺陷;假如誤導了眾生,自己雖然說沒有罪,我們是好心,沒有罪,但有過失
。罪是存心害人,存心誤導,那是罪;無心無意的,搞錯了,不是有意的,好心做了壞事
,這是過,這雖然不是罪,是過,比罪輕一等。這是我們往往免不了會觸犯的,在現前社
會裡面可以說普遍的存在。這就是我常常勸大家要念《了凡四訓》,熟讀《了凡四訓》我
們才能辨別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什麼是圓滿的善、什麼是偏於一邊的善;善有大小
偏圓,你才真正能辨別,真正能做利益眾生之事,否則的話,往往就做錯了。
  昨天下午有幾位從外地來的同修來看我,告訴我,他過去兩年在家裡頭老實念佛,念
得很如法,心很清淨,很得受用。去年他們那個地方來了一位法師,也是一位大法師,很
有名氣的法師。在那個地方講演,當地人非常熱烈的迴響,組織一個護法會專門護持這位
法師。他也被人勸得參加這個會,在會裡面擔任執事,從此之後就不得安寧了。這個會裡
頭活動太多,把時間都用在這些會務上,接觸這些人事。還要出錢,逼著他沒有辦法,再
去找工作去賺錢來護持這個道場,搞得身心都不安。他來問我,怎麼辦?因為他這種做法
是法師還有同修們勸他,學佛一定要修福,不修福不能成就的。認為一天到晚奔波、出錢
出力,這叫修福。這種善就是似是而非,你要不能辨別,不錯,縱然是一生努力修善,往
生淨土沒有分。修這一點福報將來到哪裡享受?在六道輪迴裡面享受。
  輪迴之中,五戒十善要修不好,那他這個福報享受一定在畜生道、在餓鬼道,鬼裡面
去當土地公,去當什麼王爺,搞這一類去了。初一、十五讓人家拜拜祭祀,那是鬼道裡頭
享福。在畜生道,就變成一些人的寵物,那個寵物是真享福。在一家,我的觀察,牠是一
家之主,一家人都要伺候牠,所以牠很有福報,去享這個福了,幹這些事情。我的話也只
能點到為止,再說就會得罪人,不可以說了。
  所以,大慈悲心一定要有大智慧做基礎,佛門裡面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
就是佛為什麼成佛,菩薩為什麼成菩薩,他有慈悲方便。可是佛家又常說,「慈悲多禍害
,方便出下流」,這也是事實,多少人濫慈悲,不懂慈悲、方便。慈悲、方便是理性的,
不是感情的,感情的那你就要做壞事情了。所以這裡頭是真假、邪正、偏圓、半滿、大小
,要有智慧辨別,你才能夠修真實的功德,果報則是成佛、成菩薩。再看底下經文。
  經【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諸位聽到這個地方不要起誤會,每天念大悲咒、念大悲水,那你就錯了。這是比喻,
就是以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是這個意思。
  經【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這句話是梵語,就是學佛最高的期望。這句話翻成現代的話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是
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學佛修什麼?就是求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就是我們所求的;大乘佛
法所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才能成就。一定要以大慈悲對一切眾生。
  經【是故菩提屬於眾生。】
  『菩提』是覺,我們覺與迷都是在眾生。「菩提屬於眾生」,煩惱也屬於眾生,迷的
時候就生煩惱,悟的時候就證菩提,都在眾生身上。所以搞六道輪迴、墮三途,搞這個也
是六道。對這些眾生看得不順眼,看這個喜歡,看那個生氣,這就搞六道。如果看一切眾
生都平等,看一切眾生都很可愛,看一切眾生都很尊敬,那你就成佛、成菩薩。所以統統
在眾生,就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一切眾生,你將來得什麼樣的成就,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菩提屬於眾生。
  經【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也就是說眾生在磨鍊你,把你的心磨平,心不平,要在眾生裡頭磨平,特別是人事環
境。物質環境裡也要磨,但是那個力量還薄弱,人事環境起伏太大了。一切怨親不平等的
地方,把自己的心磨平,一切不清淨,把它磨清淨。清淨平等,你的心就放光明,你就成
佛、成菩薩了,這叫真正修行。所以你看看《華嚴經》上講的修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五十三參這個修法叫歷事鍊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裡面有出
家、在家,有善人、有惡人,必須在這個大社會裡面把心磨平、磨清淨。
  絕對不是說你不辨善惡,善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心裡面不生一點煩惱,決定沒
有分別、沒有執著,心地清淨光明,這是佛菩薩。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那是無明,那是糊
塗,那個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薩。清清楚楚,心地如如不動,對一切眾生都恭敬。敬什麼
?敬他的性德。性德是平等的,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不敬他做事,敬他的
本性。所以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諸佛包括一切眾生,連地獄眾生都包括在其中
。要知道他作惡、墮落是他迷失了自性,自性沒有迷悟,所以從性德上看是平等的。一切
眾生都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他現在自己迷失自性墮落成凡夫,要明白這個道理,
了解事實真相。下面經文。
  經【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
  對於這個道理、對於這個事實要了解,要認識清楚。
  經【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
  所以「恆順眾生」在菩薩修行這個科目當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經【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
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是總結,是每一願都相同的,可見得菩薩修行願力無邊、耐心堅固,這都是我們應
當學習的。凡夫沒有耐心,雖然發心,不長久。你看人家發心長久,永遠不斷在修學。
  三十五面倒數第三行,註解裡頭有一段,我念給大家聽聽,從當中看起。
  疏【出現品云。】
  『出現品』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品,「如來出現品」,有這麼一段經文。
  疏【如來成正覺時。】
  就是成佛的時候。
  疏【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
  這就是說明,為什麼要禮敬一切眾生、要承事供養一切眾生、要恆順一切眾生。我們
凡夫沒有見到真相,菩薩成佛的時候見到真相,所以成佛的時候,見到大地一切眾生圓成
佛道。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曉得,否則的話,我們修什麼?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過去錯誤的
想法、過去錯誤的看法、過去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樣樣把它修正過來。修正的標準
,《普賢行願品》是最高的標準,這是普賢菩薩的標準,菩薩當中最高的標準,所以它是
直接成佛的。我們翻過來看最後這段,第十段,三十六頁倒數第二行,這是「十大願王」
末後的一段:
  經【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
  這就是把前面九願綜合起來,在此地做了個結論。
  經【所有功德。】
  修的時候是功,修了所得到的是德。『所有功德』。
  經【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這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圓滿覺悟的人,他自然是這麼做法。沒有覺悟的,不肯。
我的功德我自己享受、我家親人享受,決定不肯給別人,那是迷,沒覺悟。覺悟的人一定
跟諸佛菩薩一樣,把自己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
  經【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這是決定得諸佛護念、菩薩善神保佑。你遇到惡緣想做惡事,偏偏緣有差錯,惡做不
成;想做個好事,沒有緣,偏偏遇到善緣,這個好事促成了,諸佛菩薩加持。所以自己一
定要有真實懇切的大願,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願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病苦』不僅是指
身病,身病實在講無所謂,最嚴重的是心病,心病就是你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這是
心病。對治心病唯有佛法,佛法能教人破迷開悟,這是治心病。所以諸功德當中,我們前
面講的廣修供養,佛菩薩告訴我們,一切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
  所以我們看自古以來這些大德們,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修真實的功德,布施佛法,
這是真實功德。近代(清朝末年)楊仁山居士,在家人,他覺悟了。他把他家的財產全部
捐獻出來做刻經處,因為那個時候鉛字排版還不流行,還是刻版,就是「金陵刻經處」。
諸位要到大陸觀光,可以到南京去參觀、去看看。金陵刻經處跟我們有聯繫,我們佛陀教
育基金會、華藏圖書館的同學到那邊去,他們會很歡迎,很熱烈的招待。去看看,居士,
人家怎麼發心的。出家人,印光法師,信徒所有的供養,全部拿來印經布施。他們道場附
設一個弘化社,那個時候鉛字排版很流行了,所以弘化社的本子都是鉛字排版的,排得很
好,版相當的美觀,字體清晰,錯誤很少,校對非常精確。這是出家、在家都給我們做了
個榜樣。
  楊仁山居士除了把家產捐獻出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還培養人才,就是我們現在講
辦佛學院。他那個時候不叫佛學院,叫「祇洹精舍」,培養不少的人才。他的時間雖然不
長,可是確實出了不少人才,佛門高僧像太虛法師,都是楊仁山的學生。他老人家圓寂之
後,他的學生歐陽竟無繼承老師的事業,歐陽先生辦了支那內學院,對於民國的佛法確實
做到了續佛慧命的使命。
  印光大師提倡專修專弘,這一點啟示非常重要。剛才我們講過,功德什麼是最大的?
什麼是最圓滿的?專精,眾生才能得真實的利益。如果學雜了、學亂了,得不到利益。你
所得的是一些佛教各宗各派各種經論的一點皮毛常識而已,對於你自己的清淨心沒有好處
。不能幫助你成就三昧,三昧就是禪定、清淨心,淨土宗講一心不亂,沒有辦法幫助你達
到這個目標。換句話說,學佛不能成就三昧,就一定還搞六道輪迴,那學了有什麼用處?
這個要知道。
  佛法修學的總綱領,這是世尊指導九法界,包括菩薩在內,修學的總綱領就是戒定慧
三學。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可以違背這三大原
則,違背這三個原則就不是佛法,那不是佛的教導。佛家常講正助雙修,正修是修定,助
修就是持戒;戒是助修,定是正修,慧是目標。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智慧,就是前面
所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修淨土,我們信願持名,這是正修;《觀無量壽佛經》
跟我們講的三福、六和,大乘經講的六度,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是助修,正助雙修。
這決定得生淨土,他的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亂不得,一亂就壞了。所以《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警告我們,念佛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一夾雜就不能成就,那實在太可惜了,
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
對這些眾生看得不順眼,看這個喜歡,看那個生氣,這就搞六道。
眾生在磨鍊你,把你的心磨平,心不平,要在眾生裡頭磨平,特別是人事環境。
物質環境裡也要磨,但是那個力量還薄弱,人事環境起伏太大了。
一切怨親不平等的地方,把自己的心磨平,一切不清淨,把它磨清淨。
這真的是最難的。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2-08 23:5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2-09 00:01:00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篇剛好可以借來分享給隔壁板的某篇文。感恩。(先不轉文,想好如何安人的心再說了。)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2-09 06:0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2-09 23:02: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