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737經 七覺支漸次而起

作者: Samus (阿建)   2018-02-19 00:16:17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37.htm
北傳:雜阿含737經 南傳:相應部46相應5經
檢索 關涉主題:實踐/從四念住修七覺支 (09/04/2016 10:52:46 更新)
雜阿含737經[正聞本934經/佛光本749經](覺支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所謂覺分,何等為覺分?」
  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比丘尼}:
  「七覺分者,謂:七道品法。諸比丘!此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諸比丘白佛:
  「云何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彼身身觀念住已,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方便修念覺分。
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
  謂修念覺分已,於法選擇,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方便。修擇法覺分方便已,修習滿
足。
  如是,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如內身,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
方便修念覺分。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是名比丘七覺分
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6相應5經/比丘經(覺支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那時,某位比丘去見世尊。……(中略)
  在一旁坐好後,那位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被稱為『覺支、覺支』,大德!什麼情形被稱為『覺支』呢?」
  「比丘!『導向覺』,因此被稱為『覺支』。
比丘!這裡,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修習念覺支,……(中略)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修習平靜覺支。
當修習這七覺支時,心從欲的煩惱解脫,心從有的煩惱解脫,心從無明的煩惱解脫。
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
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比丘!『導向覺』,因此被稱為『覺支』。」
註解:
1.
(1)「修習」(bhāveti,原意為「使有;使存在」,名詞bhāvanā),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開發;發展」(develops, 名詞development),
或「默想的開發;禪修」(meditative development, AN.8.36)。
按:
《顯揚真義》等以「使增大(, 培育),使自己的心擴大(..e)一再生起,
使生起(.., SN.3.18/MN.2)」解說,
《滿足希求》以「使生起,使增大」(..., AN.1.54)。
(2)「修斷」,南傳作「修習的勤奮」(...),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以開發而努力」
(Striving by development)。
(3)「修力(SA)」,南傳作「修習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開發的力量」(the
power of development)。
2.
「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SA);欲漏、有漏、無明漏(GA/MA/DA/AA)」,
南傳作「欲的煩惱、有的煩惱、無明的煩惱」(...),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感官快樂的污染、存在的污染、無知的污染」
(the taint of sensuality, the taint of existence, the taint of ignorance)。
按:「漏;煩惱」(āsava),字面上的意思是「流漏掉;漏出來」,
引申為「(生死)煩惱」的異名,
《破斥猶豫》等說,五種欲的貪(..., MN.2/DN.33)為欲的煩惱,
對色有(色界)無色有的欲貪(...)與禪定者與常見斷見俱行(..., MN.2),
或與常見俱行的貪或因有而有熱望(..., DN.33)為有的煩惱,
對四諦的無智(MN.2),或對苦的無智(Dukkhe aññā)等而來到無明名為無明的煩惱。
感想:
漸次而起的修行,給我一些啟發
可能我當下還沒辦法跳到情感的平靜,
當下我能做的是了了分明當下的困境,再從之前有的概念來做出選擇
作者: scott3 (乞士)   2018-02-19 14:53:00
Sadh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