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16(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18 23:32:41
 經【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處菩薩眾會中』,有佛當然就有很多菩薩,佛在許多菩薩當中講經說法教導他們
,這就是處在「菩薩眾會」當中,這是說佛弘法利生。像這樣的事情、像這樣的境界,『
無盡法界塵亦然』,虛空法界裡微塵無量無邊,任何一微塵裡無不是這樣的。依報講微塵
,正報講毛孔,我們的汗毛孔,毛端,汗毛的尖端,每個汗毛尖端都有如來在轉大法輪。
佛去我們不遠,無量無邊一切諸佛都跟我們在一起,在一真法界裡面他把這些事實看得清
清楚楚。而我們則是糊裡糊塗,以為佛在很遠,我們沒有法子見得到,不知道佛就在我們
身體裡面,不知道佛就在我們的身邊。
  『深信諸佛皆充滿』,如果不能深信,當然普賢十願你就沒有法子修了,為什麼?沒
對象。一定要深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像一
般宗教裡面所講的與我同在,你要深信,然後那個修行就是普賢行。可是這的確是非常難
信,比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要難。下面這稱讚了,所以前面稱讚的對象你要深信
,曉得稱讚的對象是誰。
  經【各以一切音聲海。】
  讚歎是音聲,是言語。怎樣讚歎?
  經【普出無盡妙言辭。】
  無量無邊的讚歎。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讚歎。佛說得
太多了,讚歎、稱讚,本經前面註子裡頭也說明了。諸佛如來的功德是讚歎不盡的,不但
我們凡夫讚歎不盡,就是佛與大菩薩們也讚歎不盡,讚歎不盡就是說明,我們自性本具的
功德實在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功德要是歸納起來,這就好說話了,佛為我們講經說法
都用歸納的方法。歸納成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是總讚,怎麼知道?我們
在講堂從前報告過很多次,講過很多遍。古德真的是用了很多心來尋找佛法的總綱領,他
們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做個比較,《華嚴》最圓滿。所以稱《華嚴》為根
本法輪,一切經叫《華嚴》眷屬。好像一棵樹,《華嚴》是根是本,其他一切經是枝葉,
是樹枝、樹葉,這是根本。《華嚴》再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是《華嚴
經》的根,根本的根本。《無量壽經》跟《華嚴》比,《無量壽經》是第一,《華嚴》是
第二。我們把世尊一代時教的總綱領找到了,這是《無量壽經》找出來了。
  《無量壽經》,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夏老居士分成四十八章,說四十八品都可以
。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最重要?就是哪一品是第一?當然是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這是最重要的。全經所說就是四十八願的說明,四十八願的註解。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
,哪一條是第一?古德為我們說了第十八願是第一。十八願講的是什麼?「十念必生」,
念佛第一。這才找出來,原來這六個字就是真正的『普出無盡妙言辭』裡面的第一,這六
個字就是「無盡妙言辭」的總綱領。所以經論,古大德常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也聽
得很耳熟,但是粗心大意,從來也不曉得怎麼個不可思議法,沒想過,也沒問過。這種比
較的方法,使我們才能認識名號功德真的不可思議。所以六字真言包括了一切的讚歎,包
括了無盡的言辭,就在這一句之中。
  經【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前面一句是講時間無始無終,『盡於未來一切劫』,永無終止的。『讚佛甚深功德海
』,你要不會讚,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跟一切諸佛菩薩的讚歎無二無別,這
一句是總綱領。下面三首是頌供養,頌廣修供養。我們看第一首。
  經【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經文上說的是事,可是我們要曉得,事是相,最重要的是理,道理在哪裡?我們應該
要怎樣做法?是不是我們每天要以很好的『華鬘、伎樂、塗香』來供佛?不是的,你那樣
供佛錯了,那決定不是普賢行。普賢行是重實質,不重形式,前面說過了,往下都不能違
背這個原則。「華鬘」表什麼?佛門裡面,花代表因行,華鬘代表修因。「最勝妙華鬘」
代表的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因為在所有菩薩修因裡面,這是最殊勝的因行,它代表這個
。你要是不懂佛的意思,帶了很多花來供養,佛一看,搖頭,「錯會了我的意思!」這個
要知道。在註解裡說得很清楚,這個地方把法供養省略了,只講財供養,財是表法的。前
面說了「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面第一個「如法修行供養」,所以你要
曉得它事上統統是表法供養,你要懂這個道理就對了,不可以迷在事相裡頭。古德常講「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看到經上照文字來解釋,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錯會了
。這是如法修行,表這個意思。
  「伎樂」,我們在《地藏經》上見過,《地藏經》上有供養,供養地藏菩薩有玩具。
從前有位居士讀經讀到這個地方很懷疑,他來問我,供香花好像看得很平常,供玩具是什
麼意思?很少人用玩具供養佛菩薩的,其實經上有。玩具表遊戲神通的意思,要懂得它表
法的義趣。伎樂就是歌舞,載歌載舞,歌舞是怡情悅性、舒暢心情的,所以它表的是自在
無礙的意思。香,無論是燒香、末香、塗香,大概經上常講這三大類。塗香是塗在身上的
,像香水一類的,這是屬於塗香。末香是香粉,我們搽粉那是末香。燒香,我們這香爐裡
燒的叫燒香。凡是香都表信,信香,表戒定真香,表戒定,表五分法身,所以經上常講五
分法身香,表這個。最低限度我們看到香,信心堅定了,信心清淨,這就是香。三種香裡
面,塗香對身體最親切,它塗在身上,燒香還很遠,塗香是塗在身上,表示信心清淨的意
思。
  『傘蓋』,這兩天台北市的空氣非常壞,我今天在報紙上看到,說昨天空氣裡面含的
有毒,什麼光化物質在裡面,所以勸大家盡量不要外出。今天的空氣好像跟昨天一樣,空
氣品質非常的壞,污染。「傘蓋」是防污染的,這叫真供養。信願持名,老實念佛,身心
自在,信心清淨,一塵不染,它表這個意思,這叫真供養。『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
諸如來』,這樣就是供養一切諸佛如來。
  經【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最勝衣服最勝香』這一句是總說。「衣服」表忍辱,衣是遮身體的,遮羞的,遮羞
是忍的意思。「最勝」,最勝無過於對淨土能忍,我一心一意修這個法門,任何一個法門
我遇到了都不會動搖,都不會改變我的念頭,一心求生西方,那就叫最勝衣服,它表這個
意思。『最勝香』,當然對於淨土法門深信不疑,這是最勝香。『末香燒香』,這是舉出
兩種,『燈燭』表智慧光明。《金剛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般若,香
是表信心清淨,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智慧現前,信心就更堅定、更清淨,更清淨的信心
,智慧就更增長。
  經【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這首偈子實際上就是說明,菩薩在修行供養當中,是以堅定的信願專修淨土。很少人
知道淨宗與般若有關係,充其量,一般都講修淨土的人可能有一點定,沒有慧。為什麼?
他有一心不亂,天天念佛也許能修一點定,認為淨土裡頭沒有慧,往往輕視淨土,這是很
大的錯誤。真正對淨宗的認識、了解那是大智慧,所以唯有文殊、普賢、華藏世界四十一
位法身大士,聽說這個法門自然就去了,你能說那些人沒有智慧嗎?所以這是最高的智慧
,不是最高的智慧怎麼會選擇最殊勝的法門?這一定的道理。智慧跟他所選擇的真的是正
比例,他能夠真的選擇到一切諸佛所宣揚的第一法門,那決定是高度智慧,絕對不是普通
智慧,普通智慧一定做不到,這一句是這個意思。再看下面一首,第七首。
  經【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前面只是說供養,到這一首則『普遍』了。普遍是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
,所有一切如來統統都供到了,沒有一個漏掉。如何才能做得到?第一要『以廣大勝解心
』,解是明瞭,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有相當的了解。知道事實的真相,所以他
『深信一切三世佛』,一切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一切就是常講的十方,十方三世。
怎樣才能遍供?要『以普賢行願力』才能普供。「普賢行願」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
淨平等覺,以清淨平等覺依教修行供養,那就是遍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首解釋這個意
思。再看第四「懺除業障」,只有一首。
  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行願品》偈頌裡面,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這一首,其他的偈頌我們記不得,這
一首大致上都可以背誦,常常念的,可是要曉得它的意思。第一句是講我們無始劫來無量
無邊的業習煩惱,業障、習氣、煩惱,這些東西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累積的。諸位必定要
曉得一個事實,這些東西累積得是愈累愈多,不會說一世比一世少,不可能,愈積愈多。
這些東西多了,果報還會好嗎?果報必然是一世比一世苦,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
這個事實真相,你才覺得非常恐怖。我們這一生苦算不了什麼,來生比這一生更苦。來生
到哪裡去?三惡道去了,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這個事情麻煩。你說,怎麼會變?那
你就仔細觀察你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如果我們的念頭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那就決定三
途去了。如果我們的念頭是捨己為人、利益眾生,才能得人天兩道。但是這種念頭這一天
二十四小時裡頭起了幾次?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又起了幾次?這兩個做個比較,看哪個多
、哪個少,就知道我們來生是到三善道還是三惡道,就清楚明白,不必問人。所以想起來
可怕,太可怕了。
  我們這一生幸虧遇到念佛往生法門,帶業往生的法門,如果遇不到這個法門,一切都
一定會落空。其他法門修得再好也不過是人天兩道,出不了輪迴。為什麼出不了輪迴?見
思煩惱斷不了,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見思煩惱斷乾淨,因為見思就是輪迴的因,這
個因不斷,果不會消失的。小乘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非常困難,不
是個容易事情。過去所造的,自作自受,下面就說明這個因。
  『皆由無始貪瞋癡』,無始劫以來「貪瞋癡」的煩惱,生生世世累積,是愈來愈嚴重
,愈來愈可怕。『從身語意之所生』,這一句是講的緣,無始貪瞋痴是因,這是講緣,也
就是造作一切罪業的工具。無始貪瞋痴不造罪業,誰造罪業?「身語意」在造罪業,誰叫
身語意造罪業?貪瞋痴在後面指揮,發動身語意造罪業,是這麼一回事情。現在清楚、明
瞭了,才發願求懺悔,『一切我今皆懺悔』。怎麼個懺悔法?息滅貪瞋痴,清淨身語意,
就真的懺悔掉了,懺悔是這樣修法。內把貪瞋痴息掉,外面要修三業清淨,換句話說,你
能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覺而不迷,那叫真懺悔。
  這還說的是原則,要怎樣真正落實到我們生活上,來修懺悔法門?古德教給我們,只
要老老實實一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真正懺悔。這一句佛號,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統統在其中了。所以這一句佛號無量
功德,真實懺悔。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認為淨土裡頭沒有慧,往往輕視淨土,這是很大的錯誤。
真正對淨宗的認識、了解那是大智慧,所以唯有文殊、普賢、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聽說這個法門自然就去了,你能說那些人沒有智慧嗎?
如果瞭解佛說的這件事卻還是以自己的想法、認同為準,
那就是認為自己的智慧、證量高於一切祖師大德佛菩薩了。
否則為什麼不懷疑自己哪裡搞錯,卻懷疑佛說錯、菩薩祖師們修錯?
我以前剛聽老法師講經時,也覺得對淨土實在沒興趣、沒意思、太簡單甚至單調,
但後來慢慢聽久了,才有一點領悟到,淨土根本深不見底。
我們都好像站在海邊大概知道太平洋很大,但太平洋真正有多大,其實完全無法想像。
就算是科技發達的現在,人類對於海洋還是所知非常有限。
或者像人總以為腦袋就這麼大,能有什麼?
可是這顆腦袋科學家至今只瞭解一咪咪,跟面對大海差不多。
真正最高等的科學家,他們不會說海洋或腦袋沒道理,應該按照他們的所知呈現,
而是非常謙卑,越有學問越謙卑地承認,自己所知真的很少。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2-19 14:4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2-19 22:03: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2-20 12:3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